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灵隐寺 2024-03-19
地藏菩萨像四幅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汉传佛教中,地藏菩萨与观音、文殊、普贤共称佛教四大菩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为其道场。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萨之名,源自《地藏十轮经》中很有诗意的一句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常见形象为剃发、圆顶,手持如意宝珠、锡杖。如意宝珠寓意众生愿望皆能圆满,锡杖则用来警醒、救渡众生,还能震开地狱之门。

地藏菩萨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敦煌尊像画中,出现在唐朝地藏菩萨像有58尊,五代、宋时期壁画中有10尊地藏菩萨像。其中唐前期地藏菩萨多持宝珠和结印,后随着地藏信仰的深入,造型上有所变化,出现被帽像,手持宝珠和锡杖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地藏菩萨像,犹如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以救济世人之苦为己任,给人以亲切感。

地藏十王图  大英博物馆藏

藏经洞具有纪年的风帽地藏像有四件绢画,时代都集中在北宋。英国藏SP.19北宋建隆四年(963)康清奴所施地藏掌六道图。法国藏(MG17659)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千手观音画下方题记旁有地藏像,侍有道明与狮子。敦煌被帽地藏中其实类型很多,石窟壁画中还有五代第305窟甬道地藏、375窟地藏与十王、379窟具道明题记地藏十王等等之像,西夏154窟地藏像等。敦煌藏经洞白描画稿中也有晚唐五代风帽地藏,还有色绘纸本(P.4070号)与版画印本(P.4515: 5)。从造型组织要素来说,也是从简到繁,既有独身幡画,也有繁复的六道十王等。

地藏十王经变 大英博物馆藏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不少9—10世纪的地藏菩萨图像,从中可以看到地藏形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单尊僧形、朝向结合地狱十王场面的变化(当然头顶风光也跟着改变,看图便知)。

十世纪北宋绢画  地藏菩萨十王图

敦煌莫高窟第17窟出土

绢本设色 规格:138 x 54 cm


地藏菩萨头戴饰金箔的黑色风帽,左手托摩尼珠,右手持金锡杖,身披田相纹袈裟,自在坐于束腰金刚座上,右脚盘屈,左脚垂踏莲台。地藏菩萨身后绘芭蕉及曲折的栏楯,地藏菩萨前有供案,案前蹲踞金毛狮,案旁所立的拱手僧人即是道明和尚。

地藏左侧四位判官,皆戴黑色幞帽,其中三位手中有案卷。图下方绘有十王,面向地藏菩萨而立,九位立于图右下侧,均手执白芴,戴冕着袍。唯五道转轮王立于另一侧,身着铠甲,身后有二罗刹鬼。图右上角绘善、恶二童子,携案卷乘云而来。

十世纪五代时期  地藏十王图及净土图
绢本设色  尺寸:128 x 69 cm

此图内容由二部分组成,上方为净土图,下方为地藏十王图。上方净土图以临池露台代表天宫楼阁。主尊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作说法印。两侧胁侍菩萨为观音、大势至及弟子、天王和伎乐天等。

下方十王图中地藏菩萨头戴紫褐色风帽,垂覆双肩。身披橙红相间袈裟,左手托白色宝珠,右手持锡杖。一脚盘起,一脚下踏,坐于青莲法座之上。头光及背光射出六道彩云,期间有六道众生图像。头光上方绘有彩云,象征菩萨引导亡者往生西方净土世界。前方设供案,案旁道明和尚与金毛狮子相对立于两侧。外侧有手执案卷的善、恶童子,其余人物为十王、手持白笏,其侧各有榜题。此图线条明快严谨,绘制精美,色彩保存完好。

九世纪唐代绢画  地藏菩萨立像幡
绢本设色  规格:63.7 x 17.0 cm

地藏菩萨面相方圆,双耳垂肩,浓眉细目,五官俊秀,神态安详,飘逸洒脱、雍容华贵。年轻俊美的相貌,以柔和的曲线传达出慈悲和哀怜的神情,颇具感官魅力。身着僧衣,佩璎珞项圈及耳珰和手钏,手持净瓶,跣足立于莲花月轮之上。

地藏菩萨来迎幡
幡  彩绘绢本  尺寸:86 x 27.5 cm

这是一幅中国早期的地藏菩萨来迎图,地藏菩萨现比丘相,方面大耳、面庞圆润饱满,神态祥和、法相庄严。身着红色僧袍,手持明珠,佩耳珰、项圈及手镯庄严全身,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地藏菩萨身躯健硕,浑身充满阳光和活力。从衣衫和披帛的飘动及双足前后站立的姿态可以感觉到地藏菩萨驾云而来的动感。


