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识 | 杭州灵隐寺天王殿楹柱联——愿人们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

灵隐寺 2024-03-19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杭州灵隐寺殿堂楹联,引人驻足,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欣赏灵隐寺天王殿内正面弥勒菩萨前两旁的一幅楹柱联。



佛阐发无边

看我呢 袒腹露胸

终归一笑

  

峰飞来何处

愿人们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


——佚名 题灵隐寺天王殿联



天王殿内正面楹柱联(上联)


上联


佛阐发无边

看我呢 袒腹露胸

终归一笑



佛阐发无边



佛:佛是古印度的梵语,佛的意思智圆满和觉圆满;智是体,觉是用。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即未来佛。


阐发:阐明并发挥;佛教经典可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经是佛阐发的教义,律是僧侣的戒规,论是阐发经和律的著作。这里是指佛陀阐发的妙法。常言‘佛法无边’一语,比喻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无边:无边无际之意。佛陀所阐发的教义广大无边,非任何世间之法所可比拟。总摄广大,深法无边。此表佛、佛德、佛法广大无边。《华严经》有偈赞云: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无取无起永寂灭,为一切归故出世。诸佛法王出世间,能立无上正教法,如来境界无边际。又云:佛德如空无边际,是名生光妙法门。




看我呢 袒腹露胸



我呢:看:以照破诸法实相,慈视众生之眼看;这里的我,是弥勒菩萨自称,你看我,袒腹露胸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袒腹露胸:指弥勒化身布袋和尚袒胸露腹,五代时期奉化僧人,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其"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



终归一笑



终归:终究;毕竟。


一笑:人们称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这里的一笑是指弥勒示笑,“弥勒人前慈示笑,众人所感皆非同”。弥勒示笑是度化我们迷途之人要勤于忏悔业障,转迷成悟,快乐面对人生,与家人、亲友、同事和谐相处,直至达到生死涅槃的彼岸。


笑有三意:1.弥勒笑人外求,烦恼不断;2.笑对人生,离苦得乐;3.笑迎和谐,从心开始。


天王殿内正面楹柱联(下联)


下联


峰飞来何处

愿人们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



峰飞来何处



峰飞来何处:下联启句设问,灵隐飞来峰是从何处飞来的?明书法大家董其昌曾撰冷泉亭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联此句为董其昌联句倒装妙用。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是明知故问,还是另有所指?灵隐开山祖师慧理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慧理和尚认为这座山峰就是印度的灵鹫峰,他在飞来峰附近一连建了五座寺院,灵隐寺是其中一座。这位开山祖师圆寂后葬于飞来峰下。


飞来峰长约800米,宽400米,高168米,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风景绝异,且洞壑遍布。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




愿人们下心低首



:希望 ,愿望;这里是指弥勒菩萨的愿望。弥勒菩萨有十二大愿,愿愿都是为了普度众生。


人们:这里是指能发愿的人,发愿普度众生的人,能“下心低首”行菩萨道的人。


下心低首:有句成语是“低首下心”。首:头;下心:随顺他人,一种低调的生活态度。学佛人需低头下视,内心沉着,默然忍受当前的一切。《禅苑清规卷四》云:‘备茶汤人事之物,低心耐烦,善言化导。’


低调是一种意无狂、行无躁,吐纳恒常的生活态度。真正的低调,是内在心性的真实呈现,无论身处闾巷还是庙堂,绝不改变。低调的底色是谦逊,而谦逊源于对生活的通透。在低调的人看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也没有什么值得仗恃,唯有平和、平淡、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至美之境。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



普度众生



普度:普遍济度。诸佛菩萨怜悯众生营营扰扰沈浮于生死大海中,故广施法力以普救群生,使脱离生死与烦恼之苦海。大乘人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又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经论有云:经众多之生死,故名众生;有情者数数生,故名众生;多生相续,名曰众生。



赏析

灵隐寺天王殿内正面弥勒菩萨前的这幅楹柱联,上下联共三十二字,上联首先以弥勒菩萨第一人称的口吻,赞叹佛陀的境界、佛陀所说的妙法广大无边,然后幽默诙谐地妙说袒腹露胸,敞开胸怀,笑口常开的本怀。下联以“峰飞来何处”暗喻佛陀的功德(觉行圆满)来自于普度众生的菩提大愿,并巧用成语“低首下心”而告诫,成就普度众生之宏愿,需放下身段,学习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忍辱精进。此联语句看似普通,但佛理深奥,提醒人们,成大事者需低头下视,内心沉敛。真正的低调,是内在心性的真实呈现。


此联妙用飞来峰和布袋和尚的典故。上联的“看”字,下联的“愿”字,语气上极口语化。联句拟人手法,耐人寻味。整个联句,对仗工整,情景契合,写出了布袋和尚旷达潇洒、逍遥自在,不为物役的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阐述了布袋和尚悲悯众生,忍辱宽容的境界。



灵隐寺对联欣赏



灵鹫飞来,释迦不忘东土;

隐民思度,咫尺即是西天。


——童曼筠 题灵隐寺




灵鹫飞来,缘结丛林成异境;

高僧隐此,香飘佛国净凡心。


——朱祖功 题灵隐寺



此地距西天咫尺,

奇峰插云表,千秋胜迹吾飞来;


吾乡与南海比邻,

古国听潮音,一样灵踪不肯去。


——佚名 题灵隐寺




不必问泉冷何时,

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


毋须考峰来甚处,

看几眼腾飞架式,可云这次不空。

——魏寅题灵隐寺


魏寅(1922~2003),又名焕升,字人镇,笔名阿味,隆回县金潭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任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楹联学会事理、湖南诗词学会会员等。


往期回顾

藏识

大雄宝殿楹柱联——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大雄宝殿楹柱联——宝坊阅千载常新 楼阁喜重开

大雄宝殿楹柱联——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大雄宝殿楹柱联——入殿参三世释迦 不须问过去未来

大雄宝殿楹柱联——善门呈宝相 发菩提宏愿

大雄宝殿楹柱联——积无量千万诸善根 故名佛国

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已渐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 古樟华盖 有凤来仪

视觉 | 杭州灵隐寺 娑罗圣树花开正盛

视觉 | 罗汉松上的小罗汉

视觉 | 灵山含秀色 鹫岭起嵯峨

视觉灵隐 | 济公行迹 云林寻觅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编辑 | 妙莲

美编 | 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