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明亡,怨谁?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上)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中)

文夕悲歌——抗战时期,长沙大火灾始末(下)

宝贝计划,越战最后的拯救与暖色

袁崇焕,好人?坏人?

越战,浪漫法兰西---奠边府之战前说

戴季陶,由热血到冷血

越战中的两张照片的故事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抗战前,还没当上汉奸的李士群

可怜的煤炭——那年中秋,黄海海战


清廷官修《明史》,评价明帝国有“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之盛誉。


然而,明帝国,华夏历史最后的中原帝国,终究在连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中忽然轰然坍塌。


明帝国神秘而快速的终结,《明史》有几成定式的答案: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评述明末几位皇帝,对崇祯多有惋惜,对神宗、熹宗这两位明帝并不看好。后人采信《明史》,这一习惯也就延续到现在,流行于小说和影视剧。


在明神宗万历年间,很多资料记载,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文人党团把持朝政,相互博弈,倾轧不息。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当然也算是有所依据。不过,明亡还有一口最大的黑锅,是被魏忠贤扛到今天。


阉党无好人,史家们众口一词让大家也就这么习惯了。


可是,史书便是真相?


自北魏崔浩开创秽史时代,官修史书总是不清不楚为后人留下考究的余味。明末,同样如此。


明神宗在位期间,明帝国首辅内阁制更为完善,既有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的“万历中兴”。


期间,明神宗常年不上朝,却没有宦官之乱、外戚干政、权臣挟政乱象。


相反,因为明廷内政前所未有的宽松,帝国文化、科技及手工业、工业和矿业、冶炼业、铸造业、建筑业等,得到全方位空前发展。


现在的历史课本对明朝末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有所记述,但却沿袭《明史》习惯,并没有说明当时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此外,明神宗罢朝期间,还发生日军攻朝鲜、女真侵辽东和梃击案等危机事件等大事。


尤其明清关外大战的萨尔浒之变,明帝国大败,开原和铁岭沦陷,京畿震动等等。


即使如此,万历年间,明廷根基尚稳,帝国也无致命大乱。


明神宗之后,是一口气炮制明末三大奇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明光宗。他执政一月即两腿一翘,自然该明熹宗登基。


于是,深得明熹宗信任的魏忠贤随之上位。


魏忠贤确实权倾朝野。


不过,魏忠贤作为太监,在明帝国首辅内阁的朝廷体制下,其权势无疑来自于明熹宗本人授权。


——通过《明史》曲径通幽的描绘和传闻,说起那时,后人便但知魏忠贤而不知明熹宗朱由校了。



魏忠贤节制的东厂、西厂也是直属皇帝的情报机构,并非武打影视剧里,太监乱政专门迫害清官们的场所。


后来,方苞名篇《左忠毅公逸事》曾经塑造了道德完人左光斗。


这篇文章广为人知,左光斗作为东林党人的代表与黑恶势力魏忠贤作斗争,更是让当年课本上读历史的孩子们无限憎恨魏忠贤。


不过,左光斗之死固然惨烈,但也有权斗因果。在崇祯之前,东林党人确实不算是明帝国末期的皇帝们喜欢的角色。


明末四位皇帝,明光宗在位不过一月自然没有什么政绩。


此外,能够外战崛起的满清和内稳连年天灾,相比后来败亡明帝国的崇祯,崇祯的祖父明神宗、兄长明熹宗倒是显得更有手段。


明神宗摒弃张居正专注传统农业税制的改革,以征收矿税银替代了传统的田赋,增加了内库内帑。


皇位传到明熹宗手上,鉴于前朝文人党团把持朝政抵制新开税源的现象,明熹宗索性授权魏忠贤更是跨前一步。


客观而言,当时的魏忠贤同样是一位致力改革的重要人物。


明帝国首次放弃在中国传统农业税领域开源,直接建立矿监制度,并且转向开启各种新款商税,盐税和地税。


这些收益,由魏忠贤等太监们亲自掌控,不经内阁而直接纳入内库。



后来,《明史》多借用当时文人社团官僚们言论,指认明帝国末期税改开源为明末第一大恶政。


到了现在,虔诚读史而信史的人们,更擅长附会想象当年太监们敛财、腐败。


——不过,正是靠丰厚的内库内帑,明神宗、熹宗借以养兵赈灾,这才在天灾人祸外忧内患中,才连滚带爬熬到了换届。


明毅宗崇祯出场了。


此刻,因为建立矿监制度,并且开启各种新款商税,盐税和地税,被轻重不同伤害了的明廷文人党团放下分歧,团结起来。


风口浪尖上,由明熹宗授予权势的魏忠贤,已然是明廷文人党团的公敌。


未经册立、进学等正规程序,匆忙继承帝位的崇祯夹在魏忠贤集团和文人社团势力之间,处境确实尴尬。


为了道统与法统上的合法,崇祯悲剧性一面倒向了代表正统儒教的舆论。


崇祯和由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文人党团站在一起,果断杀了代主子言,代主子权的太监头子魏忠贤。



