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佛教呗器——磬

祥云法师 灵隐寺 2024-03-19


佛教呗器

往期回顾

常识|佛教呗器——钟

▲赏析|《钟声偈》

常识|佛教呗器——木鱼

常识|佛教呗器——鼓


辞源中引述说:“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


据说“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了。当时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那些石料,出产于我国泗水(在今山东省境)两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颜色类似漆树,夹杂少许细白的纹理,看上去好像是玉类一般。也有用太湖石去磨制的,不过,这种品质不如泗水的石料坚实而精致。根据文献通考考证:到了南齐时代才有铁造的“磬”,又到了陈代才有铜造的“磬”。


▲清乾隆 御制碧玉“大吕”云龙纹磬(图片来源:网络)


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块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有如日本字母的“︿”字,也很像我国“注音符号”的“ㄟ”字一般。造“磬”的方法,在考工记(考工记:书名,一卷;言百工之事。即周礼之第六篇,亦名冬官考工记)一书中曾有叙述。


▲曾候乙编磬(图片来源:网络)


“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特磬”等许多类型。每一种磬,大致都是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而成的。它是由于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


例如“编磬”的制作方法:它是用十六枚石片(石磬),按照十二种音律的次序,横列成上下两排而组成的。还有一种叫做“方响”的乐器,它是“磬”的一种代用品;它是用十六枚长方形的铁板排列而成。


上面所说的“磬”,都是悬挂在“簨口(钟磬架子)”上敲击的乐器。在朝鲜半岛,到今天还有“编磬、特磬”的“方响”被流传使用。日本奈良兴福寺,不久之前还有一只“华原磬”被保存著,据说是一件非常名贵的古物。考其形状,是属于“钲鼓”的一类。



佛教的“磬”是“钵”形的。据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日僧无著道忠編著)说:“僧磬与乐器磬,其形全别。乐器磬:板样曲折;考工记所谓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钵形;祇园图经云: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钵器矣。又石湖梅谱,以梅花半含比僧磬,支那(中国)僧磬之制可知焉。”


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数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槌)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现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贯以铜线。



“磬”是“犍槌”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


在大寺院、大丛林里,“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一人)身后,“悦众”等于是“维那”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


“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问讯、转身、礼拜”、以及其他“动作”的场合—如晚课“蒙山施食”时,“行者“的动作等。


”大磬“大抵用于指挥”腔调“,”引磬“则用于指挥”行动“,”大磬“并有振作心神的作用。”引磬“在不敲”铛、铪、铃鼓“时,在必要时配合木鱼作为敲打”板眼“之用。


小寺院小道场人数少,”维那“、”悦众“两者往往都由一人兼任。于是”大磬“和”引磬“就得由一个人同时并用了。



”大磬“和”小磬“,除了要在”日常课诵“、或者是各种”法会、庆典、消灾、度亡......“等场合需要敲击外,还有许多仪节需要敲击它们。据佛教仪式须知说:”‘圆磬’念诵所鸣,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官、施(施主)护(护法)等礼佛,皆鸣三下。“”扁磬“石为之,形似“云板”,悬“方丈”廊外;有客见住持,知客鸣三下。又“小手磬”,礼佛诵经皆鸣之,为起止之节。”


另据法器章说:“磬: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值)殿者鸣之。唱衣时,维那鸣之。行者披剃时,作梵阇梨鸣之。”


“磬”是一种神圣的器物,《祇园图经》中说:“佛衣服院,阿难所止,常护佛衣。有一铜磬,可受五升。磬子四边,悉以黄金缕作过去佛弟子。又鼻上,以紫磨金为九龙形;背上立天人像。执玉槌,用击磬,声闻三千世界。音中亦说诸佛教诫弟子法。磬是梵王造之,及佛灭度,娑竭罗龙王收入海宫。”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禅语 | 福慧双修

禅语 | 养心最难 惟是慎独

禅语 |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禅语 |起心动念 感召业果

禅语 |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禅语 | 见缘起即见法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杭州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推迟举行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 古樟华盖 有凤来仪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编辑 | 妙莲

摄影 | 一叶等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