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月青年论坛第12期 | 李敬泽/杨庆祥/蒋一谈/刘汀&梁鸿/张莉/岳雯/季亚娅:刘汀“四姐妹”系列分享会

十月SKP会客厅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03-04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海子《四姐妹》


刘汀近作“‘四姐妹’系列”分享会

所有的风都向她们吹

四个跨越城市与乡村的女性


李敬泽  梁 鸿

杨庆祥  张 莉

蒋一谈  岳 雯

刘 汀  季亚娅

经过了一个短暂的停滞,我翻捡自己的笔记,

决定写这个时代的四个女性——竹菊梅兰。

——刘汀《在老年,重新诞生一个自我》

不爱她的人,也只能说根本就不爱生活。

——项静《活着,活得盛大》

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生活潮汐中,

刘汀捕捉到了沉浮挣扎的泅水者真实的一面,

而这一面,正是构建典型人物不可或缺的基石。 

——林培源《何秀竹是怎样炼成的》


海子在《四姐妹》中写道:“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海子的四姐妹走向了远方,而刘汀从远方的草原走来,从内蒙古到北京,四十年的光阴,他走过的地方,“空气中的麦子”扎下了根,长成了“光茫四射的四姐妹”。

刘汀仍在准备他开始了十年的长篇,他写过“别人的生活”,写过“老家”,写过“一日三餐”,写过那些无名者的悲欢喜乐,在事无巨细的尘世生活中,“梅兰竹菊”四姐妹渐渐有了她们的名字、容貌、年龄和属于她们的生活。

赋予角色以生命和生活,无疑是一件严肃的事。从生活的土壤到文学的土壤,刘汀让虚构在生活的现实中开出了真实而绚烂的花。世阿弥在《风姿花传》中写道:“用心思忖,若对自己某一时期所达艺术程度能够正确认识,此时期所开之‘花’,一生都不会凋谢。”从《别人的生活》到“四姐妹”,刘汀正走在一条确定的文学之路上。

当代小说如何处理城乡流动中的女性经验?2020年10月30日19:00,在 北京 SKP 4F SKP RENDEZ-VOUS ,对刘汀笔下那跨越城市与乡村的“四姐妹”,四位男性嘉宾李敬泽、杨庆祥、蒋一谈、刘汀;四位女性嘉宾梁鸿、张莉、岳雯、季亚娅,将带来性别对位视角的不同解读,邀您共享。





【 活 动 嘉 宾 】


李敬泽

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等,散文集《会饮记》《咏而归》《青鸟故事集》等。




杨庆祥

一九八〇年生,诗人,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等。曾获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诗歌奖、上海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俄等多种语言。




蒋一谈

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祖籍浙江嘉兴,生于河南商丘。现居北京。已出版七部短篇小说集和六本诗集。主要作品有《鲁迅的胡子》《透明》《中国鲤》《China Story》《发生》《说服》《截句》《给孩子的截句》等。曾获得人民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奖、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奖、“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作家奖、首届《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




刘 汀

本次座谈作品作者。青年作家,文学博士,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作品》《山花》《青年文学》《当代作家评论》《文艺报》《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若干,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青春简史》,散文集《别人的生活》《老家》;曾获99杯“新小说家大赛”新锐奖、第十九届柔刚诗歌奖新人奖提名奖、第39界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亚军、2012年度《中国图书评论》最佳书评奖等。




梁 鸿

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获“2013年度(首届)中国好书”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第七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张 莉

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持微火者:当代文学的二十五张面孔》《众声独语:七零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及评论集《魅力所在》《野生的力量》、随笔集《来自陌生人的美意》。




岳 雯

1982年9月出生于湖北枝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著有《沉默所在》、《抒情的张力》。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评论奖、《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




季亚娅

本次座谈作品《何秀竹的生活战斗》《人人都爱尹雪梅》责任编辑。评论写作者,职业阅读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十月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编辑。“吕梁文学季”文学策划。有评论集《文学的行间距》。




