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灵隐寺 2024-03-19




法水长流颂千秋

灵鹫飞来觅故影






《翠微亭》

——[宋]张履信

朝朝鸟北去 夜夜鸟南归

所谋在一食 所息在一枝

人生竟何得 与鸟同此机

身世与思虑 泉石良自怡

月上飞来峰 更谁登翠微

——摘自《武林灵隐寺志 卷八》



《韩蕲王翠微亭石刻》诗偈

清代 赵函


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

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

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

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

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

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

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

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

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憔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

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在杭州灵隐,探寻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不可不说南宋时期的主旋律——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事之秋的南宋,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他们肩负起保家卫国、捍卫华夏文明的历史使命。今天说一说灵隐飞来峰的翠微亭。


浩然正气 · 长存世间

沿灵隐飞来峰冷泉溪旁刻有“飞来峰”题刻的小路上山,在北麓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即为中国十大名亭之一的翠微亭。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一时群臣良将义愤填膺。


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当着秦桧的面责问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结果,韩世忠被解除了兵权。从此他常头戴一字巾,足跨小毛驴,自称清凉居士,浪迹于西湖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一日,韩世忠登飞来峰,来到北宋钱塘人给事中唐询所建“紫微亭”旧址。韩世忠由峰名“飞来”,想起飞来横祸,由“紫微亭”想起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于岳飞遇难后的第66天,即绍兴十二年(1142)三月五日,在飞来峰半山腰上,仿池州翠微亭建造此亭。


当时,韩世忠不敢说是为了纪念岳飞而造,命儿子彦直在亭边的石崖上刻下四十八个字的题记。


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曰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写彦直书。


▲飞来峰《韩世忠翠微亭题记》(局部)


这个题记,至今仍可在亭旁的石壁上隐约可见。题记表明韩世忠建亭的目的是为了悼念岳飞。


从韩世忠建亭题记时间来看,和岳飞被害只相隔了六十六天。如果减去韩世忠选址建亭的施工时间,相隔时日更短。这不是巧合,也不是韩世忠一时心血来潮,仅为有个"游息之所"而匆忙建亭。    


其次,翠微亭亭名直接取自于岳飞的《登池州翠微亭》。岳飞的那首诗这样写道: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的诗写于战事繁忙之时,说自己征衣满沾尘土,忙中偷闲来寻访池州翠微亭,有一种百忙中小得松驰的轻快情趣,又表达了他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韩世忠用"翠微"名亭,表面上似乎套用岳飞诗意,言征战告一段落,可以有闲情逸志游玩山水,所以要建一"游息之所"。其寓涵的却是隐隐悲愤:这"尘土满征衣",战功卓著的岳飞,你的"还我河山"之志未遂,却不幸被害,如今只有"归" 土入穴,永远与你所热爱的好山好水为伴了。同时,我们还可以体味到韩世忠那种国破山河碎而良将却被迫"游息",放迹于山水之间的感慨。    


韩世忠在题记中写建亭的目的是"为游息之所",似乎并无别的什么深刻寓意,但是却又紧接着补上一句"待好事者"。一处简简单单的游息之所本来是让游人登山时歇息所用,并没有什么"事"可"好"?


可见韩世忠别有言外之意。实际上是希望后世有"好事"之人,仔细琢磨亭名的含义和他建亭的目的,从中体会他的曲衷。


当人们今天踏上这个亭子时,不再仅把"翠微亭"看作休息的地方,均会不自禁地缅怀起岳飞和韩世忠,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就真正成为"好事者"了。


值得一提的是,《韩世忠翠微亭题记》这块摩崖题刻,被金石家视为珍品。它高二尺一寸,宽三尺,笔力厚实稳健,正气凛然。而这块摩崖的书写者是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当时他才十二岁。

翠微亭被列为中国十大名亭之一。1927年,灵隐寺主持慧明法师重修此亭。解放后,翠微亭进行过多次维修。


翠微亭有二块横额:一题“翠微亭”。另一题“岿存岳峙”。


岿存:岿然独存。是指经过变故后唯一存在的人或物。岳峙:如高山耸立。赞扬岳飞的气节和功绩。

“岿存岳峙”旁有小字加注:“翠微亭乃宋韩蕲王所建也,于今七百有余年矣。亭馆坍毁,就其故址重建,庶岿然尚存,与岳庙对峙。西子湖头,双忠宛在,长留古迹于不朽云。丁卯吴兴王震”。


翠微亭旁,山径旋绕,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沉静中透着悲壮。正面亭柱有夏鼐题写楹联:

路转峰回藏古迹

亭空人往仰前贤


楹联有斯人已去,空有感慨的惆怅。当年的金戈铁马已随雨打风吹去,山下的溪水依然流不尽过往的岁月,只有灵隐寺的袅袅梵音,时时发出激昂的誓愿。


夏鼐(1910-1985)

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翠微亭四旁亭柱另四幅楹联

楹联一

回钟宕漾融闻性

幽翠玄微印觉心

——太虚大师题


“闻性”与“觉心”是佛学语汇。

闻性:即人的听觉性能。觉心:即心灵的感觉。融闻性:内心融合了那回荡的钟声。玄:深邃莫测。微:微妙难言。


这幅楹联是说:听闻山中的钟声和景色,能启发人的佛性。此联向人们传递了微妙佛法:耳之所闻,目之所及,皆可悟道。


太虚大师(1890-1947)

