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断根本烦恼,得解脱自在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观照|不离贪嗔痴,如何得解脱


以惭愧心对治骄慢


骄慢,是一种我慢贡高,恃己凌人的心态。《俱舍论》将之分为七种:

  • 对一切不如己的人,生骄傲鄙视之心,或盛气凌人,谓之

  • 对学问、财富、或地位与自己相等的人,偏言己胜,或对一切皆胜己的人,强言与自己相等,谓之过慢

  • 对胜己之人,反说己胜,谓之慢过慢

  • 顽固执着,以为自己才貌出众,学识过人,夜郎自大,不可一世,是我慢

  • 修道之人,未能解行相应、悟道证真,但为求世间名闻利养,妄言证圣,迷惑世人,是增上慢

  • 对品德超群,学识丰富之人,生卑劣感,但又不肯虚心向人学习,或接受他人好意的劝导与帮助,名卑劣慢

  • 邪知邪见的人,恃恶生憍,以恶为胜,未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是名邪慢


总之,骄慢是一种主观执着,喜欢炫耀自己,鄙视他人,欠缺谦恭礼貌的心理,能烦乱自他,引生罪恶,是以佛视之为根本烦恼之一。


非生惭愧心,无以对治骄慢心。惭是惭己,愧是愧他。对自己过失,感觉羞耻而反省,力思改过自新。对他人过失,引为警惕而自勉。惭愧之心,既可对治骄慢,又可以孕育高尚的情操,激发人向上进取的雄心,以及学习圣贤的精神。所谓“彼既丈夫我亦然,何必自卑生退屈”,特别是学佛人,知佛性平等,生佛体同。释尊已成佛,弥勒当成佛,而我等仍居薄地凡夫,被业所牵,为生死所缠,能不惭愧,反躬自责?是以惭愧心生,骄慢幢折,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不再嫉贤忌能,而随喜功德,不再懈怠放逸,而勤求佛道,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终至圆成佛道。



以正信心对治疑惑


疑是犹豫不决,惑是迷失事理。疑惑心重的人,既无智慧明辨事理,分析邪正,又缺乏信心,不肯敬信三宝,不肯接受善知识的指示。遇事不能当机立断,不是彷徨失措,便是坐失良机。或因迷惑无知,怀疑真理,谤无因果,妄作恶业。因此,疑惑亦是根本烦恼之一,能招三涂苦果,犹如毒刺伤人善根。因此,佛教世人,以正信心对治疑惑,凭借正信三宝功德,启发正智,认识真理,了解人生,知因识果,增长做人的信心,走向光明的前途。


正信,即非迷信、邪信。迷信固然有害无益,邪信更是为患无穷。因为邪信拨无因果,毁谤三宝,断人善根,散播罪恶种子,必然自食苦果。必须正信三宝,知因识果,止恶行善,努力修改自己不良行为,取消不正常心态,积极进修佛道,增长福慧,扩展德性,运用正信的清洁剂来洗刷心中迷惑积垢,竖立正法幢,拔除众生疑根,导归无上觉道。正信,不单是对治疑惑或迷信邪信的圣药,亦是自救救人,自利利他的良好方法。


以智慧心对治恶见


恶见,指违情逆理,不合逻辑的成见、偏见、邪见。是人生心理的错觉,能危害自他,可分为五种,佛学名之为五利使。


身见:身指由四大五蕴所组合而成的人体,原是无常、苦空、无我,属于幻有、假有,非真有。但众生迷而不觉,不知缘起性空之理,执无常为真常,执假我为真我。更不知我所占有的一切名利权位,皆幻妄不实,而分别计执我及我所有,这种执着的我见,因身而起,故名身见。


边见:指断常二边。众生不知因果轮回之理,有人以为人死如灯灭,而堕于断见;亦有人以为人死复为人,属于常见。此皆妄想执着,愚痴武断,各有所偏,违背中道,因名边见。


邪见:是一种拨无因果的谬论。《涅槃经憍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明乎此理,自当规范身心,更可止恶从善,创造幸福,走向光明。邪见之人,每以为善不足珍,恶不足惧,毁人善根,陷人于迷信、邪信,永远沉沦生死苦海,无救无归。


见取见:见,指人的主观,取见,指坚执己见以为正确的固执。由于执己为胜,自是非他,导致纠纷。


戒禁取见:指一类导人迷信的宗教,仅凭个人强烈的主观错觉,设立邪见的戒条,用以禁止信徒的思想与行动。佛教视之为恶见邪行,属根本烦恼之一,由迷失真理而起。


佛劝世人,以智慧心对治恶见,因为智慧能明白真理,知世间事物,缘起性空,四大无我,不执身见;知众生六道轮回,非断非常,不落边见;知因果报应,三世循环,不生邪见;知识心分别,妄想为患,不固执己见为是,故无见取见;知成佛真因,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人,不作无益苦行,无戒禁取见。进修佛法,开拓智慧,以一切智,证真空理,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以自利;以道种智,证俗谛理,留惑润生以利他;以出世间上上智,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证三身。至此法身清净,纯真无妄,摆脱烦恼生死,即得解脱,自由自在。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藏识|儿童节到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巡觅
巡觅|再游灵隐寺,我言即我心
巡觅|下一次来灵隐寺的法缘,在哪一年
巡觅|在岁月的年轮里,散发记忆的香
巡觅|重檐叠幢,仿佛身在净土

☀学处学处|古佛再来的文殊菩萨是如何辅佐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
学处|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聚——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学处|好善无倦,便足够吗——读省庵大师《与茅静远居士书》
学处|华严海会 宝藏灵文——《华严经》殊胜在何处

☀观照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观照|觉得苦瓜苦,是不懂人生的苦
观照|惜福: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观照|不离贪嗔痴,如何得解脱

开示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与人生开示|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诞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制结夏安居,是有种种道理的开示|印光大师:儿童教育读本

一偈一偈|《普门品》——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一偈|《普门品》——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一偈|《普门品》——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什么是十善
常识|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什么要尊称“上下”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常识|入世的精神:布施

☀素食素食|兴味萧然似野僧
素食|一日一素
素食|小满之日苦菜秀
素食|今日一份罗汉菜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中峰明本禅师题赞的《文殊菩萨像》
赏析|白隐禅师画作:临济禅师顶相图
赏析|唐代佛教造像:石佛、菩萨、力士、华严图像
赏析|华严经变相图片段——如来狮子图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历史|佛经翻译时代的分期与制度的变迁——佛教译经制度考(一)

☀阅读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阅读|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各地佛诞习俗了解一下
阅读|丰子恺:山中避雨

☀故事故事|寒山与拾得故事|地藏菩萨亲授《华严经》偈 得免地狱苦果故事|龙宫海藏散天香 觉者诵琅函——《华严经》是如何流通人间的
故事|觉贤三藏翻译《华严》 龙族化身童子供养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
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