【刘汀“四姐妹”系列阅读推荐】

《何秀竹的生活战斗》

发表于《十月》2020年第4期

《魏小菊》

发表于《大家》2019年第1期

《人人都爱尹雪梅》

发表于《十月》2019年第3期

《少女苏慧兰》

发表于《作家》2020年第9期


【 精彩阅读


《十月》2020年第4期《何秀竹的生活战斗》头题版画


  一九九九年的三月,北方下了一场十年未见的春雪。
  那场雪很大,大到很多地方的屋门都被积雪堵住了,人们不得不打碎玻璃,掏一个雪洞才能出门。院子里的雪有一米深,大地白茫茫,天空却灰沉沉。雪后的第二天,太阳高照,天气陡然升温,那场雪就迅速融化,整个世界都变得冰冷泥泞。
  他们就在这样的雪后黄昏,到了毕业实习的基地吉林省珲春市小南岔矿区。这里地处中朝俄边界,是吉林省最靠东北的一个市区,隶属于延边自治州。三百多年前,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尼布楚,离珲春很近。没上过高中的何秀竹当然不知道这段历史,但是在学校这几年,她在图书馆里看了很多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也写到了这段历史,在小说里,小混混、小流氓韦小宝,在这里跟俄罗斯的女皇有过露水姻缘。对年轻的何秀竹、胡杏儿她们来说,这种遥远的跨国浪漫,是一种奇怪的浪漫,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刺激性的禁忌。所以,当得知这次田野实习的地点是珲春时,她们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雪水打湿了他们的鞋子和裤脚。他们知道这里的寒冷,但没有想象过会遭受一场春雪带来的湿,鞋子浸泡在泥水里,微风吹过,整只脚都是麻木的。学生们拼命跺着脚,好让自己暖和一点儿,但常常是溅起了更多的泥水。除了寒冷和偶尔走过说朝鲜语的朝鲜族人,黄昏时的珲春跟他们上学的小城没有多大分别。
  他们住进了这个边塞小城的招待所。招待所房间不多,学生们住六人间,老师们是双人间。晚上,何教授带大家去了一家朝鲜族饭馆吃牛尾汤饭。朝餐有自己的规矩,牛尾汤上来之前,先上来七八个小碟子,每个碟子里是各种各样的泡菜,看着红辣辣的,但吃起来主要是咸酸味。他们尝了几口,都不太适应。主食上来了,每人一份牛尾汤,一份白米饭,热气腾腾。这时候再去吃泡菜,就觉得特别对味儿了。胡杏儿喝了一口,皱起眉头,说牛尾汤有腥味,不想吃。何秀竹把自己带的一个面包给了她。自从那次事件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冷淡很多,但这次出行,在火车上,胡杏儿却主动坐到了她的旁边,亲热地挎着她的胳膊,好像两个人从没有隔阂过一样。
  孙君突然站起来说,何老师,咱们喝点儿酒吧,好歹出来一回,天又这么冷,喝点酒暖和暖和。
  何教授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学校有规定,出来实习绝对不能喝酒。
  孙君说,可实习明天周一才正式开始,今天还是周末呢,属于假期时间,是不是啊同学们?
  男同学立刻跟着起哄:对对对,现在是星期天,学校管不着。
  孙君一听有人支持,立刻来了劲儿,跟老板喊:来两瓶白酒,要当地的啊。
  饭馆的老板一听,马上从柜台那儿拎了两瓶红旗河过来。何教授把烫嘴的牛尾汤咽下去,再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孙君和另一个男同学已经用牙齿把酒瓶盖给起开了。他们找了几个杯子,给每人倒了一点酒。其实何教授也馋酒,在家里老婆控制不让他喝,他只有出差或出来实习的时候,才躲在房间里偷着喝点。
  孙君递了一杯给何教授,何老师,请与民同乐。
  何教授接过杯子说,行吧,你们都打开了,那就喝点儿吧,不过一定不能多喝,更不能喝多。
  可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遇见了酒就跟猫遇见了鱼一样,想不喝多也难。几杯酒下肚,劲儿上来了,挽起袖子划拳行酒令。一开始,女同学还很矜持,不敢喝,过了一会儿甚至比男同学还放得开。只有何秀竹没喝,每次她都是把杯子端起来,在嘴唇上碰了碰,然后就放下。人多杂乱,也没人注意她。她旁边的胡杏儿很快就有了醉意,眼神老是盯着孙君,很快坐到孙君旁边去了。老何呢?手里夹着一支烟,被年轻人这种热气腾腾的热闹所感染,在烟雾中似乎看到了自己读大学时的样子。他的青春,也曾经是如此的喧闹而充满激情。学生们唱起了歌,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再过二十年……老何不断地独自端起酒杯,他不吃菜,下酒的就是这群人的歌声喊声,是他所模糊回想起来的过去。在他的斜对面,整场唯一清醒的何秀竹悄悄看着他。
  从小饭馆里出来时,这群人身上都带着热气,好几个小伙子甚至把外套脱下来。他们就这么互相搀扶着,走在珲春的大街上,无惧泥泞的街道和料峭的春寒,说着胡话,唱着醉歌。清醒的何秀竹看着他们,心里头有点羡慕,也有点疏离,她刚才其实也想喝酒的,但她一直被何教授所吸引,害怕自己喝醉了,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合适的举动。她知道自己酒量浅,不敢尝试。孙君他们喝的那种高度白酒,估计两小杯她就得醉。那年,她考上中专学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吃饭,父亲带着她挨桌给七大姑八大姨和街坊邻居敬酒,她每次抿一抿,可抿多了,也醉。那天客人们还没散尽,她就醉了,当着大家的面背起了课文里的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母亲和弟弟把她强行拉到屋里,让她休息,可她还是喊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天,她带着头痛醒来,感到丢人和惭愧,可回忆起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又感到一种舒坦。她在炕上翻来覆去,终于想明白这种舒坦从哪儿来了。其实,在她心里,对自己没有读高中还是有遗憾的,但这遗憾没有任何地方和机会可以去说。这场醉酒,反而让她发泄出来了。
