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觉灵隐 | 济公行迹 云林寻觅

灵隐寺 2024-03-19

俯视 灵隐寺全景




走进杭州灵隐寺,在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的东侧,可以看到香火兴旺的济公殿。济公殿内有济公圣像和环绕济公殿四壁18幅壁画。


济公殿前的古罗汉松(树龄528年)

老树虬盘 年年开花 枝叶发灵

述说着道济游戏神通的行迹




济公殿壁画——道济降生图




济公,又称济颠,即南宋时在灵隐寺出家的道济禅师。灵隐寺济公殿的每幅壁画,高3.16米,宽近3米,十八幅连在一起总长足足有50米。这组壁画描绘了道济禅师以天台罗汉之身示现娑婆,游戏人间,惩恶扬善,直至最后舍报归位的神奇一生。


灵隐寺自东晋理公开山,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道济禅师在灵隐寺诸多佛教禅宗祖师中,算是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甚至是佛教发展史上少有的能够名贯古今、道俗共仰的一位神僧。


灵隐寺济公殿道济像





自南宋以来,关于济公的故事传说就广为流传,各种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髻孩童,莫不对济公的故事耳熟能详。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电视剧《济公传》使济公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过,这是经过了文学塑造和民间神化而产生的艺术形象,离原来的形象已十分遥远。那么,能够穿越历史而被人们所铭记和津津乐道的道济禅师,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生平事迹?在灵隐寺道济禅师的行迹还有多少留存呢?


道济禅师与灵隐寺大悲楼有说不完的故事
道济的传奇有很多涉及大悲楼
如火烧大悲楼 募捐重建 巧斗权臣等

灵隐寺大悲楼道济祖师像





道济,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十二月初八,浙江台州人。其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可谓身世显赫。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道济出生后,国清寺住持性空禅师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却不染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他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他在杭州灵隐寺剃度出家,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就是他的师父。


济公殿壁画——道济出家剃度图




据说,道济禅师行为古怪,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颇有不同。他在寺院里不守戒律,嗜好酒肉,性格幽默诙谐,举止癫狂,徜徉市井,因而受到众僧攻击。监寺向慧远禅师呈上诉状,想将道济逐出灵隐。但慧远知道道济是个灵悟之人,尽管不时有癫狂之举,但这正是他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得悟了的人,狂即不狂,癫即不癫。瞎堂慧远回复说:“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道济禅师“济颠”这一名字也因此得以流传。


济公殿壁画——飞来峰飞来 道济背新娘





对于这些癫狂行为,道济禅师本人以及后世高僧都有评述。著名的诗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即出自道济禅师之口。明朝时期,一个和尚为防止张献忠屠城、求救人命而被迫食肉饮酒的故事,即源自济公的这一理念,旨在践行菩萨道、为了饶益有情而以慈悲方便而吃肉喝酒。


为了防止世人混淆圣凡、执事理,道济警惕世人道: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对此,后世的戒显禅师、印光大师等,都有详细的解释。


杭州灵隐寺数本寺志

多处记载道济的行迹和诗文


清代竹禪和尚(1825~1901)作品 道济画像

(灵隐寺文物室珍藏展出)





清初的晦山戒显禅师在《济颠本传序》中说:“菩萨住于生死,不为污行,而济颠竟为污行者,何耶?良以证果人欲度执相凡夫,不得不隐圣现劣故也。……近世有等魔禅口说宗教,妄餐酒肉,以为吾学济颠也。此虽可学,而济颠来踪去迹,种种奇特能学否耶?济颠示梦太后,口吐金佛,乃至触境逢缘,现种种神通三昧能学否耶?济颠锦绣蟠胸,出口珠玉,尽大地儒释比让一头地能学否耶?



《济癫本传序》

清代高僧 晦山戒显禅师撰


维摩云:“善萨住于生死,不为污行。”而布袋济颠,酒仙蚬子,意为污行者何耶?良以既证果人,欲度执相凡夫,不得不隐圣现劣故也。济颠,本天台罗汉,示迹尘中,出家灵隐.继迁净慈,踪迹最为奇特。予尝谓因中、果地二种行事,迥不相同。果地中人,示为污行,便显神通;貌混凡夫,旋彰灵异,决不与痴暗愚夫,同一颠倒而迷惑也。今以因中人冒果地相,不过狮虫狐种,败坏僧仪而已,何足为正人所齿录哉?近世有等魔禅,口说宗教,妄餐酒肉,以为吾学济颠也。此虽可学,而济颠来踪去迹,种种奇特,能学否耶?济颠示梦太后,口吐佛金.乃至触境逢缘,现种种神通三味,能学否耶?济颠锦绣蟠胸,出日珠玉,尽大地儒释,皆让一头地,能学否耶?此不能学,而徒学其餐酒肉一种, 真泥蛇学龙,必至全身败露,识法者惧矣。济颠行实,杭地向有小说,语虽近俚,事事皆实。余门人鞠堂,删其俚俗,汇成本传,以流布道俗,则又为灵隐、净慈增一段佳话也。