地藏菩萨立像幡
幡  彩绘绢本  规格:67.5 x 18.8 cm

地藏菩萨面相方圆,耳垂丰满,五官俊秀,略带微笑,神态安详,飘逸洒脱。苗条的身材和年轻秀丽的相貌,颇具感官魅力。身着袒右袈裟,配饰耳珰及胸前璎珞饰品,披帛绕臂自然垂下,手托如意宝珠,赤足立于莲花之上,前来接引众生。脚下莲座是左右分开,且颜色和莲瓣均不同,衣裙下摆微微飘动,以强调行云动感效果。

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
彩绘绢本  规格:84 x 53.6 cm

此敦煌绢画是依据佛教经典《佛说十王经》所绘, 中央主尊为地藏王菩萨,披戴风帽、面相圆润、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佩璎珞项圈、手镯等饰品庄严全身。右手持锡杖,左手托明珠,左腿自然垂下,足踏小莲台,右腿横盘,全身呈自在姿安住在法座之上。地狱十王依次分坐在地藏菩萨二侧,每王二侧均伴有善恶童子,法座下方中央有地狱四判官和金毛狮子。依据画面左上角榜题可知,此画是一女弟子为自身而供养的地藏菩萨画像。

太平兴国八年(983)北宋佛画  被帽地藏十王图

绢本彩绘  尺寸:229 x 159 cm

此大型绢画是依据佛教经典《佛说十王经》所绘,画面上端二侧为六道图,是亡魂的归处;依据亡魂生前所积善恶业,在阴间经十殿阎王宣判后的去处。

中央主尊为地藏王菩萨,披戴风帽、面相圆润、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佩璎珞项圈、手镯等饰品庄严全身。手持锡杖,呈自在姿安住在莲花法座之上。地狱十王依次分坐在地藏菩萨二侧。右上方向下为第一殿至第五殿,左侧下方向上为第六殿至第十殿。每王二侧均有善恶童子抱卷侍立。莲座下方中央是道明和尚和金毛狮子,其次下方安坐有地狱四判官。

画面最下方是供养人区域;左侧为引路菩萨,行走在彩云中,侧身作顾视状,左手不持物、右手持幡,榜题“南无引路菩萨”。中央为发愿文共22行,详细记载了供养人及供养因缘、目的及准确时间等内容,十分珍贵。下方右侧即为此画的供养人——宋故清河郡娘子张氏,手捧香炉,装扮华贵,身后有四侍者以示供养人贵族身份。


敦煌北宋绢画
绢本设色  尺寸:76x59 cm

此绢画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窑出土,主尊地藏菩萨自在坐于铺有圆垫的岩石上,带头光及身光,披戴黑色风帽,身披袈裟。左手托火焰摩尼珠,右手持锡杖,右脚盘曲,左脚垂踏于红莲台上。


地藏菩萨像
高106、宽58厘米  绢画

主尊地藏侧身半跏坐,披帽,左手托宝珠,右手外伸(画得很别扭,这恐怕是很少有刊物愿意发表这张图的原因),右上角题“南无地藏菩萨”,下面还有“忌日画施”四个小字。右侧是金毛狮子、道明和尚,道明的上方榜题“道明和尚”;左侧站立执锡杖的武士,上方榜题“五道将军”。下方主榜题已经漫漶,主榜题左侧画一菩萨结跏趺坐,无榜题;主榜题右侧画一女供养人二侍从,榜题“故大朝大于阗金玉国天公主李氏供养”。此李氏是于阗国王之女,嫁给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据榜题,此时已卒,这件绢画为忌日施画,卒年不详。

五代敦煌绢画观音、地藏图
高62、宽54厘米

观音化佛冠,左手持莲枝、右手托花瓶,半跏坐,下方池水中有莲花、童子。地藏倚坐,比丘形,穿袈裟,左手持莲花(宝珠?)、右手抚膝,左右各有一人,应是善恶童子,下方左侧一供养比丘、右侧一男供养人,身后站立一侍童。地藏身后为山峦,在地藏图像中罕见,而在五代宋时期刘萨诃图像中多以山峦为背景。地藏的袈裟和观音的裙子都点缀着精致的花朵,背光、山水等背景描写也相当丰富,注重细部描绘并具有装饰性是本图的一大特点。

唐代观音、地藏组合像比较多,地藏为普通比丘形像。唐后期《道明和尚还魂记》、《十王经》出现后,地藏多是披帽比丘形像,并且观音救阳界苦难、地藏救阴界苦难,分工明确。本图即保留了唐代观音、地藏图像的特征(并列像、地藏比丘形等),也具有晚唐以后出现的善童子、恶童子等地狱图像。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学处|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学处|盂兰盆节供佛及僧 功德利益殊胜难思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观照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联灯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素食素食|解知足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分享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阅读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故事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视频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