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观察》60 | 内塔尼亚胡“三进宫”,美以关系前景如何?

战略青年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2023-06-06


编者按
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2022年发布的优秀文章即将结集出版,敬请期待!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60篇文章,梳理了内塔尼亚胡当选对美以关系的冲击,并展望了未来的美以关系。

高隆绪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引言


在2021年3月以色列大选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及其右翼盟友虽然赢得以色列议会中120个席位中的52个,但由于腐败丑闻和反对党的坚定立场,内塔尼亚胡最终未能组建起占议会多数的执政联盟。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随即获得组阁权,最终成功组建执政联盟并通过信任投票,这意味着连续执政12年的内塔尼亚胡正式下台。

2022年4月,由于内部政见不合与物价暴涨,执政联盟因多名议员“反水”而失去在议会的微弱多数,时任总理贝内特随后宣布辞职。中左翼联盟的颓势让内塔尼亚胡嗅到重回总理宝座的良机,随即在Instagram和TikTok等流行社交平台上展开大规模宣传。时年11月的大选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及其盟友获得64席的多数,内塔尼亚胡本人得以“三进宫”,继续其长达15年的以色列总理生涯。

内塔尼亚胡当选对美以关系的冲击


(一)组建“史上最右内阁”,挑战拜登政府价值观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内塔尼亚胡吸收了数个极右党派进入其执政联盟,这让本届内阁被称为以色列“史上最右内阁”。如主张“驱逐所有阿拉伯人”的“犹太力量党”党首本-格维尔(Itamar Ben-Gvir)成为国家安全部长。其一直认为以色列应对阿拉伯人采取更强硬行动,而身居要职使其正式拥有决定以色列边防警察在约旦河西岸行动的权力。另一个饱受质疑的内阁成员是“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的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2005年其曾因试图引爆汽车对阿拉伯人发动恐怖袭击被捕,被释放后又称自己为“骄傲的恐同者”并组织了数次反LGBT游行,还于2016年提议应该将犹太女性和阿拉伯女性的产房进行隔离[1]。

上述阁员的恐怖主义、种族主义、恐同倾向无疑全部踩在了在性别议题上持进步主义价值观,并且坚决反对种族主义的拜登政府的“雷区”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就曾对格维尔参加反阿拉伯恐怖主义分子的追悼会进行了谴责,民主党参议员范霍伦也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限制将这些极端主义分子纳入执政联盟的潜在损害”[2]。

(二)加快吞并约旦河西岸,与美国立场背道而驰

2022年12月22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与多个加入执政联盟的党派签署组阁协议,其中,内塔尼亚胡同意将推进一项旨在继续吞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计划。虽然协议中没有明确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日程,但仍指出计划实施将考虑到“以色列国家和国际利益”,内塔尼亚胡介绍新政府施政纲领时也重申该届政府将“鼓励和发展”以色列在加利利、内盖夫等地定居点的建设[3]。除内塔尼亚胡本人,其内阁中诸多来自右翼党派的部长也都提倡在约旦河西岸加快吞并步伐。

内塔尼亚胡政府上述有关在约旦河西岸的言论与拜登政府所坚持的,旨在促进巴以两国和平共存的“两国方案”背道而驰,该方案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巴以问题解决方案。2022年12月和转年1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在多个场合发表涉以演说时都重申了坚持“两国方案”,确保巴勒斯坦主权的重要性,“敲打”内塔尼亚胡的意味十分明显[4]。

(三)在俄乌问题上“少说话”,减少对西方公开支持

不同于在俄乌问题上公开谴责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境内犹太人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的拉皮德,内塔尼亚胡对俄态度更加务实。2022年7月,俄罗斯以违反隐私权法为理由关停了俄境内数个犹太人机构,拉皮德对此反应强烈,称该事件为“严重事件”。内塔尼亚胡则更克制,指责前者的“废话”破坏“多年以来与俄罗斯的平衡关系”[5]。

执政之后,内塔尼亚胡政府立即致力于恢复与俄罗斯的对话。1月2日,以色列新任外长伊莱·科恩(Eli Cohen)在其就职演说中亮明了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以色列将在乌克兰危机上“少说话”。1月3日,科恩还与拉夫罗夫通了电话,这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以色列外长与俄罗斯官员的首次交流。美国一直因以色列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颇有微词,内塔尼亚胡的中立态度进一步引起美国不满,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就称以色列“少说话”的立场“令人不安”[6]。

