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天文

其他

神五飞天二十年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轨驻留154天的3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二十年前,身着航天服的杨利伟,代表13亿中国人,踏上了逐梦太空的征途。历经21小时23分,绕地球飞行14圈后,他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于祖国大地。他出征太空的一小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里程碑式的一步,更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重要一步。从此,浩瀚而神秘的太空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进入飞船前向人们挥手示意。一花引来百花开。神五飞天的二十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3年10月底,我国先后研制、发射了12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把20名、32人次航天员送上了太空,成功率达100%。陆续研制、发射了6艘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3个20吨级的舱段组成的天宫空间站以及一艘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些航天器分别由长征二号F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和长征五号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并与航天员系统、应用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等系统的参与密不可分。/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星名的过去与未来

Cremona)根据希腊原文的阿拉伯语译本所翻译的拉丁文译本。“Almagest”(《天文学大成》)一词本身便是阿拉伯语,而最早的希腊语书名应该是“Mathematike
2023年8月3日
其他

《中国国家天文》X NIO | 为你献上一本特别的观星指南

——欲知更多天文内容,尽在《中国国家天文》增刊——扫描二维码订阅编辑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打响太空保卫战的第一枪

/猫又,国家天文台博士在读,目前在用天眼观测仙女大星云中性氢分布状况,致力于指导家中猫猫学习天体物理。——欲知更多天文内容,尽在《中国国家天文》3月刊——扫描二维码订阅编辑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每周星闻 | 加油啊,奥德赛!

https://phys.org/news/2023-03-astronomers-lone-distant-galaxy-consumed.html/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雨中的流星

/星与辰Starstars,公众号微博同名。——欲知更多天文内容,尽在《中国国家天文》3月刊——扫描二维码订阅图文
2023年4月7日
其他

节气 | 惊蛰

04:36农历二月十五,太阳运行在危宿附近。《二十四节气之羽-天平鸟惊蛰》绘图
2023年3月6日
其他

巨镜逐梦 | 乔治·海尔与他的传奇望远镜们

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充满传奇的制镜大师,不过说到望远镜制造方面的成就,无论是以手工艺闻名的17世纪意大利光学大师朱塞佩·坎佩尼,还是一生制造了四百余台望远镜的天文学泰斗威廉·赫歇尔,亦或是一“炮”成名的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斯,以及精益求精的德国工程师塞格穆勒,都无法与乔治·海尔相提并论。1929年,西蒙·托马斯为乔治·海尔绘制的肖像。来源/The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地球去流浪还是赶集,半人马α为何如此热闹?

2075年,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在地表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并用2500年时间前往4.22光年外的比邻星新家园,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地球,因何成为生命的天选之地?

蓝色的地球生机勃勃,表面丰富的海洋和足够密度的大气使其在众多行星中脱颖而出,生命也得以在这里起源演化。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进一步使得地球成为更加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地球环境如何引发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地月系孕育了生命,妆点了自然。来源/wiki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因何成为天选之地?地球是否是宇宙中生命唯一的温床?又是怎样的契机使得物理化学过程质变为生命过程?这一系列问题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目光。要想解开地球生命起源的重重谜团,需要着重关注地球生命何时产生、首个生命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生命出现在什么环境、地球与地外有机物之间是否存在交换等问题。因此,通过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我们才能理解生命从无到有所经历的重要环节,进而认识宇宙中生命可能的存在形式。星际中也存在相对复杂的有机分子。来源/wiki/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防御近地小行星的九种武器