——摘自《灵隐寺志》


灵隐寺有一棵古樟树(树龄800多年)

是道济那个年代种植的





道济不像其他的僧人那样,在寺里守着,本本分分地做着和尚该做的事。多数时间,他都飘逸出游、混迹世间,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曾作诗说:


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须西湖化作酒。

和衣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这一方面可见他的随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大概是因为他好打抱不平,在云游过程中经常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他的事迹在民间口耳相传,并逐渐被神化,多被百姓称为“活佛济公”。


大雄宝殿海岛观音群雕中的道济塑像





别看济公表面上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喝酒吃肉,戒律不守,貌似疯颠,其实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积德行善的得道高僧。作为僧人,他外出募化,撰写的化缘疏,文笔令人赞叹。



《化砌灵竺路疏》

道济禅师 撰


一条滑路堂堂,直透长安;

九里松关荡荡,平趋佛国。

脚路有碍,未免迟疑;

眼底无私,方为平稳。

断羊肠曲折之崖,

履龟背坦夷之路。

江山聚胜,人行翡翠途中;

车马交驰,身在画图影里。

请题椽笔,为注芳衔。

——摘自《云林续志》


灵隐景区 东南第一山 照壁





在《灵隐新志》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灵隐景区,经回龙桥春淙亭,右手照壁赫然有擘窠大字:“东南第一山”。这一题名,与道济扫秦的故事有关。


道济扫秦的说法有两种根据:一说,秦桧既囚岳飞,想杀而未决,闷游灵隐,道济向秦桧诉说岳飞之功,秦桧颇为所动,归后与其妻王氏谋划。王氏曰:“擒虎难,纵虎易。”飞遂遇害。


另一说,桧已杀岳飞,献斋僧锅于灵隐并为之祈祷。道济讥讽秦桧。秦桧问他居住何处,道济赋诗云:“相公问我归何处,家在东南第一山。”于是后人传灵隐飞来峰为“东南第一山”。


灵隐景区飞来峰理公床

传说当年道济经常在这“游戏”


传说飞来峰飞来时

道济为救人留下的大手印





清 晦山戒显禅师题《济颠祖师》偈颂


怪尔真罗汉,纵横魔佛间;

师尊一瞎老,颠尽两名山。

诗偈天然韵,神通半杂顽;

金身披破衲,顶礼欲开颜。


此诗偈以“怪”字开首,可谓绝妙。济颠之异行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怪”,怪则异也。他之所以能“纵横魔佛间”,怪相异行频现,就因为他是真罗汉,是果地人,为度生方便而隐圣现劣。


第二句“师尊一瞎老,颠尽两名山”,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济颠与杭州西湖北峰灵隐、南屏净慈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在灵隐依明眼的瞎堂老和尚出家并得其呵护、悦纳的胜缘,此中的“颠尽”二字极为传神。


第三句中的“诗偈天然韵”,是对济颠诗僧形象及其诗歌神韵与特色的赞美,而“神通半杂顽”,则是首句中“纵横魔佛间”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对济公隐圣现劣、游戏人生、难以妄测的神通异行的描写,同时也是提醒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神通异行一种警示。


末句以“金身披破衲,顶礼欲开颜”作结,描摹了当时供奉的济公像,诙谐有趣甚至有点滑稽可笑的模样,以及顶礼膜拜者因之而欢喜开颜的情状,形象地反映了当年济公信仰之影响广泛和深入人心。


灵隐寺大悲楼道济祖师像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历来存在着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以学术高僧为代表的“学术路线”,另一种是专门从事佛教实践的路线,济公无疑属于后者,他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济公信仰不仅在江浙一代盛行,在台湾及澎湖列岛,甚至在东南亚,济公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建许多济公堂、济公殿等。事实证明,佛教要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中广泛流传,必须深入人间,与社会相适应。


大悲楼前七叶树花年年盛开 




灵隐寺数棵罗汉松上呈现一个个小罗汉

游戏神通 形似道济


往期回顾

藏识

大雄宝殿楹柱联——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大雄宝殿楹柱联——宝坊阅千载常新 楼阁喜重开

大雄宝殿楹柱联——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大雄宝殿楹柱联——入殿参三世释迦 不须问过去未来

大雄宝殿楹柱联——善门呈宝相 发菩提宏愿

大雄宝殿楹柱联——积无量千万诸善根 故名佛国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 古樟华盖 有凤来仪

视觉 | 杭州灵隐寺 娑罗圣树花开正盛

视觉 | 罗汉松上的小罗汉

视觉 | 灵山含秀色 鹫岭起嵯峨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禅语 | 福慧双修

禅语 | 养心最难 惟是慎独

禅语 |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禅语 |起心动念 感召业果

禅语 |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禅语 | 见缘起即见法

禅语 | 欲为佛门龙象 先做众生马牛

禅语 |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编辑 | 妙莲

摄影 | 一叶等

美编 | 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