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构加速,分化加剧——信用债2021年中期投资策略(姜珮珊、王冠军、张紫睿)

姜珮珊等 珮珊债券研究 2022-06-17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要:

市场速递:信用风波下,信用分层明显利差方面,信用利差逐步回落,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仍宽。融资节奏方面,今年1-5月信用债净融资额为5902.4亿元,同比减少1.99万亿,整体来看,1月为上半年净融资小高峰,5月融资转紧明显。
城投债:监管紧周期,区域差异加剧1)监管紧周期:2021年4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财政紧平衡状态,重申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政府稳杠杆趋势有望增强,城投监管进入紧周期。2)城投区域分化加剧。债务负担重、财力差、金融资源不佳的地区受政策收紧影响更大,在向下挖掘增厚收益的同时,仍需注意防范尾部风险。另外,虽然城投平台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短期内对于一些产业化程度高,政府信用绑定程度大幅下降的主体也要多加以关注。
地产债:立标杆控债务,主体分化拉大1)融资环境先松后紧,融资成本普降但分化明显。未来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关注只增不减,我们认为房企会采取诸如加快销售回款、放缓拿地等更多方式来压降融资成本,满足监管要求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2)房企多种方式改善三道红线债务指标。档位有所改善的房企有23家,占比41.71%,档位维持的也有27家,占比48.21%,仅6家档位有所恶化。3)本轮债务分档控制对个企影响差异较大。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博弈,行业龙头实则受益,可适当拉长久期。
过剩产业:谋定而后动,做加法配置1)煤炭行业:结合当前煤炭行业较高景气度,叠加煤炭行业债务到期高峰压力已过,此外地方省级政府背书力度空前,在观察银行等大资金动向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加法配置;2)钢铁行业:关注企业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和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建议配置经营性现金流充沛,债务率低的国企主体。钢企产业集中度距离整合目标尚远,预计未来整合会持续开展,可以关注相关投资机会,尤其是具备龙头整合能力的大型主体。
信用加速重构,回归个体信用。1从流动性角度看,宽信用转为稳杠杆,货币难紧也难松;从信用风险角度看,企业部门加杠杆累积的风险或在未来几年释放,边际上的变化可能带来风险的暴露;2)信用加速重构下,做攻势防御。可适当考虑做平短端曲线,短久期信用利差性价比偏低。3)碳中和方面:清洁能源、新能源车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相关行业发债龙头主体。4)乡村振兴政策频出,相关专项债发行。短期看,利好融资受益主体;中期来看,耕地资源、碳排放资源丰富的省份可能会有相关增量收益。

--------------------

1. 市场速递:信用风波下,信用分层明显

1.1 信用利差逐步回落

受债市情绪影响,信用利差于去年年底逐渐攀升。今年1月上旬信用利差自高点逐步回落,截至5月末,高等级信用利差已恢复至较低水平。

1.2 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仍宽

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以来,永煤事件对债市情绪的催化拉高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利差出现小高峰。2月起市场情绪有所修复,等级利差回落,期限利差在短暂收窄后回升,低资质、长久期品种表现较弱,目前来说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仍宽。

1.3 债市一级融资转紧

疫情缓解后,信用债发行回归常态化。今年1-5月信用债净融资额为5902.4亿元,同比减少1.99万亿,1月融资环境相对宽松,而后逐渐收紧,净融资额于今年5月转负。弱资质主体融资受限,民企融资能力在永煤事件冲击后有所修复,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来看债市一级融资方面,1月为上半年净融资小高峰,5月转紧明显。

1.4 评级上调数量大幅下滑

主体评级调整减少。21年1-5月共有34家主体被下调评级,同比减少3家,有16家主体评级上调,较去年同期的85家大幅减少。城投债、产业债评级调高主体数量均大幅下滑,评级调低主体数量变动较小。

1.5 信用冲击下违约频发

今年1-5月,已有违约债券104只,较去年同期增加26只,涉及债券金额同比增加22.3%。违约事件集中于2-3月发生。近来几大信用事件冲击导致违约频发,个别主体关联主体数量较多、涉及债券金额较大,对债市形成了一定冲击。

2. 城投债:监管紧周期,区域差异加剧

2.1 城投债监管进入紧周期

城投债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博弈,按照前几次周期时长来看,均不超过3年。现在明显进入新一轮的政策收紧周期,2021年以来,政策边际收紧,官方频频提及“稳杠杆”、“加强债务管理”、“财政紧平衡”等,国资委“点面结合、长短结合、防禁结合”,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2.2 五号文解读
2.2.1 财政紧平衡,政府稳杠杆
财政紧平衡压力渐显,五号文引发关注。2021年4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加之预算管理中存在统筹力度不足、政府过紧日子意识尚未牢固树立、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当前财政紧平衡的状态,并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风险管理防控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未来预算管理的重点改革措施。
今年经济有所好转的背景下,政府稳杠杆的趋势会继续加强。这点在之前的会议报告中都有所体现,此次文件出台也是对之前提出的规划进行细化。2021年3月15日,国常会就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财政部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也提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作为红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2.2.2 财政逆周期属性,政府债发行更合理