当小行星来袭,除了让地球流浪,人类还能怎么办?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威胁,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发展了九种代表性“招式”。第一招:躲如果小行星个头太小,导致的危害效应有限,而处置起来得不偿失,那我们可以躲到地下工事中,避其锋芒,躲过空爆引发的冲击波、热辐射和光辐射等危害效应。这一招,一般用于直径十米级近地小行星。此外,如果小行星虽然尺寸很大,但预警时间太短,比如有些小行星从发现到撞击地球可能只有数天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实施在轨处置,这时候也只有采取“躲”的方式,疏散人口和财产,尽量减少损失。“躲”这一招,可以利用防空洞等成熟的地下工事,但要求我们能够对小行星的撞击时间和撞击区域进行准确预报。第二招:炸“炸”是利用核弹去摧毁小行星结构,或者在小行星附近引爆核武器,利用核爆产生的高能射线蒸发小行星表面物质,从而产生推力偏转小行星轨道,后者也被称为对峙核爆。核武器具有能量密度极高的优点,因此核爆处置近地小行星效率极高,是在短期预警时间条件下处置大尺寸小行星的几乎唯一手段。核爆巨大的能量可以摧毁小行星的结构,但产生的碎块大小、质量与小行星的物质组成、结构、核爆能量、引爆方式等因素相关,小行星碎块可能还会继续撞向地球,有可能产生次生危害效应。相比直接摧毁小行星结构,利用对峙核爆偏转小行星轨道由于不会产生碎片,是一种更为可控的方式。核爆虽然效率高,但采取核爆处置近地小行星面临国际法律和政治争议,在太空中使用和部署核武器是需要尽量避免的。一旦在太空中打开核爆这个潘多拉魔盒,谁知道它会把人类带向何方?利用核弹摧毁小行星结构,或在其附近引爆核武器,从而产生推力偏转小行星轨道,后者也被称为对峙核爆。版权/NASA/NSS第三招:撞“撞”是利用人造飞行器高速撞击小行星,瞬间改变小行星的速度,随着时间推移,近地小行星的轨道会逐渐偏离撞击地球的轨道,从而消除撞击风险。动能撞击是目前最成熟、可行的小行星防御技术。2015年,美国发射了深度撞击任务,利用一颗约370千克的小卫星,以约10.2千米/秒的速度,高速撞击了直径约6千米的“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对彗星轨道的速度改变量约为0.1微米/秒。2021年11月24日,美国发射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将利用一颗约550千克的小卫星,以6.7千米/秒的速度,高速撞击“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直径160米的子星,预期将会使小行星的速度改变0.8-2毫米/秒。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效果与撞击产生的小行星速度改变量直接相关。考虑到小行星巨大的质量,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技术本质上还是相当于“以卵击石”。因为飞行器的重量往往只有吨级,而百米尺寸小行星的重量高达百万吨级,两者相差6个数量级。利用几吨的飞行器去撞几百万吨的小行星,犹如蚍蜉撼大树,对小行星的速度改变量一般只有毫米/秒的量级,人类呼吸时空气的运动速度都比这快得多。要使用毫米/秒的速度改变量去防御小行星,需要十几年预警时间。要么就得用几十枚运载火箭,去发射几十个撞击器去同时撞击小行星。美国航天局在2018年做过研究,对于直径约500米的贝奴小行星,如果要提前10年将这颗小行星偏转出地球轨道9000千米的距离,需要使用75发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发射75个8吨的撞击器。尽管动能撞击技术是人类目前最成熟可行的防御小行星的技术,但由于人类运载能力有限,防御大尺寸小行星往往需要几十发运载火箭发射几十颗撞击器才能有效处置大尺寸小行星,而带来极大的工程实施成本和风险。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ART)示意图,该任务将利用小卫星高速撞击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预期改变小行星的速度。版权/NASA第四招:牵“牵”是利用一个较重的飞行器盘旋在小行星前方,通过小行星与飞行器之间的万有引力缓慢牵引改变小行星轨道,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是“引力拖车”。相比于核爆和动能撞击都是瞬时产生极大的外力作用在小行星上,“引力拖车”是通过微弱作用力持续作用在小行星上,从而缓慢地改变小行星的轨道。由于万有引力与相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关系,这种方式往往要求飞行器盘旋在距离小行星一个半径轨道高度处。对于直径140米的小行星,要求飞行器维持在小行星表面100米附近,而小行星的极其不规则的引力场必将强烈地影响飞行器的运动,对飞行器的导航制导和控制提出了较高挑战。这种方法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往往需要20年以上的预警时间。此外,“牵”要求飞行器与小行星保持几乎相同的位置和速度,不适合大倾角等轨道转移代价较高的小行星。利用较重的飞行器盘旋在小行星前方,通过小行星与飞行器之间的万有引力缓慢牵引改变小行星轨道,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是“引力拖车”。版权/NASA第五招:拖“拖”是利用飞行器对小行星整体拖离。十米尺寸小行星,重量差不多达到1000吨。而五十米尺寸的小行星,重量可达20万吨。显然,利用“拖”的方法,只能拖动小尺寸的小行星,对于大尺寸小行星,则无能为力。除此之外,“拖”小行星属于接触式处置方式,对小行星的表面物质和结构特性非常敏感,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下有效长期附着在小行星表面,如何在小行星旋转状态下实现有效推力控制,如何在附着状态下持续获得大功率能源供给,都是极大的挑战。与“牵”类似,“拖”也要求飞行器与小行星保持几乎相同的位置和速度,不适合大倾角等轨道转移代价较高的小行星。利用飞行器把小行星整体拖离的“拖船”方式。版权/NASA作者简介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神秘巨弧挑战宇宙学