本来不过牛刀杀鸡,结果却是满地鸡毛。


崇祯太把自己当成明君了。


在那些文过饰非的文官们的奉承下,雄心勃勃的崇祯完全不想后果,真切把魏忠贤及其团伙当做了自己的死敌,更把魏忠贤当做奠基皇权的牺牲。


于是,都在文人党团的舆论引导下,朝野内外对魏氏阉党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批判。


代主子言,代主子权,魏忠贤当然有虐杀命官、挤压内阁,破坏明廷秩序,造成朝政混乱等等劣迹。


然而,崇祯在清洗魏氏阉党却矫枉过正,以“钦定逆案”而无限扩大打击,由魏氏阉党高层,到更为广泛的疑似同党。


无疑,崇祯对魏氏阉党的清肃扩大化,对内忧外患中的明帝国的稳定,肯定是致命一击。


最终,崇祯赢得“英主”虚名。可是,伴随着魏氏阉党臭了大街,本该属于皇帝的势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此刻,崇祯帝的圣旨出了北京城,便几无效力。


自神宗以降,皇权和明廷内阁的权力均衡关系严重紊乱。



执政数年,匆匆用完了前朝内库内帑,崇祯便陷入再无任何收入来源的更尴尬处境。


帝初忧国用不足


眼见各派文人党团文官把持朝政,崇祯皇威用尽,却无法恢复明神宗、明熹宗时期的新开辟税源。


可想,就算天纵英才,也难为无米之炊。


由此,因为财税大政等分歧,导致皇权与内阁的博弈完全进入敌对态势。


皇权威压,群臣自保,崇祯心急火燎间,完全变成了治国睁眼瞎。


——如是了解当时明廷君臣紧张、对立关系,便可明白,勤政的崇祯之所以勤政,其实更有不可言述的苦衷。


同情文人党团的文人们骂崇祯刻薄寡恩,崇祯每每深陷危机,更是无不怒骂群臣误国无能。


天威震怒,不仅是骂,骂完还杀。



崇祯当政,明廷内阁走马灯换人近五十余人,明廷文臣武将被杀被罢免更是不计其数。君臣矛盾日益尖锐可想而知。


1644年4月25日,李闯兵临北京。


小说影视虽然塑造李闯神勇,然而当时作为流寇,李闯如要攻破北京,确实也算作奇迹。


然而,在文人社团官僚鸟兽散后,守城的文臣、武将和太监还是争先恐后打开了城门。


崇祯自尽殉国。


其时,李闯看到的崇祯尸身,龙袍密密麻麻全是补丁。搜遍北京皇宫,李闯也只找到20万两银子。


若大明帝国,国库更是空空。


当贼,自然贪财。


李闯开始拷掠那些屈膝在地企图从龙的投降明廷文人官僚,短期,得到2000万两白银。



明帝国,到底亡于谁?


抢跑道德高地,激荡文字,指点江山。在明末期间,文人社团官僚们事实上掌控着舆论。


可惜,直到局面早已不可收拾,衮衮诸公对家国兴衰甚至安危,也只会坐谈大义,空说道德。


有的赚钱,有的赚名——明帝国文人社党官僚们夸夸其谈不过借以牟利渔私而已。


李闯进京,他们跪下投降。


满清进京,他们继续跪下投降。


即便到了江南军兴,他们挤在南明朝廷,还是既无抵御良策,却又倾轧不息。



终于,等到满清一统江山,换一个皇帝,他们剃光了额头,蓄了猪尾小辫,回到北京庙堂之上照旧老生常谈。


向着道德高地,开始继续新一轮的抢跑。


满清一朝,其实也不过如此。


如此这般,满清道光皇帝便有了机会听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


明亡,怨谁?!


——2019年2月2日凌晨,橡树于成都。


为免失联,关注公众号朋友,请注明添加微信:zhuerduo1222

生日与重庆,那些爱情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邓丽君的歌

1938年,广州会战

在2019年元旦路口,道一声珍重!

将进酒:别被鸡血和鸡汤,玷污了本该阳光明媚的生命

抗战大迁徙:1938年,江兴轮惨案始末

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抗战,维系中日国运的制令线(下)

抗战大迁徙:1938年,武汉,国运所系

我的抗战,犹如明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