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踪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上)

灵闲 灵隐寺 2024-03-19

编者按


本公众号为增强与广大善信、游客互动,特开“隐踪巡觅”栏目,主要内容为信众、游客参访灵隐寺的游记(图文、视频等均可)或其他与灵隐寺、佛教等相关内容。今日刊发灵闲的投稿《〈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愿大家福慧双增、万事吉祥!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对大心普济的理解。


来稿者请备注姓名、手机号码、邮寄地址等信息,若为公众号选用刊发,灵隐寺将于年底寄送贺年年历。


投稿邮箱:huijue2021@163.com

《佛说八大人觉经》后汉沙门安世高译。此经属人法命题。经题中“佛说八大人觉”六个字是本经的别题,为此经专属,不同别经。“”是契经之总名,印度文称作“修多罗”,为经之通题。


”,来源于梵文中对“佛陀”一音的略翻,印度尊称最觉悟者为“佛”。

”乃宣说、宣讲义。

”数词,即此经中宣讲的法有八条。

”是叹德之意。此中菩萨大智慧、大福德、大善根,已经觉悟了诸佛所证的无上菩提。

大人”是指大乘圣人。是指十方诸佛菩萨,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有大力量的人,方能修证觉悟此八法。

”即觉悟证知。


为什么选择讲说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呢?首先,我们说此经是印度过去的大祖师们,在大乘经典上摘录出来的佛所说八条有关学修大乘菩萨法的纲要。即:无常无我觉,此一是为佛教的世界观;常修少欲觉,知足守道觉,常行精进觉,多闻智慧觉,布施平等觉,出家梵行觉,此六是为佛教的人生观;最后,大心普济觉,是为整一部经的主旨和宗要。


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的内容,通被道俗。像午夜的钟声,惊醒人生的迷梦,使我们正信明理,深信因果;像航海的指南针,指示人生的前程,教发菩提心,广行利他事。这正是这个时代,道、俗二众急需汲取的甘露法乳。这里仅取此经之宗旨“大心普济觉”来略作分享。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下面将从三个主题进行讲解:


首先,从身心之苦,世事变迁等几个方面来谈谈“生死炽燃,苦恼无量”这个讲题。


我们无始以来对这个情器世间贪爱的不得了。大家听过《醒来》这首歌吗?里面有句歌词问:从生到死有多远?答案是什么?在呼吸之间。


相信大家对两种生死并不陌生。分段生死呢,就是说我们六道众生四大假合而有这样一个身体。众生依业受身,报体有长短,寿命有寿夭的不同,但都在生死轮回中。另一种,变异生死。说的是声闻菩萨,虽然出三界生死,但因为没有证得圆满的法身常寂,也是避免不了四相迁流。


说到“炽然”,如烈火燃烧般炽盛。我们客居娑婆太久了,似乎对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事都麻木了。但我们依然感受到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充斥着我们的一生,如影随形。我们的苦恼也就无量无边。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众生最喜欢逃避现实,说三界不安非亲眼所见,我们不相信。我们且不说三界,单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城市沙漠化、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等。纵观全球,每一场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中都伴随着生离死别的痛苦。


我们终要承认,身为凡夫耽着生死,我们很苦。那如果为了急于出离苦海,做个自了汉,好不好?二乘沉迷偏真,其实也苦的。作为大乘行者,我们要怎样发心立愿?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其次,借助“自他相换”的修法展开来谈谈如何发起“大乘普济”之心。


中国是大乘根机的繁衍地。因此,要相信我们是自带大乘基因来到这个世间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激发这种大乘基因使它突显出来的缘。是什么呢?我们要善于在自然界和自我身心所带来的苦恼当中,觉知到生死大苦的逼迫,才能迈出大乘行者的第一步。


怜悯心是大悲心的种子,菩提心是大悲心的果实。一切诸佛菩萨大人,无不由此而成正觉。正如《行愿品》中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可见,从怜悯心到大悲心虽只有一步之遥,却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就无上道。


大乘发心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一种忘我的利他。大慈予乐,大悲拔苦的菩萨情怀,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正是佛教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完美的结合。具有大乘胸襟的人,不但要求自己解脱苦恼,还要更进一步去实践救人救世的愿行,平等利益一切众生远离身心烦恼,获得究竟圆满的安乐。


悲悯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们要学会拣择。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发起的悲悯心真实吗?很惭愧。起初,照修的悲心是生不起来的。面对他人身上的苦恼,内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说:想当年我们所经历的苦可比他大几百倍呢。因此,只会看到自己永远是那个最苦的人。


三生有幸,学到了“自他相换”的教授,大悲心始得发起。《入行论》云:“悲坚为根本。”也就是说坚固的大悲心作为广大菩提心生起的根本。可见这个自他相换的修法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修,也都要修的。首先要按照四无量心的修法,详细地修一遍:知恩、念恩、报恩。用心体会《梵网经》中所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真实意趣,观见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或曾经是,或现在是,或未来是。父母的生育之恩深于海高于山,作为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我们该如何报恩呢?一者: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的痛苦;二者:以大慈心布施自己的快乐。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学处

学处|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学处|2022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学处|菩萨利益众生的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学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观照

观照|佛经会很难读懂吗

观照|发心,千万别发错了

观照|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

观照|正邪只在一念间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怎样发心报恩

开示|弘一大师:新年改过实验谈

开示|虚云老和尚: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

开示|印光大师:净土五经大意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题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译者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①


☀联灯

联灯|慈悲是离苦得乐的必然途径吗

联灯|慈悲与善良,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联灯|在职场与家庭中如何放下对立、修学慈悲

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物语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物语|梅花破雪已成春


☀常识

常识|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被称为五浊恶世

常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七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素食

素食|过年了,吃素去

素食|春日春盘

素食|元宵煮汤圆

素食|慈悲心的践行


☀分享

分享|山君迎新 更添信心

分享|莲灯增辉人增福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赏析

赏析|妙绝古今的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

赏析|赵孟頫行书《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

赏析|玄奘大师与阿旃陀石窟

赏析|东魏石雕一佛二菩萨像


☀历史历史|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历史|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历史|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历史|两宋佛教兴衰

☀阅读阅读|七宝美调和 五味香掺入——古诗中的腊八粥
阅读|永明延寿禅师:定慧相资歌
阅读|有关心的比喻
阅读|司马光《解禅偈》的流弊

☀故事故事|须项梵志闻法忧解
故事|汉明帝夜梦金人
故事|求神不如求己
故事|大限来时

☀视频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视频|欢庆元旦 山君迎新
视频|灵隐寺合唱《祈福》视频|惟有梅花 十分清韵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