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灵隐寺 2024-03-19


常听到有人说:佛教义理深邃,引人入胜,我也很想学习,但对于持戒始终心存疑虑,觉得戒律严重妨碍了我的自由……


其实,戒律在凡夫眼里是种束缚,而在诸佛菩萨看来,恰恰是使众生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所以名为解脱法门。凡夫颠倒妄见,从来就认假作真,以苦为乐,被五欲尘劳、三毒烦恼层层束缚而不自知,现在知道了解脱的方法,反认为是多事,是枷锁,是妨碍自由,对清净戒律心存畏惧,因而徘徊佛门之外,真是可惜。


《涅槃经》云:“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佛遗教经》也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我们从这两段训诲来看,就知道戒的意义,绝对不是束缚,而是教人获得解脱的行门,解脱了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只是众生愚痴,一向未曾享受过真的自由,也从来不认识什么叫做自由,正和犯人在牢狱里四处乱窜一样,跑来跑去,总不出那道高高的围墙,却自以为这就是自由了。监守人若好心告诉他,守规矩些,好好改造,将获得提前释放,犯人一定认为太苛刻,太虐待,太不自由。因为他已经忘了牢外的世界,忘了自己是在牢里,如果能够爬上围墙,看看外面的世界是那么辽阔,熙熙攘攘的人们是那样自在逍遥,就会知道自己的世界是何等狭小,何等不自由了。


我们正处在这个三界的大牢狱里,若是知道三界外还有无穷无尽的乐土,就知道我们生在这个五浊恶世是如何的不幸,多么可怜。想想看我们一言一动,有丝毫自主吗?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一句闲话可以气得人死去活来,想笑的时候偏要装出严肃,想哭的时候又非强颜欢笑不可……如此种种,是你可以做得主的自由吗?更不要说为了维持这个色身,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要歇,倦了要眠,这些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试问惶惶终日,六神无主,哪样事情是自己能做主的?“自由”又在哪里呢?



与其整日里向外境寻求所谓的“自由”,何不调转头来,向自己内心求安乐,除去了心上的种种烦恼,外境岂奈你何?所以庞居士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我们怕戒律是束缚,却不知正是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用烦恼牢牢束缚着自己!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底线”,总要有所不为,然后才会真有所为。我们既想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希望摆脱烦恼的纠缠,逍遥自在,自然也先要有所不为。这正和世间上要想获得一些成就,必须要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一样。佛陀制戒,岂是为了束缚众生?正是要使众生获得真解脱、真自由!所以不惜苦口婆心地横说竖说,无非要给苦恼众生指出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人们只知道戒相繁多,而不探讨戒法的真精神,所以只是把它看作束缚,而不知是解脱之义。我们不能依教奉行,已该万分惭愧了,反把它当做一种束缚,心怀畏惧,徘徊不前,真是辜负了释尊一片婆心。一般人如是想,还则罢了,有些学佛多年人,也对佛法有了一定了解,还这样说,就太不应该了。



其实详细分析起来,佛教的戒律只是戒其所应戒,守其所必守,没有丝毫拘束的意义。就以五戒中第一条“不杀生”来说,以世间法论,杀人者人恒杀之,我们想要自己不被人杀,自然不应该操刀杀人,这是理所当然,人人都知道的。更何况法律上也有明文禁止,这本是一切民众都应遵守的,难道要将法律也视为拘束吗?至于佛教“不杀生”的戒律,只是这一理念的扩充,众生同具佛性,皆是血肉的躯体,自然不应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便肆意残杀,导致冤冤相报的恶果,又岂能将这一理所当然视为拘束呢?如此看来,佛教禁戒虽多,又何惧之有呢?


况且佛陀制戒,重在自己发愿受持,毫不勉强,因知众生自无始以来,沉沦苦海,积习太深,去除这些习气,必须渐进,所以听任众生自求受持,或一或多,或全受全持悉由自己决定。当然,逆欲而行,开始难免有些自我勉强,这只能怪自己业障深重,应该痛切忏悔——究竟是谁在拘束我们呢?人不犯国法,怎会入监牢?我们自无始劫来迷失自性,让五欲尘劳牵着鼻子走,念念起惑造业,才入五浊恶世的牢笼。若不悔过自新,力图上进,而继续追逐在此牢笼中翻跟头的“自由”,岂不永远没有真正自由的日子了吗?兴念及此,可不怵然!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观照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联灯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素食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分享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赏析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阅读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故事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视频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