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7——松节


编者按

在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等松树的生长过程中,在枝干上会长出结节,或者因生病而生长出瘤状物,这就是中药松节。松节同样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功效,那么它与其他的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物有什么不同呢?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6——伸筋草、寻骨风


松节 


内壮气血松枣茶

 

有个女娃子本身就贫血,她非常容易感冒。每次感冒,人家是肌表痹痛,她是骨节里头都痛,就像月子病风湿痹痛一样,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都很难恢复过来。而且她这个感冒越吃消炎药越打吊瓶,骨节痹痛就越难受,喝点姜枣茶才会好点。但纯用姜枣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啊,她便找了医生。医生说,你这是脾虚,正气不足,于是建议她吃玉屏风散,稍微不怕风一点,但还是每次感冒必筋骨痹痛,非常难受,于是她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她嘴唇偏白,双脉濡缓,便说:指月,这玉屏风散思路怎么样呢?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讲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她这脾虚贫血怕风冷,卫外失司,完全源自于中焦气血生化乏源,所以用玉屏风散,内壮外托,思路好像没错。

 

老先生说,如果是邪在肌肉层面,感冒时只是肌肉酸痛,那可以用玉屏风散作平时保健之用,可每次感冒必痛入骨髓,这已不是简单后天脾虚生化乏源,而是先天肾亏,造血不够。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用松节大枣茶,配合归脾丸试试。

 

这女孩子就按老先生说的喝了药,晚上睡觉特别好,自此以后很少感冒,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润,也没那么怕风了。偶尔有一两次感冒,发作都很轻,几天就过去了,根本没有像以前那样,骨节都痹痛。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难道松节大枣茶比玉屏风散还厉害?老先生说,不是谁更厉害的问题,而是谁更对证。

 

小指月说,爷爷的意思是先天肾精不足,就容易招致是风湿入骨,这些入骨的风湿,便会影响骨髓造血,如果不把这些风湿疏散掉,那身体气血就很难真正内壮起来。

 

老爷爷点点头,示意指月再说下去。

 

指月说,松节能祛除骨节风湿,又能疏通经络,这样归脾丸还有大枣的气血很快就补进来,使筋骨血充气足,脾胃化源充沛,身体就慢慢内壮起来。

 

老先生笑笑说,还有一点,这松节你看到没有,松脂非常多。树之膏脂,通人体之膏脂。这松节就像石油燃油一样,是所有树木里头烧得最耐久的,火也最厉害的,你想想人体哪个地方烧出来的阳火最厉害,最能够温暖周身?小指月说,当然是命门之火了。

 

老先生说,没错,就像肉桂可以打开命门,松节也可以助命门之火力,使之燃烧耐久,就像往灶里添柴火一样,你添的柴火如果是高质量的,那燃烧起来的必是熊熊烈火,周身温暖,气脉通畅。

 

小指月说,难怪爷爷说阴虚血燥的人要少服用松节,因为松节有温燥能助燃之性,所以爷爷加了大枣去柔缓它,这样松枣茶燃烧的后劲就更耐久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很多虚人你不单要看到后天脾胃虚,还要看到他深层次的先天肝肾虚。为什么虚呢?如果有风寒湿痹阻在筋骨里头,你不把它们发出来,气血就永远不能内壮。就像你的泉眼被枯枝败叶塞死了,你不把这沟渠挖通开来,如何有源源不断的泉水。

 

所以医生不是营养专家,只知道给病人补充营养,施给病人粗糙的补益之药,而是善修理的能手,把阻障在筋骨里头的风寒湿这些枯枝败叶,拨弄开来,这样气血源源不断能够生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内壮之道。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朱良春:油松节固卫生血

 

油松节乃松树枝干之结节,苦温无毒,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故习俗多视为痹证及伤科之良药,凡历节肿痛、挛急不舒,或跌仆损伤所致之关节疼痛、肿胀不适,多有效验。

 

朱老揣摩前贤论述,采用民间秘验,长期研索,发现本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赢损沉疴,大有恢复之功。

 

陶弘景谓本品“主脚弱”。李时珍阐发其义日:“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诸病宜之。”《分类草药性》指出它有“通气和血”之功,说明本品不仅祛风蠲痹,抑且具有强壮补益之功效。

 

朱老经验,认为油松节能提高免疫功能,对体气虚弱,易于感冒,屡屡感染者,每日取油松节30克、红枣7枚煎服,连用1个月,有提高固卫御邪之功,能预防感冒之侵袭,赞之为“中药丙种球蛋白”,验之临床,信不诬也。

 

对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加用本品2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强宁嗽止咳之功。

 

慢性肾炎尿蛋白长期不消,而体气偏阳虚者,用本品30克,配合生黄芪30~60克(黄芪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则效不著),党参、菝葜各15克,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坚持服用,多能逐步恢复。

 

凡贫血患者,三系减少,或仅血小板减少者,朱老每以油松节、鸡血藤、牛角船、仙鹤草各30克,补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红、白细胞及血小板之功。

 

张姓患者,女,54岁,工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五年余,迭经中西药物治疗,终未瘥复,血小板常逗留在2.5万~4万之间,牙龈渗血,四肢紫癜,此伏彼起,关节酸痛,头昏肢软,纳谷欠香,怯冷便溏,苔薄质淡,脉细软。

 

新病多属实属热,久病则多为虚为寒,朱老辨为脾肾阳虚,气不摄血所致,治当培益脾肾,补气摄血。用上五味加益气血的党参、黄芪,温补脾肾之阳的仙灵脾、炮姜炭、炒白术。连服10剂,血小板升至9万,精神较振。紫癜逐步减少,已不续透。嘱续服8剂,症情稳定,紫癜未续见,乃以丸剂巩固善后。晨服人参养荣丸,晚服归脾丸,每次6克。随访半年,紫癜迄未再作。

 

对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于归脾汤中加用油松节30克,多可增强宁神安眠之功。

 


松节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之,经过选择修整,晒干或阴干。

【炮制】擘碎,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待软切片,晒干。或浸泡后置蒸笼内蒸透,乘热切片。

【性味】苦,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大骨节病,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醋等。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炒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香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生姜(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生姜(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荆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防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羌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白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细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藁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苍耳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辛夷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葱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鹅不食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薄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牛蒡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蝉蜕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菊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蔓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升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葛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淡豆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浮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9——木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0——石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1——寒水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2——知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3——黄芩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4——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6——龙胆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7——秦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8——苦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9——白鲜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0——金银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1——连翘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2——穿心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4——蒲公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5——重楼(七叶一枝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6——土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7——鱼腥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8——金荞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9——败酱草、大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0——射干、山豆根、马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1——青果(橄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2——木蝴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3——白头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4——马齿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5——鸦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6——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7—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8—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9—熊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0—绿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1—生地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2—玄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3—丹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4—赤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5—紫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7—青蒿、白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8—地骨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9—银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0—胡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1—芒硝(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2—芒硝(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3—番泻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4—火麻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5—芦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6—大黄(1)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6—大黄(2)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8—大黄(3)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0—大黄(5)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1—郁李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2—甘遂、大戟、芫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3——商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4——牵牛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5——巴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6——独活1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7——独活2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8——独活3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9——千金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0——威灵仙1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1——威灵仙2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2——威灵仙3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3——川乌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4——蕲蛇、乌梢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5——木瓜、蚕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6——伸筋草、寻骨风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10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已满500人,还可以进3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小编温馨提示:由于现在微信改版,请您看完本文章,点击好看!可以使本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而且您无意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举手之劳,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