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看硅谷银行倒闭对国内的影响和启示

漪涟枫晚 2023-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证鹏元评级 Author 吴进辉

"主要内容


本周看点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美国硅谷银行(SVB)宣告倒闭,原因为“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直接引发恐慌情绪和大规模挤兑,更让市场担忧的是,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雷曼危机”。


硅谷银行从宣布出售其所有210亿美元的可销售证券,引发流动性担忧,到股价暴跌60.4%,再到正式被接管,发生的非常突然,前后不到3天。并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如储户挤兑、流动性传导、评级下调等。


硅谷银行具有特殊性,特色投贷模式曾是学习的榜样。 SVB是美国排名第16大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为1,754亿美元。特殊性在于业务单一,主要服务于初创型的科技企业,没有零售业务。源于其特色的投贷模式,一度是中国银行业乃至全球银行的学习榜样。通过“债权 + 股权”的形式为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实质是通过股权投资收益补偿贷款利率的“损失”。


危机源于何处?疫情以来,SVB吸收了大量的储蓄,主要来源于初创型企业,资产端大量投资于长久期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自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迅速转向大幅收紧,开启了40年来强有力的加息进程,带动利率大幅上升,加剧了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的难度,与此同时SVB大量持仓长久期的债券资产面临大面积的浮亏(不卖出不亏损,只要持有到期)。当存款流失,流动资金已明显不足,SVB不得不抛售债券,即使遭受部分损失,去弥补流动性缺口。流动性危机传递,挤兑情绪蔓延,如此恶性循环,SVB最终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根源在哪?美联储加息引发的一系列负面结果、外界的挤兑、负面信息的传递,应该说属于外因。本质上还是硅谷银行负债端的单一和不稳定性,大量投资长久期债券且未能在强加息后作出有效的资产配置战略的调整。事实上,SVB本身经营比较稳健,算得上优等生。


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硅谷银行的倒闭有其特殊性,预计对美银行系统冲击可控,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反应。截至北京时间3月13日凌晨,美国采取果断措施,储户可以动用他们所有的钱。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为避免大规模挤兑,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责,宣布成立250亿美元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所有美国联邦保险存款机构提供最长一年的贷款。


至于是否会影响美联储加息步伐或者开启降息,目前还未可知,但至少美联储需要从通胀、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可能新增的因素)三者来权衡。当下市场对3月份加息 50个基点的几率从75%暴跌至不足 10%,5月份加息 50个基点的几率已被抹去,年内降息的声音越来越多。


第二,硅谷银行的破产倒闭大大提升了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对流动性的担忧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利空股市,利多债市。我国债市短期内存在阶段性机会,但资金供需两端均不利于债市,政策虽不强刺激,基本面复苏明确,我国债市利率将震荡趋于上行,10年国债利率区间维持在2.75%-3.15%之间波动。


第三,我国继续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不急转弯。可能不利于我国出口尤其是科创型产品的出口,外需进一步承压,全年预计很难实现同比增长。


第四,进一步加大银行业投资组合的监管,加大流动性管理,高度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持续跟踪硅谷银行事件的外溢影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去年的英国养老金和瑞士信贷就敲响了警钟。


第五,对银行投贷模式的讨论,业务本身并无过错,而要注重风险收益平衡,自身经营的稳健性,短期内可能对银行投贷模式业务开展有一定冲击。


宏观经济

2月社融信贷继续超预期,通缩担忧加剧,前2个月出口降幅收窄;


重要资讯、政策监管回顾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经济增速目标5%左右;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对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住建部部长倪虹: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要稳住房地产;


货币市场

上周流动性相对平稳,回购利率涨跌互现;

靶子落地,10年国债利率下行至2.875%;

"





、本周看点

 

   



【怎么看硅谷银行倒闭对国内的影响和启示】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原因为“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并任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接管人,为保护投保的储户,FDIC创建了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将硅谷银行所有受保存款转移到DINB。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直接引发恐慌情绪和大规模挤兑,更让市场担忧的是,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雷曼危机”。