  从那儿之后,她再没有喝过酒。
  今天她也抿了一点儿,不算多,但已足够让她有微微的醉意。这点酒意明显不太够,她还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自己仍然在隐藏和压抑什么,那身体里要满溢出来的东西,被无形的盖子盖着,这是一种柔软但无限的膨胀。她看见何教授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他没唱歌,但嘴里哼着什么。她故意落后,跟他几乎并排了,听见他哼的其实是戏曲,可不知道是什么戏,也听不清具体词。几乎每一秒钟,她都想跟他说话。不知道为何,如果是在学校,如果是任何其他的时间和地方,她都敢于跟他聊聊天,可就是今天此刻,就是这酒意微薄却并不充足的状态下,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或者说,她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喜欢何教授的,这跟胡杏儿与孙君,或者其他人的那种所谓爱没有任何相同点。可是,她到底为什么想要跟他说话,又想要看着他呢?
  他是她的老师,是比她大几十岁的一个男人。哦,对了,他是男人,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如果说每一个怀春的少女身边,都会有一个人激发她最初的幻想,那何教授可能就是她命定的那个开关。
  回到宾馆里,她拿着脸盆去公共水房洗脸,冷水让她体会到自己的身体到底有多么热,也让她渐渐从半迷狂的状态里清醒过来。她回房间时,又在走廊里碰见了何教授,他跌跌撞撞冲进了水房。她听见他的呕吐声和呻吟。她在水房的门口来来回回地走,但是不敢进去。楼道里的灯突然灭了,可能是停电了,她在黑暗中一动不敢动。
  过了一会儿,灯又亮起,何教授抹着嘴角的涎水,摇晃着走出来,衣服上沾着食物残渣,刚好跟她碰个对面。
  他们谁都没说话,擦肩而过,回了各自的房间。
  暖气还没停,屋子里很热,再加上人多,女孩子睡前又都是洗洗涮涮,暖气片上搭了一张旧报纸,晾着她们的胸罩和内裤。温热的暖气把衣服上的水汽蒸腾出来,形成一种淡淡的氤氲,混合着她们的雪花膏、护手霜的味道,是一种脂粉气、女人气。她在这湿润的香气里躺倒在床上,闭着眼睛,脑子里许多凌乱的片段闪回。突然,她张开眼睛,看向胡杏儿的床铺,是空的,她根本就没回来。
  她不知道胡杏儿去哪儿了,自从那次事件之后,她们基本上没说过话了。来时的火车上,胡杏儿主动过来示好,她也只是恰当地回应,两个人都不去聊过去,但关于未来又没什么共同话题。她感到遗憾,胡杏儿曾经是她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一句无根的谣言,两个人成了陌路人。从那之后,胡杏儿变得“规矩”了很多,极少在深夜回来了。但是这半年大家都能看出来,她一反被人追的常态,开始对孙君上心了,总是往他身边凑。
  所有人都在这温热湿润的气氛中睡去了,那些青春的身体,经过了酒精不同程度的麻醉,还有坐了一天车的疲惫,徜徉在暖意中,感到放松和舒服。但是,凌晨三点时一阵剧烈的玻璃碎裂之声,惊醒了整个招待所的人。窗子分散着亮起,人们迷迷糊糊地起身,问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是噔噔下楼的声音,再接着有人大声喊:跳楼啦,有人跳楼了。
  跳楼的是胡杏儿,她正躺在泥泞的地上哀号,她的腿摔断了。
  在实习的第一天,就出了一件大事。
  那天晚上喝完酒,大家都回了自己的房间,但胡杏儿和孙君却进了另一个房间。那是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住客出去办事,服务员打扫完没锁门,房门虚掩着。两人走上楼道的时候,本来的昏黄的灯光,因为突然停电整个黑了下来。就在黑暗中,胡杏儿的手搂住了孙君的脖子,还把孙君的手塞到了自己的衣服里,接下来,他们的嘴碰到了一起。两人开始从热切变得疯狂,他们身体靠着的一个房间门开了,两人顺势进去。他们停止动作,以为会惊醒屋子里的人,但是静了十几秒都没有任何响动,孙君借着窗口透进来的微光看见,这是一间四人间,四张床铺上都没有人。他们又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他们滚倒在一张床铺上。
  激情退却后,两人感到了惬意和疲惫,加上酒精的作用,竟然相拥着睡着了。半夜时,房间里的客人开门开不开,拼命敲,两人惊醒。慌乱中,他们想跳窗子逃走,可是孙君胆小,他不敢跳,却一把把胡杏儿推了下去。
  胡杏儿在冰凉的泥水中躺了半个小时,嗓子都号哑了,才被医院姗姗来迟的救护车拉走。
  这件事之后,他们的实习被临时取消,全体人员两天后就回到了学校,包括腿上带着夹板的胡杏儿。何教授因为带队饮酒,而且出了这么大的恶性事故,被学校处分。孙君和胡杏儿留校察看。有了处分,将来毕业分配会受到影响。半个月后,学校换了个老师,带着他们在附近的一个小地方实习了一个星期,算是完成了任务。
  最后的半年过得兵荒马乱,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分配到好一点的单位,矿务局、地质局、专科学校等等。何秀竹三年来成绩优秀,表现良好,她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进东河市的矿务局,成为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派遣证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个,她竟然被分到了一个小机械厂。这个机械厂跟她的专业不完全对口,而且不算是国有单位,属于半私企,效益一般,偏远,没人愿意去,导致招不满名额,学校才把何秀竹塞进去的。
  她去找领导问情况,领导只告诉她,上面就是这么安排的,至于她向往的矿务局名额,已经填上了别人的名字。

