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宗的迷人风采——步步前行 不问程途(九)

灵隐寺 2024-03-19


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之前例举了祖师大德参禅学道的各种情形。下面我们来看看祖师大德参禅学道的模样。



学道的模样

输入


✍二祖慧可的模样 石屋清洪禅师曾经对学道的榜样作了这样的归纳。他说:


二祖慧可,初到少林参礼达摩祖师,断臂立雪,悲泣求法。达摩祖师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求亦可在。”


二祖问:“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说:“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二祖请求:“我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说:“将心来。为汝安。”


二祖答:“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说:“我为汝安心竟。”

二祖于此悟入。


这个便是为法忘躯、参禅学道的第一个样子。


✍大梅法常禅师参问马祖:“如何是佛?”

马祖说:“即心是佛。”


法常当下领旨,直入大梅山卓庵。后来马祖听说以后,叫一位僧人去问他:“和尚见个甚么道理便住此山?”

法常答:“马祖向我道即心是佛。我向这里住。”


僧人说:“马祖佛法如今又不同了。”

法常问:“有什么不同。”

僧人答:“如今又道非心非佛。”

法常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在。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人回去报告马祖。马祖说:“梅子熟也!”


这个便是有决定信、无疑惑心、参禅学道的第二个样子。


✍临济问黄檗祖师“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问声未绝,棒已落下。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后来辞别黄檗祖师,到高安滩上大愚禅师那里。


大愚问:“黄檗有何言句?”临济答:“某甲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


大愚说:“黄檗与么老婆,为汝得彻困(黄檗那么老婆心切,为你劳心费力、身疲倦极)。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临济言下大悟,说:“元(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


大愚搊住问:“这尿床鬼子,适来道(刚才说)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临济在大愚肋下筑打三拳。大愚托开他说:“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这个便是宿因深正、有大根器、参禅学道的第三个样子。


✍长庆慧棱禅师未悟的时候,看个“驴事未去马事到来”的话头,在雪峰和玄沙之间往来三十年,坐破七个蒲团。一日卷帘,豁然大悟,便说个偈颂:


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

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来劈口打。


这个便是不肯造次承当、必欲见大休大歇田地、参禅学道的第四个样子。


✍仰山禅师在百丈祖师会下,问一答十,口齿伶俐,后来到沩山禅师那里。


沩山问他:“承闻子(听说您)在百丈问一答十,是不?”仰山答:“不敢。”


沩山问:“佛法向上一句,作么生道(怎么说)?”仰山正要开口,沩山便喝。


如是三问,仰山三次拟答三次被喝。无奈之下,仰山低头垂泪说:“百丈先师叫教我更遇人(遇到明眼人)始得,今日便遇人也。”于是发心看牛三年。


有一天,沩山看见仰山在树下坐禅,就用拄杖点背一下。仰山回首。沩山问:“寂子(仰山名叫慧寂,所以称他为寂子)道得也未(说得出来吗)?”仰山回答:“虽道不得,且不借别人口。”沩山高兴地说“寂子会也!”


这个便是去却知解、真实参禅学道的第五个样子。


✍保宁仁勇禅师当初参谒雪窦祖师,雪窦认为仁勇堪任大法,故意呵斥激将他是“央庠座主(轻浮狂躁之辈)”。


仁勇发愤下山,望着雪窦山礼拜说:“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不过(道业不超过)雪窦,誓不归乡。”后来参访杨岐方会祖师,顿明心地。杨岐祖师圆寂之后,又跟着同参白云守端祖师研极玄奥,成为一代大禅师。


这个便是具决定志、无退转心、参禅学道的第六个样子。


✍云峰文悦禅师在大愚守芝祖师那里,一会儿为众乞食,一会儿为众乞炭,直至有一天上厕所,看见后架桶箍忽然散落而豁然大悟(详见《真正禅宗之何时悟道》那篇)。


这个便是为众竭力、不废寸阴、参禅学道的第七个样子。总之: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宿昔难测