1/在宇宙学家心中,无论我们往哪个方向看,目光所及之处的宇宙看起来都大致相同。换句话说,在宇宙中,任何位置都并不特殊,虽然在恒星系统、星系和星系团层面上或许有一些不均匀的地方,但当我们在10亿光年甚至更大的大尺度观测宇宙时,宇宙中的物质在可观测空间内应该是均匀分布的,不应该出现明显的不规则特征。这种观点便是所谓的宇宙学原理,它是现有宇宙学标准模型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天文学家陆续观测到的一些大尺度结构,使得我们对宇宙学原理这一基本认知产生了质疑。比如在之前的一些观测中,就有研究人员发现了斯隆巨壁和南极巨壁、巨型伽马射线暴环等结构。在美国天文学会于今年6月上旬举行的第238届线上会议上,来自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会上公布了他们的一项最新发现。他们通过研究斯隆数字化巡天(SDSS)所捕获的来自约40,000个类星体的光,在92亿光年之外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几乎对称的由星系构成的弧形结构。2/类星体是一种极其明亮的活动星系核,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正在消耗物质并释放能量。由于这些类星体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因此看起来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光点。类星体释放出的光在前往地球的途中,一些光线会被遇到的星系内及其周围的原子所吸收,从而在光线中留下特定的特征,再最终抵达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中。明亮的类星体所放出的光线会穿透星系周围的气体,来自类星体的一些光会被气体吸收,在类星体光谱中留下一些特征。利用这一信息,天文学家可以绘制出遥远太空中的物质分布。/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火星地图“变形记”

人类对火星的理解从来不是线性的。让我们以“火星地图”为线索,回溯人类对火星的理解是如何拨开迷雾、从浅入深;火星又如何从一个夜空的亮点,演变为我们现在熟知的红色邻星;这一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亦描绘了我们对宇宙未来征途的宏大畅想。——火星地貌初显露——从时间轴上来看,火星地图的发展历程颇为有趣,那些关于火星的重大发现似乎总是发生在地球和火星最靠近的年份,随着“火星冲日”到来。虽然火星与地球每两年靠近一次,但每次二者间的距离都不同,距离最近的冲日叫“大冲”,平均每15或17年才会发生一次,届时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们会不约而同地把望远镜指向火星,期待重大发现。/
2020年7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私营飞船首次抵达国际空间站

当然这与它最开始的设计初衷有关。“龙”飞船从一开始就是想要载人飞行的,只是到目前为止主要是用做货运目的而已。目前SpaceX公司正在加速开发的“龙”二代飞船可能最快在今年就将进行首次载人飞行。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福利 | 无穷世界等你探索

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goods?alias=2omp0tdxtqi62&from=wxd&kdtfrom=wxd&redirect_count=1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放弃“勇气号”

经过长时间的评估,美国宇航局认为,在缺乏电力的情况下,勇气号老化的电子系统极有可能已经在火星的严冬酷寒中被破坏,恢复通信的希望极为渺茫。事实上,这一决定也标志着“勇气号”火星车项目的正式终结。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星器 | 手机星空摄影入门

MATE9单张RAW文件后期处理。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就算在光害很大的市区,由于星点组成的星座并不需要太多的曝光量就可以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可以把更多有特色的前景和天文背景有机结合起来。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印度版航天飞机了解一下?

