查看原文
其他

载人火箭不可忽视的POGO振动1(原理篇)

洞穴之外 理念世界的影子 2021-06-23

公众号:理念世界的影子

文不可无观点,观点不可无论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隐形的幽灵---发动机混合比是怎么和火箭总体联系的(下)》连载了利用系统,在《GNC---火箭怎么飞到目的地(4)---算法描述(猎鹰9火箭是怎么返回地面的)》连载了GNC,它们都是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在火箭上还有其它的闭环系统吗?有!而且这个闭环牵涉火箭的系统更多。


POGO是什么

+



由于宇宙神火箭的逃逸系统设计不完善,NASA决定,在以后的双子座计划中将逃逸塔改为弹射座椅。但宇宙神助推级的液氧煤油推进剂燃烧更快,爆炸时弹射座椅来不及动作。美国空军使用了常规推进剂的新导弹大力神II引起了NASA的注意,NASA全程关注并参与了这枚导弹的飞行试验。


1962年3月16日,大力神II导弹首飞中,出现了10-13Hz,30秒左右的振动,振幅达到2.5g,因为振动形态很像玩具弹簧高跷(POGO,玩具发明人Max Pohlig和Ernst Gottschall两个字母的缩写),因此马上被命名为POGO。在更早的红石火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但这是首次命名。



POGO表现为全箭的纵向低频振动,它是液路系统和结构系统的“耦合”。结构本身沿纵向振动(一会儿长一会儿短,像蹦极的绳一样),可将推进剂挤入发动机,推力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使得结构振动更大,这是个正反馈的过程,系统就强烈激振起来。要产生不稳定或振动发散,需要推进剂输送系统振动特性与结构振动特性满足一定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为频率相近或一致(但此绝非POGO振动的评定标准)。由于飞行中随着贮箱内推进剂的消耗,结构特性时刻在变化,因此这种振动可能在飞行中一段时间出现。


POGO振动时间历程图


如上图的纺锤状曲线是经典的POGO时间历程。它有如下特征:


  • 振动发生在箭体纵向; 

  • 振动发生在一个或多个不稳定时段;

  • 当这些现象在5Hz~60Hz范围内时,这些频率与火箭结构一些振型的频率接近; 

  • 峰值振动幅值从零点几个g到几十g(曾测量出34g),不稳定持续时间可达30秒

  • 在大型液体火箭上几乎都存在


国外知名POGO振动频率和振幅统计

火箭

频率

振幅

钻石B

40Hz

17g

雷神

20Hz

4g

大力神II

9-13Hz

5g

土星V

5Hz

0.3g

上表为几种火箭POGO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只是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但不可忽视如下事实:法国钻石B的有效载荷被振坏了,土星V曾因为POGO振动关闭了中央发动机。


不载人火箭尚可以通过加固来抵抗这种振动,如雷神/阿金纳重新设计了结构,德尔塔火箭很多有效载荷增加了结构载荷的要求。但载人火箭就是另一回事了,NASA曾经做过实验:


60年代NASA所属的阿莫斯研究中心进行了宇航员的振动试验,试验在一个叠加了11Hz振动的离心机上进行,发现此振动频率会造成内脏的晃动,振动频率也在标准的脑电波范围之内,使得决策混乱、手和胳膊运动困难,甚至语言受阻。振动量级达2g会使人感觉十分痛苦,5g是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


大力神II有次飞行振动幅值达0.38g,宇航员觉得仪表读取困难,且语言能力受到影响。

POGO稳定性半定量分析方法

+



POGO是液路系统和结构系统的耦合,因此需要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建模。具体建模过程可参考三篇经典文献:


  • S. Rubin, Longitudinal instability of liquid rockets due to propulsion feedback(pogo)[J]. Journal of Spacecraft, V.3(5): 1188-1195.

  • S. Rubin, Prevention of Coupled Structure-Propulsion Instability(POGO)[J]. NASA Space Vehicle Design Criteria(Structures), SP-8055, 1970.

  • B. W. Oppenheim, S. Rubin, Advanced POGO Stability Analysis for Liquid Rockets[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V30(3), 1992.


Sheldon Rubin,今年79岁。国际公认POGO权威。网络未找到详细介绍和头像,但笔者阅读文献后,认为:Rubin是首个揭示发动机气蚀对POGO存在影响的人;Rubin是首个写出可用的POGO定量分析方法文章的人;Rubin是首个POGO抑制标准规范起草者;Rubin团队是首个提出解决复杂系统POGO问题方法的团队。


当然了,这些模型很严肃,下述文章通过推导,可采用图解的方法对POGO稳定性作出较为形象的解释。

汤波,于子文,利用稳定性相图进行的POGO稳定性设计,强度与环境,V36(1),2009。


POGO振动稳定性图


纵坐标中,Ω为结构任一阶纵向频率,ω1为管路系统一阶频率。这里不多介绍横、纵坐标含义,详细可见文献。一般而言,容易改变的量仅有纵坐标中的ω1,改变频率的装置叫做蓄压器(空气弹簧,下篇介绍)。火箭每个飞行时刻都处于相平面上某一位置,我们可以称之为飞行相点蓄压器可将飞行相点沿着纵轴平移。