  
(选自刘汀《何秀竹的生活战斗》)

【刘汀作品延伸阅读】

刘汀:何秀竹是谁?(创作谈)

林培源:何秀竹是怎样炼成的?

刘汀:人人都爱尹雪梅(选读)

刘汀:在老年,重新诞生一个自我(创作谈)

刘汀:夜宴

刘汀《夜温柔,夜深沉》

刘汀: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1-6)

刘汀: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7-12)

刘汀诗选

刘汀:何秀竹的生活战斗 (选读①)

刘汀:何秀竹的生活战斗(选读②)


《十月》SKP 会客厅

来自当代文艺现场的盛情邀约
与最杰出的汉语作家和最优秀的读者赤诚相见

《十月》SKP 会客厅是十月杂志与 SKP RENDEZ-VOUS 携手搭建的文化活动平台。包括对读、圆桌、诗会、展览、寻找创作家等系列。

一本文学杂志是一个肺,一个呼吸现实、吐纳世界、呈现表达的文学组织。十月杂志要做的是邀请、迎接、参与、分享、创造。SKP RENDEZ-VOUS 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作为一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它在记录当代国人审美取向的同时,亦引领每个人去寻找更加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十月》SKP 会客厅正是杂志和文化空间的共同心意搭建起来的线上与线下完美融合的一处理想之境。


十月青年论坛

“十月青年论坛”旨在创造以文学杂志为平台的文学公共空间,于当代文学生产与阅读的第一现场,开辟一片讨论与交流的新天地。迄今,论坛已举办过十期,先后邀请了李陀、李敬泽、陈晓明、孟繁华、张清华、格非、西川、黄纪苏等文学界、思想界名家,与青年一代写作者、评论者面对面交流,围绕当下文坛的最新作品,提出文学新话题,探讨文化新现象,营造真诚、理性的批评氛围,广受青年作家和批评家欢迎。往期论题有“城市与现实”“青年与时代”“介入与疏离:新世纪诗歌的社会性考察”“回馈乡村,何以可能:文学与社会学的对话”“此时此刻:新现实与旧情感”“运河作为镜像”“问题与方法:当代艺术vs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七十年:文学与青年”等。

策划:季亚娅 编辑:赵文广

往期推荐

露易丝·格丽克丨晏殊  范仲淹  欧阳修丨索娜·范赵振江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沈从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