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抗战,维系中日国运的制令线(上)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2018,秋望抗战文集

越战,浪漫法兰西---奠边府之战前说

戴季陶,由热血到冷血

越战中的两张照片的故事

远东疑云:谍影重重皇姑屯

重温九一八,再论张学良

扬州十日哭明

北洋舰队彻底覆灭123年散记

《少女之心》走过四十年余年的记忆

真实的瓦尔特:铁托往事(上)

真实的瓦尔特:铁托往事(下)

纪念布什,闲侃巴拿马战争和海湾战争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关注朋友添加请注明



我一直认真阅读、学习朋友们的回复、留言。前日,一位朋友提到制令线问题,限于回复篇幅我仅能粗略解释。


不过,就抗战战史而言,制令线虽然仅是一个历史词汇,然而了解制令线成因,则可以侧面深度了解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日自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件、热河抗战到七七事变,淞沪八一三事变,继而到淞沪会战、南京会战,由局部战争扩大到全面战争的过程。


这是了解认知抗战战史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同时,也被绝大多数研究抗战的人们忽视的问题。


这一问题,尤其适合美女了解:


大致了解这一问题,如是茶聚酒局,向与座大老爷们侃侃而谈,巾帼之风洋溢,魅力陡生十分。真的。


言归正传。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英美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定着当时世界主体框架,维持着当时世界格局的基本稳定。


自然,中日两国都在框架之内。


这就意味着,中日之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封闭的两国单向问题。在整个体系中,中日任何问题,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是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期的全球一体化。


由此,自一战后1918年,日本速崛起成为世界二流的债权国,工业、经济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此间,中国也完成了基本上、形式上的统一,有了1927年至1937年的黄金十年发展。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迅速发展。此刻,又有了1918年发展,超过中国1927年发展的近10年的差距,两国国力继续拉开,更为悬殊。


满清后期,民国初期数十年,军阀、政客、官僚们可耻地耽误了中国。


本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下,中日两国都可以得以正常发展。假设如此,还真不知道中日两国现在如何富庶。可惜,日本脑子进水了。


书本上,一般都称日本三十年代泛滥法西斯主义。其实,客观而言,信奉皇道的日本人并没有太多的现代哲学概念。那时的日本人,犹如暴发户。举国精英思想,不足以支撑当时日本的富庶与发展。


很快,正在发展的日本被愚昧的本土文化、大自然灾害和美国、苏俄耍坏了。


在一战后一帆风顺发展的日本,因为智商短板,很快在经济、工业结构的迷宫里迷路,相比狡猾的欧美,日本怨天怨地。


突发的关东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也有很大影响。


关东大地震后惨状。


1929年,日本国内工厂关闭、民众失业、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如是美国放了一个屁,相隔太平洋扑面日本而来。


日本人呛了。


咳嗽不停。


这时,苏俄第三国际信徒德田球一、野坂参三等人往返莫斯科和日本,开始以口碑相传的模式传销一些暴力革命的道理。这些道理锋芒直接对准了日本群众自古以来的最高精神偶像天皇。


自古以来,哪怕再穷再贫困,也要和天皇心贴心的日本群众恨大了。这是日本上下决不妥协“反共”的由来——实则是反第三国际。


苏俄也算西方吧。自此以后日本对美国、苏俄这些大鼻子洋人,仇视到了极点。


经济危机的打击,苏俄革命的刺激,在进入三十年代前后,在日本愤青思想家们不断自吹自擂的蛊惑下,终于,日本民粹终于犹如大粪浇过的庄稼,在日本皇宫到田野,势不可挡地茁壮成长起来。


民粹激昂,日本首相滨口雄幸、犬养毅等相对理性政客被愤青们稀里哗啦砍得血肉模糊。


——日本昭和维新开始了,不仅愤青们如鱼得水。为了度过经济危机,整个日本经济结构也随之调整了。


日本成立了统制委员会,也开始搞起了计划经济。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俄、德国、日本为极端采取计划经济发展的国家。日本重工业,尤其军工产业比重继续加大,勒紧裤腰带的愤青爱国者们也就登上富士山,有了胸怀满蒙、亚洲、太平洋的“情怀”。


