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趣的视角”专题9:视角在习作中的运用(一)

李祖文 我是李祖文 2022-03-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点击下方蓝字可查看☟☟☟

“有趣的视角”专题1:“我”的视角

“有趣的视角”专题2:“他们”的视角

“有趣的视角”专题3:为什么要用这些视角?

“有趣的视角”专题4:“你”的视角“有趣的视角”专题5:如何来使用这些视角(一)

“有趣的视角”专题6:如何来使用这些视角(二)

“有趣的视角”专题7:古诗中的视角

“有趣的视角”专题8:你会用“你的视角”表述吗?



孩子们,我知道这个专题我们学得有些辛苦。为什么呢?或许就像我们同学说的那样,总在片段练习,总在写这个,写那个的。本来我们大都不喜欢写东西的,我们习惯说来说去的。但为什么这个单元我们要用“变换视角”的方式来学习这个单元呢。


其实,孩子们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单元的组成: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三人称

第11课《军神》第三人称

第12课《清贫》第一人称


同时我们也讲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之所以分为“一”和“二”,是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个人物的不同身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语言。其实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看待一个人物应该从什么视角去感知他们。


孩子们,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单元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两个要求: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一个是阅读的目标,一个是习作的目标,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动作描写我们知道,语言描写我们知道,神态描写我们也知道,但是要通过这些去看人物的内心,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些人,都是伟人,都是我们景仰的人,我们且不说毛泽东主席,我们就来说说刘伯承和方志敏。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


你看,他们两位加上毛泽东主席都是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想走进他们的内心是有困难的。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把我们自己当成中间的人物呢?或许就可以慢慢的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我们就会想:“我”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这样想了,于是我做出了什么表情和动作?我会讲什么话?为什么这些话才是合适的?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在替文章中的人物在想,在考虑。


同样的道理,我们面对一张陌生的图,一个处在陌生环境,我们该如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走进这幅图呢?



我们还是再来看这幅照片,我们不要嫌麻烦,而是我们得知道如何去看。


前两次,我们用了聚焦的方式,从“美国士兵”和“小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开始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不过,我们现在如果从旁观者角度,也就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到底要怎么看呢?虽然我们做了这样的提示:


描写地点环境(这个地方如何,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事)

描写每个人的语言对话(如果有的话)、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有选择的侧重重点来写(选择一两个人,特别是士兵、小孩)


或许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提示,其实我们现在来看这张图,这是一张很矛盾的图,为什么要说有矛盾呢?


人本来应该在陆地上的,而不应该在水里,况且还是脏水中。


士兵拿着枪,本来应该是对着这些难民的,但却将枪对着空中,自己在往前方看,在沉思。


图中所有的人都没有对视,即便是小孩子,只是望着士兵,没有人相互看着对方,各自在做各自的事情。


如果这样来看,这张图就很奇怪了,是不是这样?这样一张矛盾的照片,你有没有写出来呢?


下面我们还是来欣赏两篇文章,一边听一边想,我们自己的文章该如何修改?看能够借鉴到一些东西。





文章念完了,或许不完美,也不一定有你自己的好,但是你有没有借鉴到一些东西呢?今天的作业就是修改这篇文章,修改的时候还是需要大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同时还要想想我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解决这些矛盾?


人本来应该在陆地上的,而不应该在水里,况且还是脏水中。


士兵拿着枪,本来应该是对着这些难民的,但却将枪对着空中,自己在往前方看,在沉思。


图中所有的人都没有对视,即便是小孩子,只是望着士兵,没有人相互看着对方,各自在做各自的事情。

往期精热文

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

“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

《今年的端午节》写作工作纸

成不了你的骄傲,但愿你一生快乐——写给小学毕业的女儿

研究•借鉴•应用——浅谈香港习作工作纸在大陆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教材or教阅读——从香港王清凤老师的教学设计想到的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及日积月累”过关拼音版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生字词、日积月累过关拼音版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眼中的香港基础教育

五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可下载电子版)

跟着新闻学语文6:我们眼中的城市是这样的

跟着新闻学语文7:我们的研究报告

传统小说的魅力10: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