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随缘无所求 广修诸善法——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下)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学处|如何面对冤憎之人与苦恼之境——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上)


 / 随缘行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修行不能违背因缘条件,否则会遇到种种障碍。所谓因缘,就是客观的规律性,它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去随顺。达摩大师开示说:“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在对这一点有了情形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地做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报冤行”重点讲“逢苦不忧”,“随缘行”重点讲“喜风不动”,一苦一乐,皆从缘生。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苦是一种障道因缘,喜也是障道因缘。如果我们能掌握缘起性空的道理,凡事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就能将忧喜置之度外,洒脱自在地生活。


随缘行的修持要落实在待人处事中,落实在遇缘应物中。面对生活中高兴的事,要认识到这也是因缘所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何喜之有呢?好事来了,仍要保持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不要有一点好事就忘乎所以,趾高气昂,目空一切,那样做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 无所求行

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修“无所求行”就是要我们去掉“贪着”之心。修行人不打破“贪”字这一关,要说是真正修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不会有任何实际受用。那么应该如何舍离贪着呢?那就必须要对三界之苦深入思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是《法华经》上的话。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居住的地球仅是三界中极小的一部分。色界和无色界是依禅定功夫的浅深来判定的。欲界能发起未到地定,然后进入“初禅”,就属于“色界”了。色界有四禅(初禅至四禅),无色界有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四禅四定称为八定)。


我们自己就生活在欲界,而且还不是苦不堪言的三恶道,平素所能够觉察到的苦楚已不消说。向上二界,尽管四禅八定境界很高,但仍在三界的生死轮回之中,所以“犹如火宅”。唯有在禅定的基础上修无我慧,断烦恼种子,证无漏禅定,才能出离火宅,永断生死。由此看来,修行确非易事,各位不可等闲视之。



 / 称法行

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什么是法呢?达摩大师说:“性净之理,目之为法。”这个法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但为客尘妄想所覆”,所以不能显现。修行的目的正是要去妄想客尘,显真如本性。



菩提达摩大师在这里讲到了六度。因为这四行当中,前三行重在止恶,“称法行”是重在修善;也可以说前面的三行重在破,“称法行”重在立。换言之,所谓称法行,其实就是建立六度万行的一切善法。


根据佛法“三空”的道理,修行六度的时候不要执着有修的这种相。就以布施度为比喻来说,布施时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施者、受者、中间物这三者都是缘起性空的,不要执为实有,这才是无相布施。修布施要如是,修其他五度也要达解三空之理,不能着相而求。依次缘起性空之理,广修六度之行,就是称法而行。


“四行”的要点就是冤亲平等,苦乐随缘,不贪不求,应理而动。能根据达摩大师提出的这四行来修学,就会使我们修行的层次不断提高,处处合乎佛法,处处顺乎因缘,处处不住相、无所求,自然三业清净,六时吉祥。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巡觅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学处

学处|《心经》的“心”字如何理解

学处|涅槃是什么

学处|《药师经》中的智慧与慈悲

学处|如何面对冤憎之人与苦恼之境


☀观照

观照|关于抄经:沐手恭书二三事

观照|学佛常常遇到障碍怎么办

观照|九月初九正重阳 佛陀以偈劝孝养

观照|生命的启迪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故能寻声救苦

开示|虚云老和尚: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开示|太虚法师: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疗养之法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心普济觉①

☀物语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

常识|水陆法会的殊胜缘起

常识|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药师灌顶真言》

常识|三十七道品——七觉支


☀素食

素食|夕餐秋菊之落英

素食|饥则吃饭,寒则添衣

素食|淡中滋味最天真

素食|立冬补冬


☀分享

分享|闻佛名号 至心称念

分享|红马甲绿马甲

分享|筝之灵感

分享|一片初心


☀赏析

赏析|山西晋城青莲寺唐宋彩塑精品

赏析|宝泉寺北魏石造像塔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药师净土变相图

赏析|明代丁云鹏《三生图》


☀历史历史|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历史|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历史|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历史|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阅读阅读|菩萨何不现身今时
阅读|倓虚法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阅读|时光不可空过阅读|丰子恺:梧桐树

☀故事故事|悉婆利王子住胎七年
故事|佛法与人生
故事|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故事|不是宋云葱岭见 谁知只履去西天

☀视频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遇赦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投宿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方长不折
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