法名唯心,字太虚,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民国佛教教育第一人。

楹联二:

孤亭似旧时 登临壮士兴怀地

鹫岩标远胜 翻动平生万里心

——黄文中题


黄文中(1890-1946)

字正心,一代楹联大家。他为杭州西湖景观题有多幅名联,飞来峰春淙亭、壑雷亭均有他的楹联。黄文中借韩世忠所筑亭台,追怀岳飞,题写此联,笔力千钧,豪气凛然。


楹联三:

飞鹫何来 佛国有缘留净土

骑驴且去 湖山无恙付斜阳

——陈训正题


陈训正(1872-1944)

字纪怀,号玄婴,浙江余姚人。陈布雷之堂兄,著名革命党人、同盟会元老、文化名人、报业家、教育家。民国时曾任上海商报社社长、杭州市市长。


楹联四

万壑松风和涧水

千年豪杰壮山丘

——魏敷滋南芳甫题


魏敷滋(1897-?)

字南芳,甘肃皋兰人,民国时期军人,曾任青海省青海省政府军事处处长、交通委员会委员、财政厅长。


翠微亭上楹联,寓意深远,分别以不同书法刻写在八个石柱上,寄托了后人对岳飞、韩世忠的仰慕和敬意。



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佛教:义不容辞 保家卫国

两宋之交,战乱频繁,不少佛教界人土不忍看生灵涂炭,本着仁爱之心,为国出谋划策,承担世俗事务,劝动地主豪门出钱粮以助国家大业,费尽心思,不辞劳苦,对经济民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八》宝觉法道法师传记载:“东京留守宗泽承制。命师(法道法师)住左街天清寺。补宣教郎总管司。参谋军事。为国行法。护佑军旅。师往淮頴。劝化豪右。出粮助国。军赖以济。后奉诏随驾。陪议军国事。上欲加以冠冕。师力辞。诏加圆通法济大师。”


▲《咸淳临安志》西湖图


▲灵隐祖师大慧宗杲像


《咸淳临安志》记载:“中兴张九成与为方外交,秦桧疑其议己言者,论为诽谤朝政,动摇军情。九成唱之,宗杲和之。


南宋,灵隐寺的祖师大慧宗杲本着一腔爱国之心、与为官不附权贵的侍郎张九成交好。时秦桧当道,力谋与金人议和,张九成为朝中之主战派。秦桧大权在握,竭力斩除异己,宗杲禅师受到奸臣秦侩的嫉恨,不得幸免。


奸臣秦侩给宗杲禅师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说其动摇军情。宗杲仍然不改初衷,积极关心国事。绍兴十一年五月,宗杲禅师被褫夺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绍兴二十年,贬迁至梅州(今广东梅州),其地瘴疠物瘠,宗杲禅师随行百余人,毙命者过半,然宗杲禅师犹以常道自处,怡然不忘初心,化度当地民众。


绍兴二十五年,宗杲禅师遇赦,翌年复僧服。二十八年,奉敕住径山,道俗慕归如旧,时有'径山宗杲'之称。绍兴三十二年,孝宗赐以"大慧禅师"之号。


▲飞来峰翠微亭旁的清代铁塔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巡觅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学处

学处|释迦牟尼佛如何报答亲恩

学处|学佛的目的

学处|水陆法会为什么要持续七天

学处|《心经》的“心”字如何理解?


☀观照

观照|修行者定中见佛是自己的幻梦吗——鸠摩罗什三藏这样答复慧远大师

观照|关于抄经:沐手恭书二三事

观照|学佛常常遇到障碍怎么办

观照|九月初九正重阳 佛陀以偈劝孝养


☀开示

开示|来果禅师: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

开示|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开示|印光大师:以真俗二谛破除执见

开示|倓虚法师: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故能寻声救苦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布施平等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布施平等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②

☀物语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

常识|内坛为什么要结界

常识|水陆法会请上堂时都礼请了谁 这些画告诉你

常识|水陆法会的殊胜缘起

常识|三十七道品——四如意足


☀素食

素食|圆瑛法师:众生皆有佛性,庆贺宜用蔬食

素食|求于法味

素食|夕餐秋菊之落英

素食|饥则吃饭,寒则添衣


☀分享

分享|爱心素月祝福长

分享|藏经楼上晒经书

分享|身心的交付

分享|闻佛名号 至心称念


☀赏析

赏析|珍贵老照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石窟

赏析|摩诘居士王维的画

赏析|高丽水月观音菩萨像

赏析|清代木版画册:观音慈容五十三现


☀历史历史|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历史|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历史|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历史|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阅读阅读|叶圣陶:两法师
阅读|敦煌壁画里的重阳节
阅读|菩萨何不现身今时
阅读|倓虚法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故事故事|佛门孝子玉琳琇国师度化母亲
故事|尸毘王代鸽割肉饲鹰
故事|我以无畏施 且可安汝意
故事|悉婆利王子住胎七年

☀视频视频|千载胜缘逢盛世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遇赦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投宿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方长不折

编辑|妙莲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