此次SVB的倒闭非常突然,前后不到3天。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宣布出售其所有210亿美元的可销售证券,因此遭受了18亿美元的亏损,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几乎同时,美国Silvergate银行宣布倒闭,进一步加大市场对硅谷银行流动性的担忧,SVB当日股价暴跌60.4%,同时触发了美国银行股的普遍抛售。当地时间3月10日,监管部门介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门(DFPI)公告显示,根据加州金融法典第592条,已经接管了硅谷银行,正式宣告SVB破产。


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储户挤兑、流动性传导、评级下调(3月11日,穆迪下调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及其银行子公司硅谷银行的评级,并表示将出于商业原因撤销其评级。硅谷银行的长期本币银行存款和发行人评级分别从 A1和Baa1下调至 Caa2和C,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本币高级无担保和长期发行人评级从 Baa1下调至 C)、全球市场风险传导等。


硅谷银行具有特殊性,特色投贷模式曾是学习的榜样。SVB是美国排名第16大银行,截至2022年末,硅谷银行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为1,754亿美元。硅谷银行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服务于初创型的科技企业,曾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没有零售业务,不是服务于普通的个人或者企业的银行。SVB的特殊性源于其特色的投贷模式,一度是中国银行业乃至全球银行的学习榜样。广义投贷模式指银行通过和 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基金)联手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债权 + 股权”的形式为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以企业高成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补偿银行债务性融资所承担的风险,进而分散风险并获取回报,形成股权投资与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实质是通过股权投资收益补偿贷款利率的“损失”,从而让科创企业各成长都能获得足够的低息资金支持。


危机源于何处?2020年疫情以来,美国实施大量宽松政策,SVB规模迅速扩大,吸收了大量的储蓄,主要来源于初创型企业,资产端大量投资于长久期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本身的期限错配赚取利差这无可厚非。然而货币宽松后致使美国通胀也达到了历史高位,自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迅速转向大幅收紧,开启了40年来强有力的加息进程,带动利率大幅上升。3个月和2年期10年美债利率目前为5%、4.6%,较2020年初大幅上行346BP、302BP。利率的大幅上行加剧了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的难度,因而不得不抽离存款来保持正常的运营。与此同时,随着债券利率的上升,SVB大量持仓长久期的债券资产面临大面积的浮亏(不卖出不亏损,只要持有到期)。近期事件的发酵,可流动资金已明显不足,这才导致SVB已无法继续持有债券,不得不抛售债券,即使遭受部分损失,去弥补存款的流失。流动性危机传递,挤兑情绪蔓延,如此恶性循环,SVB最终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根源在哪?美联储加息引发的一系列负面结果或者外界的挤兑,应该说属于外因。本质上还是硅谷银行负债端的单一和不稳定性,大量投资长久期债券且未能在强加息后作出有效的资产配置战略的调整。事实上,SVB本身经营比较稳健,算得上优等生。截止2022年末,硅谷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9%,比最低监管要求高出5.4%,总资本充足率为14.7%,比最低监管要求高出4.2%。


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硅谷银行的倒闭有其特殊性,预计对美银行系统冲击可控,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反应。至于是否会掣肘美联储加息步伐,目前可能还未到如此程度,但至少美联储需要从通胀、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可能新增的因素)三者来权衡。当前尽量确保储户拿回资金,减少挤兑,稳定市场情绪,确保不影响整体银行乃至金融系统。央行大概率会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截至北京时间3月13日凌晨,美国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储户可以动用他们所有的钱。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为避免大规模挤兑,宣布成立250亿美元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所有美国联邦保险存款机构提供最长一年的贷款。


第二,从宏观环境来看,硅谷银行的破产倒闭大大提升了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对流动性的担忧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利空股市,利多债市。进一步讨论我国债市走向,短期内可能对债市形成利多,存在阶段性机会,但从全年来看,资金供需两端均不利于债市,政策虽不强刺激,但基本面复苏明确,我国债市利率将震荡趋于上行,10年国债利率区间维持在2.75%-3.15%之间波动。


