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大同下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塑像

灵隐寺 2024-03-19


在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内,静静地伫立着一尊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这尊菩萨造像可以说是久负盛名。1964年郭沫若先生参观后为之题词:“下华严寺薄伽法藏塑像乃926年前故物,比例合乎自然表情特别生动,余以为较太原晋祠圣母殿塑像为佳,诚为不可多得之艺术作品宜尽力加以保护。”郑振铎先生也曾这样盛赞薄伽教藏殿:“简直是一个博物馆。这里的佛像,特别是倚立着的几尊菩萨像,是那样的美丽。那脸部、那眼睛、那耳朵、那双唇、那手指、那赤裸的双脚、那婀娜的细腰,几乎无一处不是美的制造品,最漂亮的范型。倚立着的姿态,娇媚无比啊,不是和洛夫博物馆的Venus De Melo(米罗斯岛的维纳斯)有些相同吗?”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为辽代建筑。“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意为佛有万德,于世独尊;“教藏”是指佛教经典;“薄迦教藏”就是佛教藏经的殿堂。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薄伽教藏殿殿内塑像的布列是以间为铺,三间即三铺,每一铺各自设置主佛一尊,两侧有弟子和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中间一铺计七尊塑像,两边各九尊。佛坛的四个角落分别塑造了护法四大天王威武屹立,整个大殿内共计29尊塑像。是我国现存辽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代表着辽代彩塑的艺术高峰。



我们先看南边开间所陈列的九尊塑像,坛上后部当中为弥勒佛,两侧前后胁侍菩萨五尊,左边两尊,右边三尊。这五尊站立的胁侍菩萨皆面如满月,圆润而扁平,下巴甚小,头梳高髻并戴花冠,身姿潇洒,神情娴雅。北侧三尊:后两尊与南侧对应,大致相似,只是衣服色泽存在变化和差异。最前面一尊即我们所说的合掌露齿菩萨。在大殿所有菩萨造像中,以这尊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形象最为生动,动势最为强烈,当然名声也最为显著。其像高约2米,跣足立于莲花台上,头戴宝冠、梳有高髻、长辫抚肩,肩着披帛,上身微袒,胸佩璎珞,戴有臂钏,下着长裙,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其体态丰盈适度,全身重心落在左脚上,身体向右扭转,袅娜多姿,婉丽动人。整尊造像神情闲逸,宁静大方,她的头部稍稍右倾,双目微睁,向左下方斜睨,轻启双唇,微微而笑,露出了白皙的牙齿。双手呈拱于胸前状,手指半屈半伸,上下叠置,合掌露齿微笑的神态表示着对佛法的领悟,实在是下华严寺的辽塑中的珍品。




关于这尊合掌露齿菩萨,有一段传奇。相传,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有个造像出众的工匠不愿为皇家卖命,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将他痛打一顿,后因众人哀求,才使其免于更大灾祸。工匠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佛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工匠们受到启发,便依着她的身段、动态塑造修饰。一天,监工发现老工匠的活没干完,就令人痛打他。就在此时,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监工似乎发现了这秘密,便勒令剥光其上身殴打。眼看情况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莞尔一笑,便纵身跃入铸钟造塔的铁水中。老工匠的女儿化为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工匠们记住了她临去时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形体、姿态塑成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情状凝固于塑像之上。


这段凄美的传说似乎正也解释了这尊菩萨造像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其说她是一位得道的菩萨,倒不如说是一位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少女形象。塑匠将肌肤的质感,甚至隐约的脊椎的轮廓都表现得一丝不苟。所有袒露的肌肤都顺滑而细腻,尤其是她合十的修长的双手,更是鬼斧神工,鲜活实在。


从雕塑造型来仔细观看这尊菩萨造像,可以发现无论正观、侧观,塑像通身上下都体现着一种曲线的优美。自上向下正观之,可以发现一条以脖子和胯部为拐点的反S形曲线,而这条曲线同样出现在菩萨的背影中,再深入观察,可以发现,菩萨的肩膀和胯部并不在一个平面里,而是略微有些倾斜。由于菩萨的胯部向右上方倾斜,因而其右臂较左臂便略显松弛,这一点在菩萨的双腿上有更明显的表现,整件塑像的重心并不是平均地落在双腿上,这样的处理减少了菩萨的重量感,使之显得体态轻盈。从露齿菩萨通体体感变化的角度来看,变化尺度非常轻微,躯体和谐自然,处理巧妙得当。菩萨衣饰细节的表现也十分精彩,紧随其身形雕琢的衣褶而起伏变化,薄薄的轻纱软软地贴在菩萨的身上,勾勒出柔美的曲线,长长的飘带绕过腰肢和双臂卷曲着轻轻地落在脚畔。细软轻妙,妥帖自然,宛若微风拂过,仙人下凡。《洛神赋》中有言:“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稼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全部用来形容和状貌这尊合掌露齿菩萨的风神,皆不为过。


薄伽教藏殿内的彩塑菩萨像的造型特点应该是沿袭了唐代的审美风格,但又有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造像的腰和两臂塑造得较长,面相宽平,躯干健美,丰润适度,带有辽代少数民族妇女的一些体态特征。总之,以合掌露齿菩萨为典型代表的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彩塑,堪称我国现存辽代彩塑之精华,令观者从中可以感受辽代彩塑的造型风格、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和艺术成就。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学处

学处|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学处|一个“觉”字竟包含了这么多的道理

学处|佛教中的各宗各派都倡导读诵佛经吗

学处|读诵佛经都有哪些好处


☀观照

观照|何谓修行、如何修行

观照|菩提心发不起来怎么办

观照|发愿是修行根本

观照|佛经会很难读懂吗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八十华严》备明一生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

开示|虚云老和尚: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

开示|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开示|太虚大师:信心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大心普济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本经名义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自修功德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化他方法


☀联灯

联灯|对他人的慈悲为什么能令自己离苦得乐

联灯|对自己也要慈悲一点点

联灯|如何从浅至深、由易到难地修持慈悲

联灯|“包容”话题征集来啦,久等了


☀物语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

常识|三十七道品——七觉支

常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

常识|“薄伽梵”都有什么意义

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素食

素食|我心素已闲

素食|小雪,宜减辛苦

素食|岂但爽口,自可观心

素食|大雪,食粥纪


☀分享

分享|筝之灵感

分享|一片初心

分享|菩萨的微笑

分享|交通安全 平安是福


☀赏析

赏析|明代绘画长卷:禅宗祖师传法图

赏析|梁思成:云冈石窟之佛教造像

赏析|元代因陀罗禅画(传)弘忍再来图

赏析|弥足珍贵的佛教石刻拓片


☀历史历史|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历史|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历史|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历史|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阅读阅读|时光不可空过
阅读|丰子恺:梧桐树
阅读|口诵佛名,心游千里,非念佛也阅读|一首用十二时辰写成的歌——赵州禅师《十二时歌》

☀故事故事|福增比丘因怖畏而发心
故事|称念三宝功德缘起
故事|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
故事|手出美味佳肴

☀视频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遇赦
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投宿视频|佛教生态保护动漫——方长不折
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