输入


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人丑不可貌相。我们不要以为诞生之时没有异相,骨格相貌也不清奇,平生经历也无神迹,甚至曾经邪命而活或者反佛谤佛,就认定自己没有宿昔灵根,不是习禅悟道的料儿,从而自生退屈,望崖而返。


那么,历代禅宗祖师大德在悟道之前,就一定能从自己的今生看出宿昔因缘吗?不可否认,大多数祖师大德从一开始就有能够预示到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的殊胜迹象。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抓一大把。



✍二祖慧可大师的父亲天天祈祷诸佛菩萨保佑,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无限,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光涌禅师刚出生时,神光照庭,马皆惊鸣,因而起名为光涌。睦州陈尊宿生时“红光满室,祥云盖空,旬日方散(直到十天之后才散去)。”


✍百丈怀海祖师在很小的时候,跟随母亲入寺拜佛,指着佛像问母亲:“这是什么啊?”母亲答道:“是佛。”他说:“看起来跟人没有两样,以后我也要做佛!”这棵深植于幼小心灵深处的种子,一有机缘就要发芽生长起来。


✍南泉普愿祖师九岁时就懂得跪请父母同意他出家。您想啊,一个相当于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娃娃,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意志坚定,非要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走进孤寂的大山深处不可呢?这种现象如果不是宿世灵根绽芽或者古佛乘愿而来,那确实很难解释了。



许多祖师从小生有奇相异貌。

齐安祖师“挺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毫绀垂,颅骨圆耸。”简单地说,就是一枚伟岸庄严的小帅哥。有位神异僧人对他说:“建无胜幢,使佛日回照者,岂非汝乎?”


黄檗希运祖师生有异相,额间隆起如同肉珠,很像南极仙翁圆隆的额头,而且天生金嗓子,说话音色洪亮朗润。又如,睦州陈尊宿“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形相奇特,与众夺伦。”



不少祖师都对佛经、语录、寺僧和法物有着隐约的宿命通。


雪峰义存祖师生来即厌荤腥,乳哺时一听到钟磬声,或见到出家人,其容必动,九岁时就想出家。


✍圆悟克勤祖师见到佛经恍如旧物;大慧宗杲祖师翻阅古云门录,心中生起一种恍若旧习的感觉。再如,汾州无业禅师的母亲听到空中有声:“寄居得否(能否借住一下)?”于是感觉有娠,分娩之夕,神光满室。无业幼年行必直视,坐即跏趺,一副再来人的模样,九岁学习各种大乘经典,一目五行,讽诵无遗。


然而,因缘实在不可思议。您很难根据一个人以前的行为,去想象他后来的发展道路和事业成就。当朱元璋还是一个沿街讨饭的乞丐时,又有谁能想到日后他竟然建立强大的明朝帝国?当慧能藏匿,与打猎者为伍时,又有谁能想到日后竟能成为一位大彻大悟的圣人呢?


✍石巩慧藏禅师出家前,一看见和尚就讨厌。有一天,他带着弓箭驱逐群鹿正好从马祖庵前路过。此时此地,马祖收服慧藏的时机已经成熟了。马祖背着群鹿,迎着慧藏的面缓缓行去。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佛陀摄化杀人狂魔殃崛摩罗的故事。慧藏一心只想射鹿,可是想见到的鹿群不见了,讨厌见到的和尚却出现在眼前。马祖问他:“你一箭能射几只鹿?”慧藏答道:“一箭射一只。”马祖说:“你不善射。”呦嗬,莫非这和尚是神射高手?他奇怪地问:“您一箭能射几只?”马祖答:“一箭射一群。”您可千万不要误会马祖的话头,他所说的“鹿”是指心中各种无明妄想烦恼执着等等三界心量。他老人家如同香象过河,截流而过,不消一念,自然万妄烟消。


