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灵隐寺 2024-03-19




今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等习俗。而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传承至今,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传承千年,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传承,更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有些人看到佛教的出家人,就认为佛教是不重视孝道的,尤其是在古代,很多读书人就在这点上批评佛教辞亲出家,违背人伦,实际上这都是对佛教的误解。佛教里认为孝道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一种是出世间的孝。




莲池大师说:“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所以,佛教中的孝属于出世间的孝,而这种孝养也不仅限于世间的“甘旨以养”和“爵禄以荣”两个方面。


那么,佛教对于孝道的诠释又是怎样的呢?一般我们诵经圆满,都会念一段回向文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其中的四恩指的就是:一、父母养育恩;二、师长教导恩;三、国主水土恩;四、众生护助恩。在四恩中亦以父母恩为首位,父母是我们形体生命之本,是我们获得人身的增上缘,所以我们得到人身,尤其是藉此人身得遇佛法,更应当感念父母的恩德。身为佛弟子,孝养父母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饮食起居照料:作为子女,父母的饮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才能照顾的周到,使父母健康长寿。


二、精神层面孝顺:大乘经中佛常教人要生欢喜心,远离一切忧愁烦恼,世间法也强调知孝应懂顺,子女需要关注父母的情绪、爱好,清楚父母所喜欢的、所厌恶的,才能让父母精神上愉悦。





三、用佛法的智慧帮助父母离苦得乐:佛法的智慧不仅可以让我们明了尽孝的意义无限深广,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父母获得究竟意义上的安乐。如果我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做到孝养父母的基础上,能经常给父母讲讲佛法的博大精深,谈谈我们学佛的体会,让父母也开始与佛结缘,我们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孝道。


佛教的出世间的孝,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经典当中就记载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有关孝道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度化父母


佛陀成佛以后,唯恐父王对佛法不信仰,佛陀便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富贵俗念,使净饭王安心皈依三宝。佛陀又为父王系统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修行佛法。净饭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其他当场证果位者甚多。对于母亲摩耶夫人,由于她在佛陀诞生后不久便已离世,为报答母亲恩,佛陀在入灭前特地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佛门中也把此经称为孝经。




地藏菩萨救母


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为婆罗门女,因其母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亲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


目犍连尊者孝亲报恩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他用天眼观察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目犍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母亲手中,即化为灰烬。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通过以上故事不难看出,知恩报恩,尤其是报父母恩,实在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涵。念佛学佛乃诸法之要,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无非佛行,欲得道同诸佛,先须孝养双亲。因此行孝是最基本的学佛,学佛是最好的行孝,学佛与孝顺就顺理成章地融为一体。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观照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联灯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分享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故事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故事|戒贪得自在

☀视频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