印度方面未有计划回收这艘飞行器,而更多希望采集各项关键数据。首次发射测试成功之后,ISRO组织发言人表示:“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在这一项目上已经花费超过10年时间。”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直播 | 独门神器带你认识夜空星座

在本次直播中,我们将使用共享天文台的最新黑科技“星座相机”为大家带来狮子、大熊、后发、乌鸦、牧夫、室女、北冕、武仙等八个神秘而有趣的星座。相信看完这场直播,你就能在浩瀚星空中找到这些星座了~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载人登月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随后,登月舱开始尝试模拟未来真正要登月的阿波罗11号的月面下降过程:登月舱引擎点火27.4秒,最开始15秒启动10%推力,剩余时间启动大约40%推力。此后,登月舱进入一个高度15.6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天文台快递 | 来自LAMOST的新情况

WDMS双星样本中有57颗星有光变,之中16颗具有掩食系统,其中有2颗是新发现的,9颗则是新的掩食WDMS双星候选体。此外,我们还准确测量了30颗WDMS双星的轨道周期,估计了15颗双星的轨道周期。
2018年5月22日
其他

节气 | 小满

古代描述天文、气象、物候历法的《逸周书·时训解》中记:“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即说小满的时候,苦菜开花,过五日,靡草枯死,再过五日,气候由温变热。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伊卡鲁斯:人类的第一艘太阳帆飞船

按照JAXA的规划,2020年前后,日本将发射新一代太阳帆飞/电推进混合动力船,它将拥有高达2000~3000平米的超大太阳帆,目标是飞抵木星系统开展考察工作。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嫦娥4号中继星“鹊桥”发射成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左)人类迄今为止安装在月球上的所有激光反射棱镜,目前只有美国的阿波罗11、14、15和苏联的月球21号安装的共4个棱镜还在工作中;(右)阿波罗14号在月球表面安装的激光反射棱镜。来源:NASA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哈勃图像中的可疑光点

Weaver)所言:“如果情况的确正如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上所显示的那样,冥王星不只有一颗卫星,而是还存在第二颗甚至第三颗卫星,那么它将成为柯伊伯带内第一颗被发现拥有超过一颗卫星的天体。”
2018年5月18日
其他

星事 | 我们要到哪里去?

它们的卫星上发生的事或许更令人期待。当变为红巨星的太阳的尺寸迅速膨胀,太阳系的宜居带(液态水可在天体表面存在的区域)向外推移时,目前冰冻的星球,例如木卫二和土卫六,也将变得温暖起来。
2018年5月18日
其他

星影 | 奇幻星海漫游

第三,生物荧光海湾的产生还得是四周有红树林。由于红树的根可以释放丰富的维生素B12和各种营养元素,这些都是鞭毛藻产生光亮必备的元素,同时红树林的根部能起到对水的净化作用,对鞭毛藻来说是重要的保护神。
2018年5月17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自造火箭了解一下?

2004年,迈克尔森创建了一个民间爱好者组织,成员包括大约30来位民间火箭技术爱好者,名字很霸气,就叫做“民间太空探索小组”。他们的目标也很霸气:要自己动手,建造一枚能够真正飞出大气层的火箭。
2018年5月17日
其他

星器 | 超哥带你拆箱经典望远镜

提供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收藏价值兼备的天文学内容及文化生活。
2018年5月15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美国宇航员的最后一次单人飞行

为了应对更长时间的飞行,工程师们对原先的水星飞船进行大幅度升级,做了超过183处改进,包括加装了第三个推进剂罐,并安装更大的蓄电池。其他飞船上的必备物资,如水,食物和氧气等也做了相应增加。
2018年5月15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天空实验室

但太阳活动的加剧却导致地球外层大气膨胀,“天空实验室”附近地球大气阻力增加,轨道开始快速衰减。到1979年,NASA确信天空实验室的坠落已经不可避免,地面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使其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区。
2018年5月14日
其他

五月号 | 冰岛追梦北极光

喜欢2018年5月号杂志?您可以将您的邮寄地址(有效的门牌号、邮编)直接回复到官方微信,我们将从中抽取三位幸运朋友,奉送新刊。购买5月号杂志,敬请移步“阅读原文”。
2018年5月14日
其他

星古事 | 十二星座其实是从天上的动物园跑出来的?