解散议会,集权天皇,发展军备,犹如吸毒,日本举国陷入“大日本”幻觉。


回望历史,可以确信,日本昭和维新确然是浇灌日本愤青成长、壮大的一瓢最新鲜的大粪。


日本电影里昭和维新的日本愤青形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站在日本的角度,是日本在昭和维新时期,逐步壮大的陆军皇道派势力对满蒙企图的一次冒险。


不久,一二八淞沪事变,则是日本海军在对陆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急于消化满洲侵略的一次战略呼应。


两次事变都发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所以,日本也非常在意英国为首的国联成员国们,以及苏俄和世界第一债权国美国的反应。


1932年5月,英、美、法、德、意等国介入中日一二八事变,日本扩张遭遇空前遏制。


1933年2月,日本抗议英国牵头的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对满洲的调查结论,宣布退出国联。


李顿调查团在满洲。


在远东,世界老大英国徒有虚名。正在崛起的世界首席债权国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对日本扩张同样也没有有效的干涉。


自此,日本政府由最初的相对理性“协调外交”调整到“自主外交”后,由宣布“退出国联”,到结交英法宿敌纳粹德国展开“日德结盟”外交,日本政府为军人皮鞭挥舞,在纯粹的“武断外交”末途上一路狂奔。


日本“武断外交”自这一阶段延续到抗战结束,成为二战各国,包括日本自己,在战后屡屡诟病,祸害亚洲及日本自己的低智商、低情商的外交。


日本被孤立了。


不过,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尚未完全崩溃,现代国际文明尚未明确的时代,日本被孤立,其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


所谓孤立,很大程度不过是在道义上的被孤立。


1934年在马尼拉远东田径选手权大会,菲律宾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以中止比赛,威胁、限制伪满洲国代表团参加比赛。会场上,日本运动员出场必遭骂声一片。


在一项短跑比赛中,菲律宾选手抢跑犯规,日方代表团提出抗议,却被全部裁判和观众们嘘声、骂声淹灭。


在迷途狂奔的日本愤青并没有为此警醒。


一二八事变战略图局部。


中日矛盾继续尖锐。


1932年1月,蒋百里提出对日国防的持久抗日战略,认为:


中日必有一战,要警觉日寇模仿800年前蒙古灭宋之路线,即由山西打过潼关,翻越秦岭,占领汉中,再攻四川和湖北,彼计若成,亡国无疑。


必须采取抗战军力深藏腹地,建立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为核心,甘肃、云南、新疆为根据地,拖住日寇,打持久战,等候英、美参战,共同对敌的策略,方能最后胜利


1935年8月20日,德国军事顾问团法肯豪森向蒋介石提出的《关于对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建议分析京沪杭地区国防战略认为:


一旦日本对华发动军事攻击,华北地区首当其冲,同时长江流域各海口也将受到侵犯。


因此,中国军队必须以此为基地布署对日国防,这个区域范围大概在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一线。


江防须封锁江阴,陆防须利用许多地险及天然便于防御之地形,推进至上海附近;南京为全国首都,必应固守,故极宜增筑东正面及东南正面之工事


京沪杭地区,成为继东北之后,成为中国抵御日本的假设主战场。


英、美、法、德、意等国在华投资,都以在京沪杭地区投资为最重。日本在战略上投鼠忌器。


在京沪杭地区加强对日国防,有利于战略滞缓日军攻势,激发国际影响,贯彻持久抗日战略。


系统提出对日国防持久战战略的蒋百里先生。


制令线问题,是抗战初期的一个核心历史问题。以往多在涉及南京大屠杀史料中出现。我尝试单独以此为核心进行解释,目的是让朋友们了解中日战争由局部战争扩大到全面战争的因果。


这一题目实在繁杂。今天书写至此。明天继续更新。


多谢支持、鼓励了。


最新点击可见:

抗战大迁徙:1938年,武汉,国运所系

我的抗战,犹如明月

无愧人杰:略纪蔡锷将军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2018年的抗日战争回望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