慧藏虽然没有领会马祖的深意,但是天生具有惴隐之心。他于心不忍地说:“彼此都是一条命。为什么要一箭射他一群呢?”马祖猛地一拶:“你既知如此,何不自射?”慧藏被马祖一刀截断,计较情尘纷纷散落,双手茫茫摸不着边际,说道:“若教我自射,即无下手处。”马祖欣慰地说:“这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慧藏言下大悟,当场毁弃弓箭,拔刀割断头发,跟随马祖出家。这是宗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案例之一。


✍还有一个是思业禅师,他还没出家之前是名屠夫,某一天正在杀猪,就在尖刀刺进猪颈、猪血向外喷涌的时候,忽然洞彻心源,于是放弃屠宰,出家为僧。


✍祖觉禅师自幼非常聪慧,书史过目成诵,但是对于佛教却心怀恶见。他曾经著书立说,排斥佛教,但是很快恶境现前。他感到非常恐怖,于是便悔过出家,投到慧目能禅师座下。出家不久,他的双膝上生起了毒疽,疼痛无比,无人能医,走路时离不开竹杖,这样折腾了五年之久。一天,祖觉禅师因写《华严合论》完毕,当天晚上便感得异梦。第二天早晨,他扔下手杖就可以走路了。后来,在圆悟克勤祖师座下彻悟玄旨。


✍玄沙师备祖师少年时,喜好钓鱼(一代宗师幻有正传禅师少年时也是喜欢捕鱼网雀,无所不为),每天泛一小舟在南台江上,跟其他渔者互相游戏。直到三十岁那天,回想起以前那段生活,忽然生起强烈的出家愿望。出家以后,寡言少语,一心精进,布衲芒屦,终日宴坐。大家都为他的巨大变化感到惊异。后来,玄沙祖师不仅大彻大悟,而且握大机、发大用,连雪峰祖师都赞叹他是“再来人”。



✍在家居士从反佛排佛到悟入佛心的180度大转折经历,最为经典的当数丞相张商英(又名张无尽)。他初任小吏时,有一天游僧寺看见藏经梵夹,金字齐整,装璜严丽,怫(愤懑发怒)然作色道:“吾孔圣之书,乃不如胡人之教?”回家后,坐在书房研墨吮笔,凭纸长吟,准备写《无佛论》,折腾到半夜也不肯睡觉。他的妻子向氏说:“既是无佛,何论之有?当须著有佛论始得。”张商英一听,颇为惊疑,觉得她说的有几分道理,也就作罢了。


后来,张商英拜访一位同僚,看到他家佛龛上面放着《维摩诘所说经》,就信手翻阅起来,当他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这一处时,抚几感叹道:“胡人之语,亦能尔耶?”于是将此经借回家阅读。他的妻子向氏说:“可熟读此经,然后著无佛论。”张商英一听,心里感到十分后怕,同时觉得妻子的话颇为奇异(这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奇女子)。从此以后,张商英对佛教深信不疑,并留心于祖道,一有机会即参学请益,最后在兜率从悦禅师的逼拶下,半夜不小心踢翻尿壶而豁然大彻。



✍翰林学士杨亿(又名杨大年)从小极为聪颖,被推举为神童,长大以后才高八斗,但却不知道有佛教这回事。有一天,杨亿拜访同僚,见到对方正在诵读《金刚经》,便讥笑和数落他,可是同僚却诵读自若。杨亿非常惊疑,说:“是岂出孔孟之右乎?何佞甚(难道它比孔孟之书还高深吗?咋就这么崇媚呢)!”说完便凑上前,看了几页也是稀里糊涂的,根本不知所云。从此,他对佛教稍有敬信,不再像原来那么轻视了。再往后,他郑重地参礼禅林大德广慧元琏禅师,彻见本来面目。


