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寅恪九章(杜课592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19-04-29

陈寅恪九章




1


陈寅恪是官三代,也是富三代,从小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就读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却很不“争气”,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

 

但没有文凭的他,成为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全中国最博学的人,被誉为三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师。


学术毕竟是血液里的,而学位不是。





2


陈寅恪国学基础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19年,吴宓在哈佛刚刚认识陈寅恪时,就宣称:“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姚从吾说:“陈寅恪先生为教授,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


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亦称陈寅恪为中国最博学的人。1938年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陈先生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前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后,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陈寅恪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就连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听他上课。


能为学者中之学者,方为大学者。


 


3


陈寅恪先生上课,不用教授皮包,而用蓝布和红布的大包袱。


陈寅恪用不同颜色的包袱皮,以示区别不同类别的书籍。佛经、禅宗的书一定是用黄包袱皮包着,其他课程的书则用蓝包袱皮。


陈寅恪对教书这件事有宗教般的虔诚和仪式感,他甚至每次上课前还总是要郑重其事地换上长衫。


凡有学术者,必先信仰学术。




4


1927 年,国学大家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


陈寅恪着玄色长衫,步履沉重地来到静安先生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

 

陈寅恪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的永别。陈寅恪的叩首,是因为王国维是文化道统的托命之人,而陈寅恪自己亦是。


而今,陈先生已去矣。




5


陈寅恪与唐筼结婚,生下三女: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流求”“小彭”,取自琉球、澎湖岛名,都与《马关条约》中割台条款有关。


陈寅恪从不谈爱国主义的高调,但内心里流淌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如今台澎依然孤悬海外,而琉球已成外邦。


先生,您地下有知乎?




6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22天,日军逼近清华园车站,北平即将不保。陈寅恪父亲陈三立眼见无力回天,立即开始绝食。五天后,悲愤而死。

 

陈寅恪正忙着为父亲办理丧事,日本宪兵队却邀请其到宪兵司令部做客。当时,日本人对外承诺:“留下来教学,保证丰厚年金。”作为教授,可以有保姆、有厨师、有车夫,还可配两文书,生活既舒适又体面,但陈寅恪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在为父亲守孝的49天里,陈寅恪高度近视加悲恸过度,致使右眼视网膜剥离。医生说:“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将失明。”但做了手术,就需要相当时间休养。“一修养,就恐难逃出日本人之手。”于是陈寅恪放弃了治疗,守孝期刚满,他就偷潜出北平,直奔昆明西南联大。到达联大后,陈寅恪右眼已失明。


如今,网上万千键盘侠,竞相攀比爱国口号之极端,但不知能如陈三立为国殉节者,能有几人?不知能如陈寅恪舍眼而全气节者,能有几人?




7


为了教好学生,振兴中华,陈寅恪常常秉烛达旦,备课与写作。灯光昏暗加上用眼过度,致使左眼也患上眼疾,只能微弱视物。


1944年12月12日,成都的清晨雾浓阴冷,陈寅恪睁开眼睛,却发现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候,他想到的第一件事,竟是让女儿去通知学生今天不能上课了。随后一检查——左眼视网膜脱落。陈寅恪仰天悲叹:“天其废我是耶非。”

 

1946年8月,陈寅恪重返清华时,已是盲人教授。校长梅贻琦劝他休养一阵子,陈寅恪不从:“不教书怎么能叫教书匠?”梅贻琦不忍见失明的陈老来回奔波,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学生到陈宅上课,陈寅恪应允。

 

每天上课,他便让人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坐到椅子上,闭眼或睁眼开始讲课。他在课上叫学生朗读课文,哪怕读错一个字,都必须重读。


教师是需要用手、用眼的,但陈寅恪这样的师者是用心的。




8


1966 年7月,在大字报大辩论的声浪里,陈寅恪被打成“封建余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而此时已经失明且有足疾的陈寅恪,和夫人唐筼成了坐以待毙的囚徒。

 

红卫兵劫掠了陈寅恪视为心尖的手稿,销毁了陈夫人祖父历尽劫波的 20 多份手札,查封了陈先生珍贵的藏书。

 

三年后的春节,陈寅恪一家被扫地出门,搬到中山大学校园西南区 50 号。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躺在木板床上靠流质维持生命,见到偷偷来看望他的亲人不住的流泪。


即便如此,“造反派”还会时时光顾陈寅恪的“寒舍”逼迫所谓的证词,还对他的夫人唐筼拳脚伺候。陈寅恪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十分哀痛。


这是他泣血的诗句: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1969 年 10 月 7 日早晨五点,一辈子守望中国文化,守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凄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虚岁 80。

 

45 天之后,唐筼也平静地了断了自己 71 年的人生。

 

我们总要记住陈寅恪之死,诚如我们总要记住那三十年间的中国文化之死。


我们永不宽恕那段黑暗的过去,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新旧与左右,而是因为我们深知,是什么导致了天良的泯灭和人性的沉沦。


 


9


陈先生说:大学精神的本质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陈先生说: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陈先生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先生,您死不瞑目,而我们永不安宁。



参考资料:

[1]《国学大师陈寅恪》,国学网

[2]《陈寅恪:他的故事值得一说再说》,书房记

[3]《陈寅恪:一代国学大师 视文凭为废纸》,云上文化

[4]《如若真有文化贵族,那一定是陈寅恪》,LCA

[5]  百度百科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听歌 | 苏菲 · 珊曼妮的歌与人生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说话的权利:读伏尔泰|独有爱莲人:叶嘉莹的人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杜骏飞:父亲谈“地域黑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中学的《1984》|童心说这一课,讲崔永元吧谈“内卷人”“中才之人”生存守则我们如何去说服人民?杜骏飞:送别同学们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杜骏飞:三严三松毕业说什么?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如何理解俞飞鸿?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韩雪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