从图中可以看出稳定性区域情况:


  • 在X左半平面,无论液路频率为多少,系统总是稳定的。在右半平面,若纵向Y=0,即液路频率和结构频率相等时,系统不稳定。

  • 在其它区域,为保证系统稳定,飞行每时刻所处的位置必须在不稳定区域之上(X<1时才存在)或之下(称之为上稳定区域和下稳定区域)。


从上图可以看出:


  • 上稳定性区域的斜率较大,导致系统敏感性较强,尤其在X>0.6,此时沿横轴的微小平移都有可能使系统由稳定变为不稳定(或者相反)。所以在设计时,如果飞行位于此区域,则需要对参数进行仔细计算,以保证稳定裕量;

  • 下稳定区域斜率较小,沿横轴的平移对稳定性影响要小得多,此时系统有较大的稳定裕量。所以设计蓄压器时,应尽量利用下稳定区域。


但实际的火箭,如果只利用下稳定区域将需要很大的蓄压器,代价和风险都很大,如果能综合利用这两个区域,可以给POGO抑制设计带来新的思路。


POGO稳定性案例分析

+




以下摘自文献:

汤波,于子文,利用稳定性相图进行的POGO稳定性设计,强度与环境,V36(1),2009。


下图为某火箭飞行过程中助推、芯一级管路和结构耦合的稳定性图,其中方框、圆和星号等符号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秒点,从中可以看到蓄压器对POGO稳定性的影响。


第一发中,火箭芯级和助推在飞行中均进入不稳定区。

第二发中,芯一级增大了蓄压器容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措施在后续得以继续应用;而助推减小了蓄压器容积,从而提高了管路频率,使得液路频率和结构频率不再重合(相点均位于X轴上方),但飞行中仍出现了不稳定。从中可以看出:1)频率重合不是POGO稳定性的有效判据;2)在一定条件下,蓄压器并非越大越好。


大的蓄压器可以将飞行相点沿Y轴平移并进入下稳定区域,但可能需要非常大的蓄压器,工程实现难度大。小的蓄压器可以将飞行相点沿Y轴向上平移,并有可能进入上稳定区域。


第三发助推器采用变能量蓄压器巧妙地融合了这两种设计方法,在飞行前段使用小蓄压器,在飞行后段,蓄压器变能(补充连接另一个蓄压器)扩大容积,由于此时推进剂消耗得多,结构频率以较高,此时对蓄压器体积需求是可以承受的。


还是要靠设计

+


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难在哪儿?》文中曾说:发动机的大型化受工艺水平和物理规律的制约,关键是振动和密封问题

巨大的结构,除影响发动机自身外,如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还可能造成全箭的振动,局部的如伺服机构与发动机间的耦合振动,全局的包括火箭结构与推进系统间的纵向耦合振动。而这些,靠现有商用软件是无法直接仿真的,需要对物理本质的理解,靠的是经验和设计(《设计和仿真有什么区别?》)。






往期文章:

软文

客厅被淹中的航天感悟

运载火箭软件外协开发的思考---软件开发的几个关系探讨

设计和仿真有什么区别?

成果报奖的方法、技巧和套路

我们为什么要做方案

也许我们站的更高一点,就能见到别样的天空

 二向箔与降维攻击---FH成功的技术逻辑链及对我们后续工作的启示(3)

 惟情怀和信仰不灭,祝祖国明日更强---记FH首飞(2)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Falcon重型首飞有感(1)

《 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Falcon9回收箭体复飞成功


技术贴

GNC---火箭怎么飞到目的地(4)---算法描述(猎鹰9火箭是怎么返回地面的)

GNC---火箭怎么飞到目的地(3)---数学描述

GNC---火箭怎么飞到目的地(2)---物理描述

GNC---火箭怎么飞到目的地(1)---生活化描述

流量与水电一致性---水流计算机

隐形的幽灵---发动机混合比是怎么和火箭总体联系的(下)

隐形的幽灵---发动机混合比是怎么和火箭总体联系的(上)

不搞事,就不是musk---Falcon二子级回收方案构想

表征火箭发动机性能用比冲还是密度比冲好?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难在哪儿?

人工智能调研---跨界乱弹一通琴

交叉输送能提高运载能力吗?

运载火箭停机能力(动力冗余)与交叉输送技术

简易轨道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电子号”火箭运载能力有150千克吗?

《 新型发动机循环---让商业航天变得更容易

《 发动机为什么长这样---发动机形式与摆角分配公式



微信扫一扫

关注“理念世界的影子”

版权声明:

本文是"洞穴之外"作者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须署名并注明来自“理念世界的影子”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