内塔尼亚胡“三进宫”时期美以关系前瞻


(一)强力游说+共遏伊朗:美以关系总体稳定

虽然内塔尼亚胡的执政于诸多方面为美以关系带来挑战,但未来美以关系仍将保持总体稳定,美国对以安全承诺依然坚固。美国政坛内强大的亲以游说组织是美以关系的直接保障。如美国知名亲以色列游说组织“以色列-美国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在上一个选举周期中为365名候选人提供了约1700万美元,其下属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PAC)更是筹集了约2800万美元资金,AIPAC称其支持的候选人中有98%都成功赢得了选举。

除开强大的游说能力,美以两国的共同利益则是两国关系的根本保障。美国将以色列视作抵御伊朗影响力扩张的“桥头堡”。2022年,不仅以色列的老对手哈马斯与真主党持续壮大,伊朗扶持的新生代反以色列武装“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PIJ)也在约旦河西岸杰宁镇造成重大混乱,迫使以色列动员预备役部队以稳定该地安全局势。未来,由于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必将导致以色列周边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和亲伊朗势力激烈反扑,美国也将继续支持以色列来对抗伊朗势力。另外,出于孤立、遏制伊朗的考量,美国还将继续推动以色列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和解,这要求美国同以色列进行更高质量和频繁的对话与合作。

(二)内塔尼亚胡对执政联盟控制力成为美以关系隐患

内塔尼亚胡内阁中来自各个极右翼党派的成员不仅对拜登政府的价值观和既定政策构成了冲击,其为了个人声望进行的激进行动若未能得到内塔尼亚胡有效控制,也会成为美以关系重要隐患。事实上,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与各右翼党派更多是为满足最低组阁要求进行结盟,而非拥有牢固合作基础与相同政见[7]。

2023年3月,在司法部部长亚里夫·莱文的大力推动下,内塔尼亚胡政府加快司法改革步伐,相关措施包括给予议会以简单多数否决最高法院决定的权力、赋予政府在任命法官方面更大的权力等。上述措施自公布以来便被指责将使法院丧失制衡总统的能力,不仅导致多达63万以色列人上街示威,也在内塔尼亚胡内阁内部造成裂痕。激进派的国家安全部部长本-格维尔、司法部部长亚里夫·莱文、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等人坚定支持司法改革,甚至以辞职相要挟,相对保守的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国防部长加兰特等人则公开发声反对改革,加兰特最终因此遭到免职。内塔尼亚胡内阁的成员在该事项上公开且严重的分歧意味着内塔尼亚胡对执政联盟的控制力堪忧。未来,内塔尼亚胡仍需设法安抚政治盟友,以防其“反水”使执政联盟失去目前的微弱多数。

为遏制以色列新政府及其内部数位激进阁员的冒进趋势,敦促内塔尼亚胡加强对内阁掌控力,美国官员一度对以色列进行高频访问[8],但以色列内阁分歧在司法改革一事上的集中爆发意味着美国努力的失败。拜登则在今年3月公开对内塔尼亚胡进行施压,表示希望他“尽快放弃司法改革”。虽然司法改革最终被叫停,但对内阁掌控力大幅下降、遭到内阁极右派系裹挟的内塔尼亚胡在未来提出其他损害美国利益、有违美国价值观的激进政策将只是时间问题。届时,美国将被迫通过公开施压、削减对以援助和军售等方式逼迫以色列放弃激进政策,这势必会对美以关系造成沉重打击。

(三)2024美国大选或成美以关系重要节点

虽然内塔尼亚胡一直称美以关系“无关党派”,但相比于与自身保守价值观相左且在伊核问题上分歧明显的民主党,内塔尼亚胡与共和党,尤其是与前总统特朗普关系更加亲密。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退出了以色列极力反对的伊核协议,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并推进《亚伯拉罕协议》促进阿以和解。

2022年11月19日,内塔尼亚胡以视频方式在“共和党犹太联盟”(Republican Jewish Coalition)年会上发言,这是第一次有以色列总理在基于党派的美国犹太团体发言[10]。12月4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内塔尼亚胡直言:“特朗普为以色列做了伟大的事情” [11]。在美国2024大选中,如果共和党候选人,乃至于特朗普本人赢得选举,以色列与拜登政府在价值观、伊核问题、巴以冲突等问题上的分歧将随着美国政府的更替迎刃而解。相反,由于越来越多的民主党议员正通过联名信和联署法案等方式对以色列在杰宁镇的武力升级和对约旦河西岸的持续蚕食表达不满[12],故如果民主党人赢得2024大选,美以现有分歧将有扩大和激化的风险。

