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灵隐寺 2024-03-19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景: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天上的月亮散落了下来,仿佛是嫦娥撒下来施予众人的礼物——多么美好的一幅“夜赏月桂图”啊!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家人团聚一处,看月、赏桂、吃月饼,这都是世所共知的。


中秋节由上古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是指祭拜月亮,说明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


汉代,已经有过“中秋节”习俗。不过汉代的“中秋节”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在立秋之日。后来的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也仿效古礼,在中秋之日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观赏祭拜,吟诗作赋,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慢慢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活动。


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活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因此变成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字样。“中秋节”盛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还有很多别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为什么会叫“中秋节”呢?因为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八月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已经两千多年。当年佛陀在讲经说法时,常常会用天地万物来作比喻,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拿月亮来比人生。在黑暗中,能够给予各种烦恼、痛苦的百态人生以最圆满光明的,就是十五的月亮。烦恼渐断,智慧渐增,自知自觉逐步提高直至最圆满的境界,这一过程就好像是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圆满的月亮。


一年四季当中,八月十五和二月十五这两个月圆之夜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二月十五是春天中间的一个十五,称中春;八月十五是秋天中间的一个十五,称中秋。二月十五中春之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日子;而八月十五则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预示着无论佛陀化身住世与否,佛陀无边的智慧都是那么清净,那么清凉,普照着一切众生。


佛教经典中有很多以满月喻圆满清净之妙语:例如“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行步如鹅王,面如净满月”(《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又如“譬如明月净分光明,色泽日夜增明,乃至月满,一切圆净”(《杂阿含经》卷四)。


同时,在佛教修法中,亦多有和满月有关的修法,如佛经中言:“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增一阿含经》卷十八)、“行者观住彼,极圆净月轮”(《正法念处经》卷六),以及非常著名的月光三昧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巧也是月光菩萨圣诞日(恭迎|八月十五 月光遍照菩萨圣诞)。月光菩萨,又称月光遍照菩萨、月净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曰日光遍照,二名曰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菩萨号为“月光遍照”,月光在佛法上表静定,映现清澈明亮;遍照则能摄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使之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


因此,在中秋这一天,寺院道场一般会举行拜月等法事活动以纪念月光菩萨圣诞。不仅如此,中秋还是四众佛子团圆的盛会,很多寺院也会举办品禅茶、听古琴、赏桂花等活动,师父们和居士们共度中秋。


可见,无论是闻思和实修,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与佛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建议佛弟子们在和家人团圆之时,勿忘中秋佛法要义,善用如此良辰,令自己和家人共同趋向圆满解脱道,以更加精进的修行以感恩佛陀,利益众生。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学处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观照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开示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联灯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素食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分享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赏析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阅读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故事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视频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