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清凉国师 “十事自励”

灵隐寺 2024-03-19

《大方广佛华严经》皈敬偈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皈命十方极三际 尘刹圆明调御师

法界功德大悲云 毗卢遮那大智海

所住甚深真法性 所流圆满修多罗

一一尘方佛会中 普贤文殊诸大士

我今欲以一毛智 测量无边法界空

愿承三宝同体慈 句句冥符诸佛意

俾令法眼常无缺 尽众生界如普贤

回兹胜善洽群生 速证菩提常乐果



澄观法师简介


澄观法师(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757年(至德二年)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758年~759年(乾元年间)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璧长老习关河“三论”。代宗大历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粲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772年(大历七年)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习“三论”。


775年(大历十年)到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复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荷泽神会门下的洛阳无名,咨决南宗禅法。更从慧云探究北宗禅理。他既广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各宗教义;又研究经传、子、史、小学、尔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等学问。776年(大历十一年)历游五台、峨眉诸山后,仍回五台,驻锡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讲《华严经》。在讲经中,深感《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令人难解,发愿撰作新疏。从784年(兴元元年正月)开始,到787年(贞元三年十二月),历时4年,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并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讲演。


又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的演义数十卷,即《十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刊,略称《华严经疏钞》),因此有“华严疏主”之称。


796年(贞元十二年)奉诏入京,协助厨宾三藏般若翻译南印度鸟荼国王所进的《华严经》后分梵本,他负责审定,历时二年译出《华严经》四十卷,即后世通称四十《华严》。接着朝廷命他住陕西终南山草堂寺作疏解释,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十卷。次年,唐德宗寿辰,又奉诏入京在宫内宣讲《华严经》,被授“清凉国师”的称号。不久又参与翻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担任证义。838年(开成三年三月)圆寂,世寿102岁(依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二十五“本传”)。


这位法师身高九尺,有九尺那么高,眼睛呢,有重瞳,重瞳就是两个眼仁──眼睛的这个仁,眼珠子。白天看着他不怎么样,和普通人是一样;但是晚间看见他这个眼睛就有一种光明射出来。他双手过膝,两只手超过这膝盖,很长的。


他有四十颗牙,我们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颗,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八颗牙齿。佛有四十颗牙齿,那么这位澄观法师也是有四十个牙齿。他读书读得非常快,七行俱下,他这么一看哪,你看一行的时间,他就可以看七行,这位法师聪明到绝顶。




为何说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


澄观法师著作一部《华严疏钞》,专讲《华严经》。等到他圆寂之后,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有一位阿罗汉,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头走。这位阿罗汉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这两位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你们是谁?到中国做什么去啊?”这两位说:“我们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国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哦,是这样,那你们可以去了。”


两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后,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着一班人说他见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这时人们就把清凉国师的棺木打开来,一看,果然他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清凉国师这一位大菩萨,真是不可思议,他的境界不可思议。他生历九个皇帝,做七个皇帝的国师。为什么他能这样呢?因为他修行是认真修行,丝毫也不马虎的,不是像一般人,口说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口里说得很对,心里完全都不是。他在出家受具足戒之后,以“十事自励”,以十种事情来勉励自己。



清凉国师“十事自励”

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

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

足不履尼寺之尘;身不触居士之榻;

目不视非仪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

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


第一、体不捐沙门之表:

他的身体无时无刻都穿着袍、搭着衣,很郑重其事地,像个比丘的样子;表,就是样子。


第二、心不违如来之制:

他的心对于佛所说的规矩,一定遵守的,绝不违背;遵守佛所说这一切的戒律。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经:

《华严经》就叫“法界之经”。背,是不违背。凡是有《华严经》的地方,他一定对着《华严经》来坐,不背着《华严经》来坐,不用这个脊背对着经典来坐。你们各位听听,人家这种的愿力,不要说对佛,就是对经,他也不会背后对着经来坐。


第四、性不染情碍之境:

情,是情爱的情;碍,是障碍的碍。对于情,有障碍的这种境界,他不染。不染,就是不着住到这上面。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

这个愿看起来不太公道,比丘尼会不高兴的,但是他还是照常地发愿。他说他的脚不踩到尼寺院门口的土上;他不仅不走到尼寺里面,就是连门口的尘土他都不踩。


第六、身不触居士之榻:

不要说到在家人的地方去住,他连在家居士睡的床,他都不触。


第七、目不视非仪之彩:

非仪,就是不合乎威仪的,不合乎礼仪的这种因缘,他都不看。好像那作戏的,或者跳舞的,或者唱歌的,或者好像是怪物、妖怪,在街上那地方蹦蹦跳跳的,这些他都不看的。


第八、舌不味过午之肴:

过了午时(午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口里不要说吃东西,就连尝一尝它有什么味道,他都不尝的。他不会说:“这个东西什么滋味?我试一点点。”他都不试的,更不要说吃。你看看人家高僧所行所做,都是什么样子。出家,那么容易吗?


肴,就是吃的菜饭;肴馔,就是包括水果等一切吃的东西,什么都包括在内。他不要说菜饭,甚至于连一个水果都不吃的。


第九、手不释圆明之珠:

他手里总拿着念珠,不断地念佛念法念僧。


第十、宿不离衣钵之侧:

他睡觉总要把衣钵放在旁边,保护他这个衣钵。



这位清凉国师,他天天以这十种的事来勉励自己。他历经九个皇帝,而有七个皇帝都拜他做师父。


这九个皇帝都是谁呢?是唐朝的,(一)唐玄宗、(二)唐肃宗、(三)唐代宗、(四)唐德宗、(五)唐顺宗、(六)唐宪宗、(七)唐穆宗、(八)唐敬宗、(九)唐文宗。唐代宗以后,都是拜这位清凉国师做国师的。


唐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诞日,当时澄观法师住锡在五台山“大华严寺”,德宗皇帝诏请入殿,开示《华严》宗旨。皇帝听经后龙心大悦,赞叹说:“讲得真是妙啊!”于是赐紫衲方袍,礼为“教授和尚”;言其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给皇帝讲经说法。



为什么澄观法师叫“清凉国师”呢?

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诞日,皇帝再诏请教授和尚入内殿,阐扬《华严》大经。澄观法师给皇帝说法,皇帝听了之后,说:“您真是令我得到清凉!现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凉了。”所以就赐“清凉”为国师之号,说:“以后就称澄观法师叫‘清凉国师’,不称他的名字。”后人也就称“五台山”为“清凉山”。


澄观法师的学问特别好,他读的书也很多很多的,所有出家人的书、在家人的书、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他都读过;他对《易经》也特别有研究。


澄观法师灵塔

位于西安市区南15公里的少陵塬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藏识

大雄宝殿楹联——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大雄宝殿楹联——宝坊阅千载常新 楼阁喜重开

大雄宝殿楹联——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大雄宝殿楹联——入殿参三世释迦 不须问过去未来

大雄宝殿楹联——善门呈宝相 发菩提宏愿

大雄宝殿楹联——积无量千万诸善根 故名佛国

天王殿楹联——泉水已渐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天王殿楹联——愿人们下心低首 普度众生

天王殿楹联——法门不二 大腹能容

视觉 |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  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 古樟华盖 有凤来仪

视觉 | 杭州灵隐寺 娑罗圣树花开正盛

视觉 | 罗汉松上的小罗汉

视觉 | 灵山含秀色 鹫岭起嵯峨

视觉 | 济公行迹 云林寻觅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弥勒示笑的本怀 他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

娑罗圣树述说轮回与无常 承载着敬畏

编辑|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