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

李祖文 我是李祖文 2021-10-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


因缘巧合,小女紫睿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成长,继而在香港上学。对于香港的基础教育,虽然交流日渐增多,我们可以看到其的不同侧面,但似乎都存在于专家的讲座或者某些官方资料的层面。作为一名普通香港学童的家长,一名普通的大陆教育体制下的老师,我尝试着用最朴实的、最直接的角度来体察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


小女年纪尚幼,到这个2014年的暑假,才上完一年级,即将步入二年级。我试着将她这一年上学的经历,尝试着用叙事的方式呈现我的观察,希望能够从中一瞥香港的基础教育。


香港众多的学校都是由独立的法团以及董事会管理,即便是接受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也是如此。所以时常会发现香港的学校的名字都会有诸如“佛教XXX学校”、“道教XXX学校”以及“基督教XXX学校”等等,甚至有很多纪念某位人物的学校。小女就读的学校就是某位名人纪念父亲所创立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其实从校名就已经定位了他们的办学理念,在很多的常规教育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渗透佛教、道教及基督教思想而引起家长的反感与投诉。


香港的小学一般是每年的9月1日开学,跟我们大陆是一致的。不过他们没有之前的“报到日”。小女上一年级更为特别的是开学的第一周是“适应周”(几乎香港的学校都如此),这一周所有的孩子只上半天课,同时家长需要陪同上课。以让孩子从幼儿园的生活节奏逐步过渡到小学的节奏。从第二周开始,一切就进入到正常的上课节奏。小女的学校一般是孩子在早上8点20分前到校,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也是跟大陆一致,也是40分钟。下午3点放学,中午孩子不回家,在校午餐。比较有意思的设置是每间学校都会在上午设定30分钟的“小息”时间,这个时间不是让孩子做操,而是让孩子可以吃一些自带的零食、点心,开心地做一些小游戏,老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找部分孩子谈谈心。


小女这一年的上学,学校对于每个孩子浓浓的人文关怀让感触极深!


香港是一个多阵雨的城市,时常不期而至的大雨让人无所适从。上学路上的孩子更是难堪。这样的情况,小女在上学的第三天就遇上了:被瞬间到来的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一般来说,两种选择:要不让孩子回家换,要不家长回家拿。当然我们大陆有时会让孩子自然的“阴干”。可是香港的教室常年开着凉凉的空调,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必然会感冒生病。令我太太和小女惊讶的是门口值日的校长、主任先给家长和孩子递上厚厚一叠吸水纸,然后将所有淋湿的孩子带到学校的校务室,将提前预备好的干爽的校服让孩子换上。我家太太很奇怪,学校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校服来换呢?回头看看小女换上的,也不是新校服,而是旧校服,但无一例外都是干干净净的。等小女换完后,主任温馨提示我家太太,等穿回家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再还回到学校。后来经过我们的打听了解,才知道,这些校服都不是学校购买的,都是学生将自己不能穿的校服捐助到学校,学校提供地方专人来管理,提供给临时有需要的孩子使用的,使用的孩子洗干净后再还回到学校。看似简单的事情,我们大陆的很多学校是不屑一顾的,也不乐意去做的。举手之间的事情,让我们体会到学校对于孩子的细心关怀。这样的教育也给新入校的孩子无疑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次经历后,小女就表示,等她的校服不能再穿的时候,她一定会洗干净捐到学校,给后面入学的学妹临时应急使用。


香港的学校大多中午不午休,孩子也不回家吃饭,都是在学校利用大概40分钟的午膳时间或吃所订的校外午餐公司提供的套餐,或吃家长送到学校的便当。就是这短短的40分钟,学校也“大做文章”:一则让近期各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孩子与所任教学科的老师共进午餐;一则每个孩子都可以填一张表格,邀请好朋友一起共进午餐。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共进午餐”,却让所有的孩子牵肠挂肚:既要各个方面表现好,又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合作分享。对于孩子的激励效果是无法让我们想象的。在女儿口述,我家太太记录的女儿微博里,小女是这样叙述的:“英语老师叫我,Elva今天周四,我邀请你周五一起午餐,我开心坏了。多么荣耀被英语老师邀请共进午餐,多么荣耀的好事,我兴奋得不得了,按捺不住自己愉悦的心情,真是太太兴奋了。英语老师一直欣赏我的努力。常常班级里表扬我聪明。我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和妈咪分享了。”这一年中,女儿被不同学科的老师邀请共进午餐,也被多名同学邀请。小女的一年级的优异表现,我想是离不开这些小小的“欣赏”的。


