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如何观照自心?

灵隐寺 2024-03-19



憨山德清禅师(1546—1623),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蕅益智旭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师参学南北,开悟五台,中兴曹溪,示寂南华,留下不坏金身。大师虽是禅门宗匠,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儒、道、释三教调和,其思想对当时佛教的振衰起敝居功至伟,对后世的佛弟子们的修行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憨山老人梦游集》中大师的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修行方法上,憨山大师往往根据弟子的疑难,应病与药,随机设教,予以极富针对性的教导,而“观心”则始终是贯穿于大师教法的一条主线,《观心铭》就是大师对观心方法的具体阐释:



观心铭

观身非身  镜像水月  观心无相  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虚灵寂照  圆同太虚  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  无状无貌  百千方便  总归一窍

不依形气  形气窒碍  莫认妄想  妄想生怪

谛观此心  空洞无物  瞥尔情生  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  着力一照  云散晴空  白日朗耀

内心不起  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  不是本真

念起即觉  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  扫即放过

善恶之境  随心转变  凡圣之形  应念而现

持咒观心  如磨镜药  尘垢若除  此亦不着

广大神通  自心全具  净土天宫  逍遥任意

不用求真  心本是佛  熟处若生  生处自熟

二六时中  头头尽妙  触处不迷  是名心要


佛法说到底是心法,无论修行哪一种法门,大师在铭文中所开示的观心智慧都会对我们大有裨益。今日适逢大师圆寂纪念日,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观心铭》。


观身非身  镜像水月  观心无相  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虚灵寂照  圆同太虚  具含众妙

我们的身体本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只是假名为身,就像镜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如同梦幻一样了不可得。尽管心性无形无相,却又光明圆满,皎洁无染。澄清心虑,没有任何妄念生起,止观双运,寂照同时,心的圆满就如同十方虚空一样广大无边,具有种种微妙不可思议之用。



不出不入  无状无貌  百千方便  总归一窍

不依形气  形气窒碍  莫认妄想  妄想生怪

心包太虚,大而无外,既没有出,也没有入,既无相状,也无形貌;可是随顺因缘而生起大用,成百上千种的方便之法最终都归于这个心窍。此心的运转并不依靠形体和呼吸之气,因为形气多有障碍;更不要把妄想错认作自己的心,这些妄想会生起阴云,遮蔽人本来的真心光明。


谛观此心  空洞无物  瞥尔情生  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  着力一照  云散晴空  白日朗耀

认真观察这颗心,本来空无一物;突然生起了七情六欲的种种妄念,如同乌云遮日一样,便感觉到精神无法集中,开始恍惚。此时若能迅速地返观心中妄念生起的地方,用智慧之力加以照破,遮蔽清净自性的乌云散去,晴空万里,自性的光明就能继续明朗照耀。



内心不起  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  不是本真

念起即觉  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  扫即放过

内心与外境犹如蜗牛二角,相互依恃而生,若能做到内心不起,外在的一切境界自然也就不生。所见所闻的一切有相貌的境物,都不是本具的真心。妄念生起后就要及时觉察,觉察到便要迅速用观照之力予以破除;境界来时,此心犹如明镜扫过一样,镜中虽会临时现起种种影像,但境界过后便烟消云散,立即放下,内心仍旧没有任何染着。


善恶之境  随心转变  凡圣之形  应念而现

善恶境况都在一念之间,随心念而转变;凡夫与圣人也都随顺心念而显现,一念觉悟众生即佛,一念迷昧仍是凡夫。



持咒观心  如磨镜药  尘垢若除  此亦不着

广大神通  自心全具  净土天宫  逍遥任意

持诵密咒也好,观照自心也好,乃至念佛、诵经种种修行,都好像是用来打磨镜子的药物;身心的尘垢若是去除了,光明自然显现,这些修行之法便无从施用,乃至连去除尘垢的念头也没用了。到了那个时节,就会发现自心本来具足广大的神通妙用,无论净土,还是天宫,都可以不受约束地任意往来。


不用求真  心本是佛  熟处若生  生处自熟

不用到处求取真佛,我们此心本来就是佛。若能将八识田中贪爱执着的种子习气,运用观照之力渐渐化除,就能恢复心性本来纯净(转生);尘垢尽时,光明自然显现,见到本来面目后,一切修行自然成就(自熟)。


二六时中  头头尽妙  触处不迷  是名心要

若能如此观心,则一天十二个时辰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暗含无尽的道妙,头头是道,法法全真,在任何境缘之中都不会迷失,自在无碍,这就是修心的法要!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巡觅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学处

学处|《药师经》中的智慧与慈悲

学处|如何面对冤憎之人与苦恼之境

学处|随缘无所求 广修诸善法

学处|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观照

观照|学佛常常遇到障碍怎么办

观照|九月初九正重阳 佛陀以偈劝孝养

观照|生命的启迪

观照|为何信佛、如何信佛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故能寻声救苦

开示|虚云老和尚: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开示|太虚法师: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疗养之法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出家梵行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心普济觉①

☀物语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

常识|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药师灌顶真言》

常识|三十七道品——七觉支

常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


☀素食

素食|夕餐秋菊之落英

素食|饥则吃饭,寒则添衣

素食|淡中滋味最天真

素食|立冬补冬


☀分享

分享|闻佛名号 至心称念

分享|红马甲绿马甲

分享|筝之灵感

分享|一片初心


☀赏析

赏析|宝泉寺北魏石造像塔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药师净土变相图

赏析|明代丁云鹏《三生图》

赏析|千古不朽之作——欧阳询手书《心经》


☀历史历史|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历史|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历史|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历史|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阅读阅读|菩萨何不现身今时
阅读|倓虚法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阅读|时光不可空过阅读|丰子恺:梧桐树

☀故事故事|悉婆利王子住胎七年
故事|佛法与人生
故事|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故事|不是宋云葱岭见 谁知只履去西天

☀视频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遇赦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投宿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方长不折
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