年,有大量矩形的泥砖房屋构成,这些房屋只能通过屋顶的开口进出。在很多单层的住宅内,有一些房间涂满了彩绘,还用动物的头骨、牛头骨和牛角做装饰,牛角被安在仿制的牛头上,或者系在长凳和柱子上。
2018年5月11日
其他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最后一次哈勃维护任务

执行本次任务的有7位宇航员,其中有3位都是“老鸟”,曾经参与过此前几次对哈勃望远镜的在轨维修,因此本次任务期间采用新老搭配,一个带一个的形式,分组进行太空行走,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2018年5月11日
其他

别了 | 卡西尼

惠更斯号大约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4日19时30分降落在土卫六泰坦,整个下降过程持续了2小时27分钟,并在土卫六泰坦表面存活了72分钟,这是人类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外太阳系星球着陆的探测器。
2017年9月15日
其他

七夕织女星 | 银河畔的爱情见证

《诗经·大东》中已经提到了织女和牵牛两大星辰,有人认为这就是后世的牛郎织女故事或其原型。但这首诗并未明确地表明两者有夫妻或情人的身份,也没有其它先秦文献的佐证,只能猜测它对这个故事或许有过启发作用。
2017年8月28日
其他

节气 | 处暑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常常形成秋雨。每次风雨过后,特别是雨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2017年8月23日
其他

直击超级日全食看白昼如夜:身在中国也值得熬夜等待

古时候,中国民间称日全食为“天狗食日”。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会敲锣打鼓吓跑“天狗”。以前的人们可不认为日全食是什么好征兆,从孕妇流产到末日征兆,关于日食月食的迷信挥之不去。
2017年8月22日
其他

高能预警 | 53颗流星视频集锦

英仙座流星雨,一直是我心中的夙愿,或者说是执念。我并非没有看过流星雨,只是从未看过夏天的英仙座流星雨。我等了十三年,这一次,终于得以实现。流星陨华,真不负我。
2017年8月15日
其他

点开大吉 | 星云鸡大揭秘!

圣诞树星团位于离开地球约3000光年的麒麟星座,利用业余望远镜即可看到它。该星团之所以叫做圣诞树星团,是因为天文爱好者利用小型望远镜观看时它看上去像一个倒挂的圣诞树,树上装饰有各种颜色的节日小灯。
2017年1月28日
其他

预售 | FAST典藏版带回家

喜欢《中国国家天文》2016年10月号杂志?您可以将您的邮寄地址(有效的门牌号、邮编)直接回复到官方微信,我们将从中抽取三位幸运朋友,奉送新刊。购买10月号杂志,敬请移步“阅读原文”。
2016年9月19日
其他

他杀死了冥王星 | 编辑部专访迈克 · 布朗

目前,这位正值壮年的猎人和他领导的团队对接下来的搜寻工作充满期待,他也对《中国国家天文》关于冥王星的报道表示赞赏并收藏了当期杂志。对太阳系家园的探索是一项全人类的事情,就应该让地球上更多的人知道。
2016年9月18日
其他

现场 | 天宫二号:东风航天城风采依旧(一)

现在,“天宫二号”与火箭组合体的技术状态已经冻结,即将进入燃料加注阶段,我们期待着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时节将天宫送上太空,那里也期待着航天员的到来。
2016年9月13日
其他

天文台快递 | 真正的科幻大片来了!墨子天地对话·独家现场

试验前后持续了几分钟,就在开始之前,一颗火流星在夜空燃爆,为这本来就很美的画面更添一笔。这张照片是兴隆基地的全天云量相机监控数据后期叠加而成的照片。
2016年8月29日
其他

用上洪荒之力,就能搞懂量子纠缠?

中国即将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这是科学界的一件大事。“量子卫星”的全称是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于进行量子信息实验。那么,量子信息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三
2016年8月15日
其他

七夕 | 七夕

牛郎和织女相望难相守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传作千古佳话,而回忆起似乎多有些悲戚。然而现实更多丰满,星星们中还流传着种种有趣的小道消息,平添了些生活色彩,九天之上,也不尽是冷清。
2016年8月9日
其他

“嫦娥三号”公布最新科研成果,创多项世界记录

嫦娥三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月基近紫外巡天观测,填补了国际上GALEX卫星巡天在低银纬天区的部分空白,月基光学望远镜也是嫦娥三号上目前唯一仍在正常工作的科学仪器。
2016年8月1日
其他

天文台快递 | 明安图还有一个射电阵

为了得到高分辨率,另一个办法是做射电望远镜阵列,利用干涉原理获得高分辨率。所以,如今如果去内蒙明安图看看,就会发现一个直径为3公里的射电阵列:中心密集、周边稀疏,呈多瓣的螺线形结构。
2016年7月8日
其他

漫画 | 引力波·双黑洞再次起舞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为国家天文台主办,特邀顾问李政道。本刊着力于天文人文结合,涉及天文学、空间科学及航天、地理、历史、哲学等。为美国著名天文杂志
2016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