《意见》强调“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杜绝脱离实际的过高承诺,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预期;安排财政赤字和举借债务要与经济逆周期调节相适应,将政府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预留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政策空间。”我们认为以往靠基建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逐渐转变。

《意见》强调“根据预算收入进度和资金调度需要等,合理安排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和节奏,节省资金成本。”2020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就提到类似要求,其中提到“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发债进度要求、财政支出使用需要、库款水平、债券市场等因素,科学设计地方债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窗口,适度均衡发债节奏,既要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又要避免债券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2.2.3 重申地方融资平台规范化

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的表述并非首次,长期来看是未来确定方向,中短期需平滑过渡。此次《意见》出台,只是大环境下规则细化,针对十四五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所制定的进一步规划。类比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也是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新《预算法》的细化。此外,对于失去清偿能力难以界定,一般企业的资不抵债可能对于城投平台并不适用;其次剥离政府融资职能,需要先把地方政府的应收账款化解和置换掉,难度较大,短期很难剥离清楚。

2.3 隐性债务:严控增量,化解存量
政府债务增速缓慢上升,降杠杆压力较大。从财政部官网披露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来看,显性债务增速不减,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同增20.44%。
隐债规模远高于显性债务,增速较19年略微上升,地方债务压力凸显。我们统计了公布了20年报数据1978家发债城投(剔除了母子公司关系下的子公司),对有息债务进行累加后,并扣除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估算结果显示,2020年底隐性债务规模达到39.44万亿元,同增11.32%。根据IMF估算,2020年我国有可能被确认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额外债务为39.29万亿元,与我们测算的相近,另外与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指导基金相关的额外债务为9.37万亿元,IMF估计的隐性债务合计为48.66万亿元。

在整体防风险的基调下,对于隐性债务严控增量,逐步化解存量的政策方向不变。

1)政府层面: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

2)平台层面: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3)市场层面:防风险要杜绝脱离实际的过高承诺,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预期。同时意见强调“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到“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是今年财政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

城投短期内依旧是以借新还旧为主,以时间换空间,争取未来化解时间。存量上可进行债务结构调整(以长换短、低成本置换高成本)、整合平台、限制融资成本线等诸多办法增强融资信用、减慢利息积累,另一方面努力维持城投信用、保持再融资畅通,比如通过地方担保公司、当地实体企业进行担保增信,完善城投债务监测、加强与市场金融机构沟通、避免爆发负面事件,成立化解基金、平滑基金等。

2.4 市场情绪偏谨慎,区域分化愈加明显

回顾各地区城投债利差走势,其实自2018年开启隐性债务去化,各区域资质已经开始分化,去年永煤事件之后,市场风险偏好急速降低,情绪缓慢修复但仍然脆弱,投资人用脚投票,区域分化更加明显。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利差继续走阔,显示市场已经开始将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并加入风险溢价需求,未来省份内部和不同主体之间也会进一步分化。

2.5 各地债务压力分布不均

从债务压力角度看,关注青海、贵州、辽宁、内蒙古债务率靠前的地区风险。从财政支持变化角度看,去年地区财政受疫情冲击较大,本身实力比较薄弱的地区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或有减弱,另外不排除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获得政策红利,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的可能性。

细化到各地级市债务情况,我们分别测算了2020年300+地级市显性债务率和包括隐性债务的总债务率。采用地级市债务率(显性债务)=政府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级市债务率(显性+隐性债务)=(政府债务余额+城投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部分地区显性债务率超过100%,内蒙古、贵州、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债务率整体较高。

2.6 资产荒下的城投挖掘

从再融资顺畅度看,今年以来城投债发行量缩减明显,城投发债募集资金高比例用于借新还旧(高于七成),且偿还债务不限于债券,说明不少城投在用较低成本的债券融资置换,考虑到下半年城投债务再融资压力仍然较大,对市场认可度较低、今年融资环境下城投债发行依旧偏少/困难的地区,比如东北三省、贵州、内蒙古、天津等地,以及城投非标违约频发的地区,要保持警醒。

城投区域分化已成为市场一致预期,同时我们认为今年处于城投结构性去杠杆阶段,一些债务负担重、财力差、金融资源不佳的地区受政策收紧影响更大。

目前市场风险偏好略有修复但仍然处于偏低水平,机构抱团城投、高等级信用债现象明显,同时多重压力带来目前债券池优质资产减少,供给不足。供需错配下,高等级信用债品种利差收窄,小型资产荒渐显,投资人在向下挖掘增厚收益的同时,仍然要注意防范尾部风险。