结语


当前,内塔尼亚胡为满足组阁条件仓促拼凑的“史上最右内阁”与拜登政府在价值观、“两国方案”、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分歧使得美以关系的负面预期迅速扩大。展望未来,虽然内塔尼亚胡对其政治盟友堪忧的控制力和以色列民意的右转将为试图遏制以色列冒进倾向的美国带来难题,但作为美国对抗“什叶派之弧”的重要盟友,且拥有对美国政治强大游说能力的加持,美以关系仍有望保持总体稳定。另外,美以关系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2024大选结果,若共和党人能够重回白宫,两国元首在价值观与关键政策上的共同语言将使美以关系愈发坚固。若民主党人赢得选举,美以关系恐怕将面临更大挑战。


编:谭燕楠
审: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Mahla, D. (2022). Convergence of fundamentalisms? Ultra-Orthodox nationalists (Hardalim) in Israel. Zeitschrift für Religion, Gesellschaft und Politik, 1-20.[2] 2022 Sadat Forum: A Conversation with Senator Chris Van Hollen , Sadat Chair at UM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mHOyUefVA,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3] “Israel's Netanyahu returns with hard-right cabinet set to expand settlements”,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netanyahu-set-retake-power-head-far-right-government-2022-12-29/,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4]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At the J Street National Conferenc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at-the-j-street-national-conference/,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5] “以色列前总理在俄以关系危机上指责拉皮德和甘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https://sputniknews.cn/20220727/1042728097.html,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6] “Russia reaches out to new Israeli foreign minister”, The Jerusalem Post, https://www.jpost.com/israel-news/article-726542,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7]舒梦. (2023, January 4). “内塔尼亚胡对‘最右政府’有多少控制力”. 文汇报. p. 3.[8] “Israeli-Palestinian cauldron tests US as Blinken visits”, abc News,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wireStory/israeli-palestinian-cauldron-tests-us-blinken-visits-96755220, 访问时间:2023年1月30日.[9] “Netanyahu to Republican Jews: My controversial 2015 speech in Congress led to Abraham Accords”, 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 https://www.jta.org/2022/11/20/politics/netanyahu-to-republican-jews-my-controversial-2015-speech-in-congress-led-to-abraham-accords,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10]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BENJAMIN NETANYAHU AND REP. KATHERINE CLARK THIS SUNDAY ON “MEET THE PRESS WITH CHUCK TODD”, NBC News, https://www.nbcnews.com/meet-the-press/meet-press-december-4-2022-n1301694, 访问时间:2023年1月25日.[11] “VAN HOLLEN, MURPHY, KAINE, SENATE DEMOCRATS CAUTION ISRAEL AGAINST UNILATERAL ANNEXATION OF WEST BANK TERRITORY”, United States Senate, https://www.vanhollen.senate.gov/news/press-releases/van-hollen-murphy-kaine-senate-democrats-caution-israel-against-unilateral-annexation-of-west-bank-territory, 访问时间:2023年1月30日.[12] “VAN HOLLEN, MURPHY, KAINE, SENATE DEMOCRATS CAUTION ISRAEL AGAINST UNILATERAL ANNEXATION OF WEST BANK TERRITORY”, Unite states Senate, https://www.vanhollen.senate.gov/news/press-releases/van-hollen-murphy-kaine-senate-democrats-caution-israel-against-unilateral-annexation-of-west-bank-territory, 访问时间:2023年1月30日.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阅读


《美国观察》59 | 拜登政府对非基建援助:美国优先嵌入非洲利益

《美国观察·书评》07 | 历史和政治的地理参考——再评《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美国观察》58 | 无人飞艇的战略影响:美加两国战略防空合作新动向分析

《美国观察》57 | 硅谷银行破产敲响美国激进加息的衰退警钟

《美国观察·书评》06 | 被忽略的“他者”?——再思《超越国界的活动家》

《美国观察》56 | “芯片铁幕”?美国组建芯片联盟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55 | 人物聚焦:美国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

《美国观察》54 | 人物聚焦: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参选人妮基·黑利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安全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全球治理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外交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政治篇

