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一)

灵隐寺 2024-03-19


菩萨

人见如来弹斥偏小①,赞叹大乘,知菩萨道所当行矣;然不审其实,而徒假其名,为害滋甚。是故“未能自度,先能度人”者,菩萨也;因是而己事不明,好为人师,则非矣!六度齐修,万行兼备者,菩萨也;因是而专务有为,全抛心地,则非矣!无恶名怖②,乃至无大众威德怖③,坦然自在者,菩萨也;因是而闻过不悛④,轻世傲物,则非矣!即⑤杀为慈,即盗为施,乃至即妄言成实语,种种权宜方便⑥,不可以常情局者,菩萨也;因是而毒害劫夺欺诳,甚而破灭律仪,拨无因果,如古谓“饮酒食肉不碍菩提⑦,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则非矣!此则徇名失实⑧,不善学柳下惠⑨,而学步于邯郸⑩者也。大道无成,业果先就。慎之慎之!


注释


弹斥偏小:指摘排斥小乘的偏空、自利,其旨在导小乘,使其耻小慕大,趋向大乘。


恶名怖:见道以前所起的五种怖畏(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之一。此五种怖畏,于菩萨入初地时即远离之。恶名畏,谓初学者为化众生而同入酒肆(酒店),却无法安行自若,犹惧他人讥谤故。若大菩萨证果之后(初地以上),以同事摄诸众生,逆行顺化,屠坊酒肆,无往不可,所以安行自若也。


大众威德怖:谓于众多之人或威德之人前,恐惧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新译《华严经》卷三十四云︰“此菩萨得欢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何以故?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自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我所志乐,一切世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



:音“圈”,悔改。


:和融,不二,不离之义,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即杀为慈”乃至“即妄言成实语”,系指五恶与五善相即不二之意,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


权宜方便:菩萨了知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性本空寂,因此能善巧方便,于诸有情,或于圣教有未入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乃至诸戒律仪,受持毁犯,种种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利益,是为方便善巧。《华严经探玄记》曰:“梁论戒学中释甚深云:菩萨由如是方便胜智行杀生等十事,无染浊过失,生无量福德,速得无上菩提。要大菩萨堪行此事。此有二种:一实行,二变化。实行者,了知前人必应定作无间等业,无别方便令离此恶,唯可断命使不作恶。又知此人若舍命已必生善道。又菩萨自念,我行杀业,必堕地狱为彼受苦,彼虽现受少轻苦恼,来世必受乐果报也。”


饮酒食肉不碍菩提:宋代永明延寿智觉禅师云:“近嗟末法,不明佛意,诳说禅宗,惟学虚头,全无实行,步步行有,口口说空,自不责己,业力所牵。复教人拨无因果,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地狱,业尽复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



徇名失实:同“泥名失实”,拘守空名,不求实际。,音“训”,依从。


柳下惠:春秋鲁大夫展获,字季,又字禽,食邑(封地)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孟子·万章下》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相传柳下惠夜宿城门,遇一无家女子,恐其冻伤,而使坐于己怀,以衣裹之,竟宿而无淫乱行为。后以“柳下惠”、“坐怀不乱”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学步于邯郸:战国时期,有一燕国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好看,于是跋涉千里来到邯郸。他在大街上,学着来往人群走路的样子,一下学这样走,一下学那样走,最后什么都学不会,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方式全忘了,只能爬回燕国。后以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本事。



译文


有人见经文中如来弹呵二乘的偏空,斥责小乘的自利,极力赞叹大乘,因而知道菩萨道是所当行的;可是如果不详细了解菩萨的实质,而徒藉菩萨的美名,所产生的危害将会更加严重。比如“自未得度,先能度人的人,这是菩萨。”若是有人凭藉此语,自己的生死大事尚未明了,却偏好为人师,这便是自误非浅!又如“能六度齐修,万行兼备,这是菩萨。”若是以此言作依据,汲汲致力于有为法,而完全放弃心地工夫,则是徒劳无益!“无恶名怖,乃至无大众威德怖,坦然自在的人,这是菩萨。”若是借此语为据,听闻过失而不思悔改,养成轻世傲物的习气,这是顽梗不化!“即杀为慈,即盗为施,乃至即妄言成实语,种种权宜方便,不可以常情拘束的人,这是菩萨。”若是据此妄行毒害、劫夺、欺诳众生之事,甚至破灭律仪,拨无因果,如古人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更是大错特错!这些都是徇名失实,不善学柳下惠,反而变成邯郸学步之人,以致大道无成,业果先就。谨慎啊,谨慎!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学处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观照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开示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联灯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素食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分享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赏析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阅读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故事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故事|路要自己走

☀视频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