另外,城投平台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虽然目前来看不用过于悲观,但是政策一次次重申未来要切割平台与政府的信用关联,也反映了监管对市场的预期引导。短期内对于一些产业化程度高,政府信用绑定程度大幅下降的主体也要多加以关注。

3. 地产债:立标杆控债务,主体分化拉大

3.1 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投资情况

2021年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21.6%,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合计累计同比达到35.2%。受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低基数效应带来21年前期开发投资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后续基数效应降低,开发投资增速将会回落。

3.2 融资环境先松后紧,融资成本普降但分化明显
在去年先松后紧的大环境下,后期房企融资多种渠道受到监管限制,部分房企融资成本走高,企业间分化明显,在监管继续加码情况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且其与融资结构和自身偿债能力息息相关,未来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关注只增不减,我们认为房企会采取诸如加快销售回款、放缓拿地等更多方式来压降融资成本,满足监管要求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3.3 新一轮严监管周期下,房企21年初融资收紧

21年前五个月房企境内主要品种信用债发行量为2802.63亿元,其中主要品种信用债指: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分月来看,21年3月份,到期偿还量为996.84亿元,偿付压力较大,21年4月实现净融资额转正,5月份净融资额为-200.12亿元,继续转负。

境外债净融资缺口加大。21年前四个月发行额同减23.04%,净融资额自21年2月开始持续为负,缺口不断增大。

3.4 20年房企档位变化如何?

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要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开始,政府对房地产监管政策逐渐趋严,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近一年出台的政策仍延续前期基调,有所不同的是增加企业管理新抓手。

三道红线: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在我们关注的56家房企中,房企档位有所改善,其中绿档占比由2019年底17.86%变为20年底的30.36%,红档占比也由33.93%降为20年的14.29%。其中档位有所改善的房企有23家,占比41.71%,档位维持的也有27家,占比48.21%,仅6家档位有所恶化,包括华侨城、蓝光发展等。

3.5 行业逻辑转变,进入存量市场博弈

以往靠加杠杆实现规模超车的经验难以复制,进入存量市场博弈。相比于中小房企,大型房企有更多的策略以应对,比如更容易通过表外杠杆和经营杠杆来转移压力,龙头房企在产业链中地位较高的话,资金占用与议价能力强,可以通过延缓工程款等支付时间,控制现金流出节点,进而增加隐性的经营杠杆。

信用债市场表现上,融资收紧后地产债利差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抬升。但高等级债券受冲击幅度和时长明显较小。新的监管框架下,主体分化进一步加剧,稳健龙头实则受益,可适当拉长久期,高杠杆房企密切关注降债务进度,如有实质改善可择机参与,而上文中提到的符合风险较大特征的主体,建议谨慎规避。

4. 过剩产业:谋定而后动,做加法配置

4.1 过剩产业之煤炭

4.1.1 行业景气度高点与利差居高不下

2015-2020年11月,煤炭价格与煤炭行业利差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2020年11月至今,受到永煤违约事件影响,煤炭行业利差呈上涨趋势,但是期间煤炭行业景气度较高叠加煤炭价格高企,与之前对应方式相悖。

4.1.2 地方政府背书力度空前,但是效果有限

永煤违约后,各个省份频繁表态保证债务安全偿付,但是表态效力及认可度不高。

投资者更为关注银行及保险资金在实际行动上给予煤企的支持,例如信贷及非标资金的新增投放,同时关注二级市场估值水平的回归,以上亦是降低煤企一级市场发行难度的主要抓手。

4.1.3 伺机而动,适当做配置加法

永煤超预期违约是必然亦是偶然,一方面其拉升了僵尸国企的再融资难度造成债务偿付压力攀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对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缓释及平稳落地可能也是利好。

结合当前煤炭行业较高景气度,叠加煤炭行业债务到期高峰压力已过,此外地方省级政府背书力度空前,我们认为在观察银行等大资金动向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加法配置。

4.2 过剩产业之钢铁

4.2.1 行业整体风险可控

钢铁发债企业以高信用等级为主,与煤炭行业不同之处在于,钢铁行业不存在较多的煤化工等高负荷板块,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需要关注企业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和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区位劣势明显、人员负担重、盈利能力弱、财务杠杆及短期债务占比高、融资渠道匮乏的企业信用质量仍将趋于弱化,需重点关注。

我们建议配置经营性现金流充沛,债务率低的国企主体。

4.2.2 关注行业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

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就《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目标:2025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截至2020年末,钢企产业集中度距离上述目标尚远,我们预计未来整合会持续开展,可以关注相关投资机会,尤其是具备龙头整合能力的大型主体。