第三,对我国宏观基本面,继续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不急转弯,为政策留下空间和工具。可能不利于我国出口尤其是科创型产品的出口,外需进一步承压,全年预计很难实现同比增长。


第四,对监管的启示,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银行业投资组合的监管,加大流动性管理和压力测试,高度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持续跟踪硅谷银行事件的外溢影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去年的英国养老金和瑞士信贷就敲响了警钟。


第五,对银行投贷模式的讨论,业务本身并无过错,而要注重风险收益平衡,自身经营的稳健性,短期内可能对银行投贷模式业务开展有一定冲击。2016 年,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 号),明确了 5 个地区和 10 家银行作为试点,开展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投贷联动业务有利于解决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宏观经济

 

   



2月社融信贷继续超预期,通缩担忧加剧,前2个月出口降幅收窄】


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同比增速9.9%,较前值上升0.5个百分点,主要由信贷和政府债拉动。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主因春节错位,叠加开门红,信贷前置。M2同比12.9%,前值12.6%,M1货币供应同比5.8%,前值6.7%。总体来看,2月金融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均出现进一步改善,但居民端尤其是中长端信贷仍不强,地产销售确有回暖,但监管出手干预后提前还贷加速。后续社融和信贷的持续性仍存疑。


2月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春节错月,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1.4%和4.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五成多。2月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上年同期石油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影响。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核心CPI和PPI走低,国内需求仍不足,通缩担忧加剧,似乎也预示着经济恢复高度不够。


1-2月出口同比降6.8%,美元计价,2022年12月-9.9%,1-2月出口延续2022年10月以来的下行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好于预期。进口降10.2%,2022年12月-7.5%;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同比增6.8%。










、重要资讯、政策监管回顾

 

   



1.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经济增速目标5%左右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和2022年的工作,提出2023年政府工作建议。


2023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首先,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其次,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我们作了统计和分析,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对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在3月12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回答宏观经济相关问题。“我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康义说,这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判断,二是对今年两个多月以来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观察。“国际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基本都在5%至6%之间。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增长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康义说。


“今年要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经济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不仅仅是要调查清楚经济总量和布局,把我们的‘家底’摸清楚,还要把结构弄清楚。”康义说。


3. 住建部部长倪虹: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要稳住房地产


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要稳住房地产,就要坚持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的建设,重点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幸福生活。





、货币市场

 

   



1. 上周流动性相对平稳,回购利率涨跌互现


上周流动性相对平稳,回购利率涨跌互现。具体来看,隔夜利率较前一周上行54.45BP至1.9%,7天回购利率上行13.97BP至2.17%。中等期限方面,14天回购利率上行10.68BP至2.31%,21天回购利率下行9.94BP至2.16%,1个月回购利率上行30.25BP至2.79%。



2.  靶子落地,10年国债利率下行至2.875%


上周(2023/03/06-2023/03/12)央行7天逆回购投放320亿元,逆回购到期10,150亿元,合计净回笼9,830亿元。上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靶子终于落地,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均未超出预期,市场进一步明确经济的温和复苏,带动债市利率下行。本周重点关注今年的首份经济数据,进一步验证当前经济的复苏程度,另外关注MLF的续作情况。




作者 I 吴进辉部门 I 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从2023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前瞻地方债风险

 最新数据江苏省13个地级市和95个区县2022年经济财政债务情况

 总体稳健,相机抉择,发力宜早—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特斯拉降价带来的产业链降本冲击排序

 建筑行业:基建投资驱动为主,回款风险仍存,企业表现分化

 一号文件下,乡村振兴债怎么发?

 银行间信用债发行规模微降,产业债融资回暖,服务实体质效提升——2022年银行间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呼声不断,政策落地道阻且长

 经济内生动能修复,博弈强预期与弱现实—2022年宏观经济回顾与2023年展望

 地方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稳经济动用“存粮” ——2022年地方政府债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