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

李祖文 我是李祖文 2021-10-1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


“课外放手让学生读,可以适当‘管理’,比如组织读书会讨论等等但主要应当是‘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温儒敏教授在义务教育统编语文四至六年级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上对于“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一段观点,这是相对于教材内以“快乐读书吧”为表征的“课内整本书阅读”的“给适当的方法”基础上,对于“课外整本书阅读”所提的要求。



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老师,同时作为一名对于整本书极其热爱的老师,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1

二者的辨析是基于对“阅读兴趣”如何保护的判断


温儒敏教授有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关键词——“适当”与“应当”。我想这样的用辞绝不是无目的的,或许是对于现在整本书阅读现状的一种担心。或许是看到的是目前整本书阅读的“繁荣热闹”下的一些问题,直觉的感到:对于整本书阅读,我们的老师似乎做得太多了,手段过于繁杂与叠加了,甚至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阅读。


现实是不是这样呢?其实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似乎也越来越风靡,似乎老师们不这样做,就不能算是带领了自己的学生读书,学生如果不做这些就不能算读完了。学生一拿到书籍,就要开始填表,写上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信息,美其名曰“阅读银行”或者“阅读存折”;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需要学生打卡,向老师报告读到多少页了;一方面需要学生继续填表,记录自己对于情节内容的感知情况,这样的表格大多取了特别好听的名字——“情节梯”、“故事图”,其实无非就是一些思维导图而已。阅读后,我们会有集中的讨论,会有诸如读后感、读后反馈表(范恩图等)之类的任务给学生,也会有关于主题的讨论等。这样的“过程管理”越来越多,花样也层出不穷,甚至我们很多老师都“沉醉”其中。但我们没有想过:如果读一本书要做这么多事情,还不如不读书吧!我猜测,温儒敏教授所指的“过程管理”少一些,担心的是这些东西最后演变成了阅读伤害。



是不是我们不要管过程,只需要关注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让学生顺利读完整本书呢?我想,前面所列举的这些关于“过程管理”的做法未必就是空穴来风,往往是基于现实的学生阅读现状所做的措施。理想中的“读书现状”或许与现实中的“读书现状”有着差别。但是这个提法无疑也提醒了我们要注意“一线的老师是不是做得过多过杂过重”呢?


2

二者的辨析是两种教学观念的碰撞


为什么要读整本书?我们可以想到的答案很多很多。多一些“目标管理”无非就是将关注点放到了“读完整本书后,到底读的效果如何”上。这样的“目标管理”曾经方式很多,诸如前面提到的主题讨论、读后感等等,还会有“习题问答”,还会有相关的考核等等。可是,读整本书真正的目的在这里吗?也许因为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目标管理”,需要有一个评核的标准,需要看出来高下,看出来效果好坏,通行的标准一定要方便操作,于是,多元的“目标管理”有可能简单化为“习题问答”,于是,未来会更多的诸如此类的练习题:“孙悟空打了几下白骨精?张飞在长坂坡大吼了几声?”。其实,如果这样,哪用得着读书呢?背诵这样的答案就可以了!这其实仍然是“读完整本书,获得了什么知识”的思路所然。我们还是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至于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


这样的思路,对于成年人是可以的。可是,对于学生,可以吗?我们忘记了学生是什么样的阅读主体?他们是——不成熟的阅读者!或者严谨的说,是正在迈向成熟的阅读者!因为这样的特性,我们就需要关注他们的阅读过程,需要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需要给他们指点合适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他们顺利读完等等。


这个阶段的关注,或许要与每一个个体的实际困难结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细致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比较自由的阅读空间,需要有合适的反馈方式知晓孩子的困难。因为或许就是“有好几个字我认识,也不知道意思”就影响了孩子读下去的勇气。



如果不能顺利的读完,“目标管理”再好,背一些习题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哪里?


延展一点来说,用成熟阅读者的眼光来看不成熟阅读者身上发生的事情,可能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3

“过程管理”是教育发展的规律


从温儒敏教授的简短话语中,看得出来他看到了一些现状,心中很是担忧,希望能够有正确的做法,但如果仅仅是二者如此的调整,或许矫枉过正,起到了不该起的效果,出现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发展。


“过程管理”本来是现代教育公认的一种发展方向,因为它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希冀在这个过程关注中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解决实际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关注的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学会读这类书籍的策略。至于“过程”与“目标”的哲学思辨我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策略的学习”则是关注于孩子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运用何种方式方法去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们熟知的阅读策略指的是“预测与推论、连结、视觉化、自我监测、问问题、启动先备知识、整合资讯”。我们为什么要教给儿童“阅读策略”?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的,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给儿童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


可能今天我们的“过程管理”方式不太合理,但不能因为目前的方式的缺陷,那我们就“因噎废食”,干脆就不要去“关注过程”,就让学生囫囵吞枣、跌跌撞撞乱读一气,老师最后出一些题、写一些读后感,心安理得地“目标管理”就行了吗?


到底是“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对于我这个一线老师来说,或许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更科学的方式,但我会坚定的在整本书中“过程管理”!


百班千人第20期共读即将启程,我们等你!

点击蓝字查看详情☞十万师生共同成长的整本书读写活动丨百班千人第20期报名启动


▼往期精彩回顾▼

让学习真实地在教室里发生

“主动”与“被动”|浅谈习作教学中的“学习”、建构与自主修改

不一样的阅读教室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读整本书(1)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

群文阅读,想说爱它也容易:浅谈对群文阅读一些概念的厘清

我们这样来观评群文阅读课:浅谈观评群文阅读课的角度和尺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从小女“玩诗”说起

只为了那一瞬间|《抽屉里的糖》赏析

这是一个新世界,属于孩子的新世界|《躲在树上的雨》导读

这是一道特别的成长风景|《天蓝色的彼岸》导读设计

《失落的一角》阅读指导设计

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