由上可见,我们不要轻易断定自己与禅无缘,业障深重,前途渺茫无望。好比在荒原行路,不知以前走过了多少路,也不知未来还要走多少路,但是只要迈步向前,行得一步是一步,步步前行,不问程途,终有到家的一日。相反,如果半信半疑,原地踏步,甚至打退堂鼓,就永远也没有到家的希望。



群星璀璨

输入

近代以来,佛法衰微,举世公认的明眼宗师更是硕果寥寥,主要有虚云和来果两位老和尚。到了现代,更是难觅明师踪迹。修习佛法的人步入更加艰辛的探索之路。


那么,古代禅者的教学环境如何呢?我们不妨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来管窥当时人们修学的雄厚师资力量。



从纵向的线性角度看

根据道原禅师所著《景德传灯录》记载,从隋末四祖道信大师领众弘法(604年)到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正好四百年,有名有姓的悟道禅师共有1644位。如果以四十年为人们生活见闻的一个年代周期的话(史载禅师大多非常高寿),那么平均每个年代就有164位悟道禅师活跃在大江南北,当然主要是祖国南方了。换言之,学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遍参一百多位有师承、受印证的大善知识,而不像现在大海捞针也难得一鳞半角。



从横向截取一个层面看

且不说晚唐五家七宗遍地开花盛极一时,就以中唐道一禅师教化那段时期(750-788年)为例吧。据初步统计,那时候共有284员大善知识遍布汉地,其中不乏鼎鼎大名、流芳万古、耳熟能详的超级大宗师。具体如下:


一是南宗怀让系道一禅师及其入室弟子合计140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道一禅师如此强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的,即马祖。


二是南宗青原系石头希迁师徒合计22人。青原一脉在早期相对比较弱小。


三是南宗旁出系国师慧忠父子6人,神会禅师(荷泽宗)父子19人和本净禅师、法如禅师等20人。


四是北宗神秀系惟政、懒残、慧空、真亮、灵著、同光等禅师合计27人。此时北宗依然十分强盛。


五是东宗(因为地处江东,末学暂时命名)牛头系六世慧忠师徒33人,加上玄挺、玄素、崇慧、道钦、昙益、圆镜、法海、道林禅师合计41人。也是盛极一时,并对南宗产生明显影响。


六是西宗(因为地处西川,末学暂时命名)保唐系和净众宗无相、无住、智诜禅师等9人。



从单个点的角度看

沩山祖师入室弟子43人,临济祖师得道弟子21人,云门祖师得法弟子70几人,法眼祖师印证弟子31人,雪峰祖师子孙两代63人,洞山祖师下两三世70人。这些都是有师承、有法嗣的开悟禅师。大家看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


从北宋到近现代这一千年间,也是祖师辈出,灿若星云。


古代禅师以悟为则,克已实践,真参实证,千年以降,成为了激励后人前行的榜样力量,谱写了身教重于言教的光辉篇章。(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大雄宝殿楹柱联——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大雄宝殿楹柱联——宝坊阅千载常新 楼阁喜重开

大雄宝殿楹柱联——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大雄宝殿楹柱联——入殿参三世释迦 不须问过去未来

大雄宝殿楹柱联——善门呈宝相 发菩提宏愿

大雄宝殿楹柱联——积无量千万诸善根 故名佛国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 古樟华盖 有凤来仪

视觉 | 杭州灵隐寺 娑罗圣树花开正盛

视觉 | 罗汉松上的小罗汉

视觉 | 灵山含秀色 鹫岭起嵯峨



法雨

禅宗的迷人风采——探寻古德悟道的足迹(一)

禅宗的迷人风采——扫一切相 离一切执(二)

禅宗的迷人风采——明明无悟法 悟法却迷人(三)

禅宗的迷人风采——不识本心 学禅无益(四)

禅宗的迷人风采——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五)

禅宗的迷人风采——无二更无三 皮肤脱落尽(六)

禅宗的迷人风采——随说随扫 不立一法(七)

禅宗的迷人风采——祖令当行 十方坐断(八)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编辑 | 妙莲

美编 | 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