5. 信用策略:信用加速重构,回归个体信用

5.1 利差再下空间不大

展望今年,我们认为利差中枢相比去年永煤违约前再下的可能性不大。

从流动性角度看,宽信用转为稳杠杆,货币难紧也难松;从信用风险角度看,企业部门加杠杆累积的风险或在未来几年释放,边际上的变化可能带来风险的暴露。

5.2 适当考虑做平短端曲线,短久期信用利差性价比偏低

考虑做平国开国债3-1年、国债5-3年、国开10-5年:国债和国开都是3Y期分位数最高(35%),30年品种分位数很低(15%)。

信用利差:1-3年期利差很窄,5年期AAA尚可。

杠杆套息:国开优于中票,但整体性价比一般。

5.3 结构性去杠杆或可实现稳杠杆

今年政策限制居民房贷、房企融资(三条红线、贷款集中度管控等)、城投平台融资(隐性债务化解等)。理论上通过压缩城投、房企新增融资,是可以实现社融增速下降,但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不会下降,并且可能是上升的(若房企、城投社融增速分别放缓6个、2个百分点,二者合计新增社融少增2-3万亿元)。

但是城投和房地产占比较大,同时由于降杠杆的要求,市场融资规模受限,即使有政策支持,分配到实体产业的融资规模也较小,更倾向于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5.4 信用债投资策略:信用加速重构下,做攻势防御

城投债:下半年处于结构性去杠杆阶段,一些债务负担重、财力差、金融资源不佳的地区受政策收紧影响更大,建议在向下挖掘增厚收益的同时,注意防范尾部风险;另一方面,监管持续引导城投平台剥离融资职能并切割与政府的信用关联,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短期内对于一些产业化属性高、政府信用绑定程度大幅下降的主体也要多加以关注。

地产债:新一轮监管框架下,主体分化进一步加剧,稳健龙头实则受益,可适当拉长久期,高杠杆房企密切关注降杠杆进度,如有实质改善可择机参与,而对土储质量差、去化压力大、处于被动去杠杆过程中的小规模房企,建议谨慎规避。

过剩产业债:煤炭债结合当前高利差、到期压力放缓、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力度较高、大宗行情带来的盈利及现金流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在区域重要性地方国企中做适当的配置加法;钢企整体风险可控,钢铁产业债择券可以关注新一轮的行业重组机遇下带来的投资机会。

民企产业债:整体依旧偏谨慎,过去三年民企产业债主体债务短期化特点更甚,且市场防风险下民企债情绪拐点短期到来的可能性较小,还需耐心等待,短期可轻配盈利及现金流向好、债务结构稳健的行业龙头。

5.5 碳中和:清洁能源、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

受碳中和政策影响,清洁能源、新能源车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相关行业发债龙头主体。目前火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仍大,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是重要手段之一,风电、水电、核电和光伏等均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这些行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方面,未来在融资支持方面或更受益。

5.6 乡村振兴政策频出,乡村振兴专项债陆续发行

四川省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最为频繁,成本在省级发行人中最低,2021年已有发行计划,一期于6月11日开始计息。

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成本差异较大,多为短融,中票次之。

近期乡村振兴政策频出,短期看,利好融资受益主体;中期来看,耕地资源、碳排放资源丰富的省份可能会有相关增量收益。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信用债策略

城投债配置建议执行“中部崛起”策略

山东航空评级下调与新租赁准则执行有何关系?

公募REITs扬帆起航,机遇何在?

债市的抱团和供给侧改革 

非标逾期并涉诉会成为城投债破刚兑的催化剂?

信仰充值还是破刚兑已近?——春华水务事件点评

公司债发行指引发布,侧重防风险

如何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煤企距离“三条红线”阈值有多远?

山西煤企改革重组走到了哪一步?

降低政府杠杆率对城投有何影响?

《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有何变动?

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助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2020年各省经济财政表现如何?

20年大开大合,21年求安求稳——2020年债市回顾与展望

中国债券违约率趋势如何? ——信用违约潮梳理及违约率测算 

信用重塑,行稳致远——2021年信用债年度投资策略


城投债

分省城投挖掘之湖北

分省城投挖掘之湖南

永煤之后,河南如何?

分省城投挖掘之江西

分省城投挖掘之山城重庆

分省城投挖掘之安徽

分省城投挖掘之蜀地四川

中部省份挖掘之河南

地方隐性债务会如何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系列专题之四


产业债

房企档位变化如何?融资节奏怎么看?

产业债投资:煤炭债挖掘系列之一

从年报及一季报看企业信用基本面

房地产融资跟踪及收紧的可能影响

境内外发债冰火两重天,关注房企融资结构

产业债投资:钢铁债发行人比较分析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