《美国观察》53 | 美国对华脱钩战略的特点、成因和趋势

获奖名单|《美国观察》栏目2022年度奖项公布
《美国观察》52 | 美国联盟体系与拜登任内的联盟新动向
《美国观察》51 | 人工智能在美国选举中的应用
《美国观察》50 | 拜登政府消解韩国民间反美情绪的策略与效果《美国观察》49 | 人物聚焦: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48 | “印太经济框架”下的美日经济安全政策合作评析:动向与展望
《美国观察·书评》05 | 中美关系的“第三方”诠释:评马凯硕《中国的选择》
《美国观察》47 | “伤心太平洋”?——美国重塑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之动因及实施困境
《美国观察》46 | 拜登强化美菲同盟:全面出击,力有不逮
《美国观察》45 | 美国力推反卫星试验禁令:负责行为还是别有用心
《美国观察》44 | 美军“三位一体”影响力威慑概念探析
《美国观察·书评》04 | 资本霸权操纵下的国际社会: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美国观察》43 | 特刊:CISS战略青年讨论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战略青年】时事研讨会: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青年观察
《美国观察》42 | 好心办坏事?拜登政府学生贷款减免计划的评估
《美国观察》41 |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文本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美国观察》40 | 不确定的合作:从东盟视角评估“印太经济框架”的问题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39 | 拜登政府新非洲战略评析《美国观察·书评》03 | 历史遗骨还是时代呼唤: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国观察》38 | 美国难民接纳计划:内容、意义及前景
《美国观察》37 | 美国右翼身份政治:被操纵的社会意识
《美国观察》36 | 友岸外包:“拜登主义”之下的供应链政策调整
《美国观察》35 | 削减通胀法案中的气候变化条款及其对华影响
《美国观察·书评》02 |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与秩序——评《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美国观察·书评》01 | 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进化”——评《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
《美国观察》34 | 祸起萧墙,难酬壮志:遭遇司法阻挠的拜登政府气候新政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33 | I2U2:如何看待拜登组建的“中东小集团”?
《美国观察》32 | 从《美韩领导人联合声明》看拜登任内美韩同盟“印太区域观”的变与不变
《美国观察》31 | 美国推动的PGII能否重建美好世界?

《美国观察》30 | 拜登沙特之行遇挫,美沙关系走向何方?

《美国观察》29 | 什么阻挡了“绿色美国”的到来?——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推行中的政治极化
《美国观察》28 | 探析新版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影响《美国观察》27 | 俄乌冲突中的印度:让美国失望的伙伴?
《美国观察》26 | 特定议题选择:俄乌冲突下美欧能源合作的传统与局限
《美国观察》25 | 传统难题与突发事件:拜登政府拉美政策的双重困境
《美国观察》24 | 作为“导火索”的油气禁令:对俄制裁下美国党派分歧的激化
《美国观察》23 | 美国最高法院草案泄漏:堕胎权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22 | 透视“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缘何建立与有何影响?

《美国观察》21 | 美国东盟关系走向何方?基于美国东盟峰会的观察

《美国观察》20 | 拜登政府下的美印关系——是否会走向同盟?
《美国观察》19 | 美国政治如何吸纳亚裔?
《美国观察》18 | 美欧印太战略:有何异同?
《美国观察》17 | 协同盟友、多域布局,新版《美国印太战略》透露了什么?
《美国观察》16 | 拜登政府的气候新政如何服务于“霸权护持”?
《美国观察》15 | “绕开军事战争”:拜登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阶段性尝试
《美国观察》14 |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威胁,我们拥有何种利器?
《美国观察》13 | 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新意何在?有何分歧?《美国观察》12 | 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拜登政府做了什么?《美国观察》11 |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美欧是铁板一块吗?
《美国观察》10 | 拜登政府对非经济政策:“推回”中国影响力?
《美国观察》09 | 军工复合体:巨额军费与被裹胁的对外政策
《美国观察》08 | 增强韧性,提升自主:拜登政府《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解读
《美国观察》07 | 拜登政府对东南亚政策,先冷后热?
《美国观察》06 | 为拜登执政一年打分:表现欠佳

《美国观察》05 | 为何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

《美国观察》04 | 美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新发展

《美国观察》03 | 拜登任内的对华战略竞争,美国学界战略界都在讨论些什么
《美国观察》02丨美国选区重划:零和的政治争夺战《美国观察》01 | 投票权之争能改变美国选举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