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 | 佛教称谓——大师

宗渊 灵隐寺 2024-03-19


在古代丛林中,根据高僧大德修学专长和德行特点,往往对他们有不同的称谓。这些常用的佛教称谓分别有法师、大师、禅师等不同名称。今天略说“大师”。



何谓大师

大师,是指证得初果以上者,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


《瑜伽师地论)曰:“能善教诚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论中又云:“此中大师,即是如来。”


《资持记》曰:“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三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此嘉号,自余凡鄙,安可僭称。”


《本事经》中指出,世间有三种大师。经云:“有三种大师,若出现于世,能利益安乐,天人等世间。一者谓如来,二无学弟子, 三有学弟子,具净戒多闻。如是三大师,天人等应供,能宣说正法,广开甘露门,令无量众生,永尽诸有结,解脱生死苦,证常乐涅樂。...... 如来出现世间,能够弘扬大法,令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令得无量安乐,是众生之师范;阿罗汉(无学)诸漏已尽,具足梵行,向众生开示四谛法,令众生出离生死,得无量安乐,为众生师范;有学弟子,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精修梵行,广学博闻,善解经典教义,开示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得无量安乐。以上三者,称为三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有很多帝王崇信佛教。他们在位期间,对于那些在信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高僧,常会封赐“大师”之号。


其中有的高僧是在世时封赐的,更多的高僧则是在圆寂之后所赐予的“谥号”。


《传灯录 菩提达磨章》云:师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端居而逝,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代宗李唐第九主,谥“圆觉大师”,塔日“空观”。


《大宋僧史略》云: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左街云颢赐为“三慧大师”,右街僧彻赐为“净光大师”,可孚赐为“法智大师”,重谦赐为“青莲大师”是其始也。


历史上有很多高僧,诸如天台智者大师、六祖大鉴禅师等,都是经帝王封赐“大师”之号的高僧。


往期回顾 常识 | 佛教称谓——法师



大师具五功德

大师具有五种功德。《瑜伽师地论》云:于善说法,毗柰耶中,略有五种大师功德。若有大师,具成就者,便能映蔽外道沙门、婆罗门师。何等为五?


一、于诸戒行,终无误失;二、善建立法;三、善制立所学;四、于善建立法,善制立所学中,随所疑惑,皆能善断;五、教授出离。


大师五种功德,是指作为大师应当具备的品格或条件,即大师应戒行清净,善于学习,体悟佛法,并运用所学佛法,辨别教法的真伪,为信众解答在修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向信众教授出离苦海的方法。



佛所制定的戒律以及佛法,常被称为佛灭度之后的大师。《佛遗教经》 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


“波罗提木叉”,汉语意为“别解脱”,是佛教戒律的总称。佛陀认为,在自己灭度之后,后世佛弟子如果能够尊重修学戒律,就像在黑暗中遇到明灯,又像穷人下子获得很多珍宝。因此,佛陀说戒律是后世佛弟子的大师。



在佛教流传过程中,“大师”之称谓,由神圣的尊称,逐渐演变成对那些通晓佛教教义,并且具有盛德之人的通称。


比如,明末高僧真可,人称紫“紫柏真可大师”;云栖株宏,信众尊为“莲池大师”。近现代佛教界有很多被称为大师的高僧,诸如太虚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等高僧,都是深受大众拥戴的佛门大师。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 喜迎八方游客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 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 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 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 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华严经》所在之处 即诸佛所在处

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 启建

灵隐寺僧众6月6日起结夏安居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者


☀华严智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当净其意如虚空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信为道元功德母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不可缺福德资粮

清净一切善业力

亲近善知识 具足弟子相

平等饶益 一切众生

中道了义之法与行为

普遍供养诸如来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善用其心 则获一切

随众生住 恒不舍离

依善知识 修诸善法

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守护清净戒 开发菩提本

勤求妙法 常无厌足

恒不忘失菩提心

内尽诚心 外精供事

惭愧功德备 日夜增善法

观一切法 皆从缘起

编辑 | 妙莲

美编 | 璐希

责编 | 慧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