香港的学校在周五放学都比较早,会比平时早一个小时。学校会利用这早放学的一个小时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班。这样的兴趣班,有些类似于我们大陆曾经的“第二课堂”,授课的师资却有些不同,我们大陆的学校都以本校老师为师资,但香港的学校则是外聘师资与本校师资结合,甚至很多的兴趣班完全由外聘的师资来上课。学校给孩子的选择权也极其之大,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然,他们的兴趣班都是以玩为主。小女的一年级上学期,选择的则是“扭气球”。下学期选择时,告诉我们说,她觉得自己要减肥了,应该去报“舞蹈班”。无意落空,小女都得偿所愿。让我们印象更深刻的是,因为各个兴趣班没有门槛,没有特别挑选人员,都是孩子因为“感兴趣”而挑选的,一定会带来水平的参差不齐。我曾经开玩笑说,小女胖胖的小身材怎么跳舞?将来展示怎么办哦!?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看到他们学校各个兴趣班展示的时候,孩子高矮胖瘦,个头大小不一,却极其认真表演的时候,我却震惊了。这完全颠覆了我作为一个大陆老师的视角:展示应该是极其精彩的,应该是学校这个领域最高的水准!香港的学校没有去顾及是不是最高的水准,只是顾及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顾及的是每个孩子是不是比以前提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陆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参访香港的学校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水准让香港的学校惊讶,因为我们是“靠水准挑选学生而不是靠兴趣挑选学生”。他们则相反!


小小的几件事,让我看到香港学校对于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


有人曾笑言说,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没有不重视孩子分数的。事实确实如此,香港基础教育界对于孩子的成绩评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或者也不是如存在于专家讲座里那样——用等级来衡量,用激励的言语来考量。香港的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公立系统的学校,对于孩子的评定,都是实打实的分数。


小女虽然才上一年级,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了解其一年级的要求。香港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有两个阶段的成绩是必须呈报香港教育局的。一次是三年级的,一次是五年级下学期到六年级。特别是后者尤其重要,关系到孩子中学上什么样的学校。五年级下学期到六年级需要呈报三次成绩给教育局,不光学校要呈报这个孩子的试卷、分数,还要呈报在学校的名次,以便教育局的电脑程序将孩子分为三个等级,对应中学的三个层级(即BAND1、BAND2、BAND3,其中属于BAND1层级的学校是最好的),孩子是什么等级,才有资格报相应的层级的学校。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孩子拿到的成绩单上就是个人分数,每科学校的平均分以及个人在整个年级的名次。小女在一年级上学期表现优异,她拿到的成绩单的名次就是这样表示的“1/165”,意思是“在全年级165个孩子中,小女排名第一”,相应的,每个孩子拿到的这个数字就会不一样。


当然,这样的名次排列不是一次考试得出的结果。小女的学校每个学期有两次“进展性评估”和“一次总结性评估”。其实就是一个学期有两次小考和一次期末的大考。两次小考的成绩各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占60%。不过不得不说的还有,香港的必考科目除了与我们大陆相同的语数英之外,一定还有一门“常识”科(类似于我们的科学课)。每个科目也不是一张试卷就呈现孩子的表现,特别是中文科与英语科,都单独将聆听、背默、阅读、写作拿出来考核。也就是尽可能比较全面呈现孩子在某个学科的表现。这样做的效果确实比较全面,但带来的负效应也极其之大:一则每个学期孩子总是沉浸在考试之中,每次考试期都比较长,期末考试甚至要考一周。一则每位家长极其紧张,因为有了名次排队,不为孩子,就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似乎都要豁出去给孩子各种补习,这也是香港各种补习班繁荣的原因。在这一刻,香港的基础教育其实撕开了自己温情的面孔,露出其极其残酷的一面。


也正因为如此的成绩评定体系,不少家长成了孩子心中的“怪兽家长”,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我最为担心小女的地方,在如此的环境下,她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保持多久。不过更为奇怪的是,众多的香港家长对此状态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甚至对于这样的体系,喜欢投诉这个那个的香港家长竟然很少人去投诉这样的体制。

 

我所经历的,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可能仅仅停留在小女的一年级阶段,可能叙述中还有一些有失偏颇之处。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往期精热文

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

“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

《今年的端午节》写作工作纸

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

研究•借鉴•应用——浅谈香港习作工作纸在大陆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教材or教阅读——从香港王清凤老师的教学设计想到的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及日积月累”过关拼音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体系解读(一)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体系解读(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