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不朽——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六)

灵隐寺 2024-03-19


不朽计

世人将平生所作诗文汇为一集,乞诸名人序跋①之曰,以此为不朽计也。噫!古之人必也名喧寰宇②,昭灼于人之耳目者,乃所著述,方传之至今。


其次焉者,身没之后,极之数十年间,墨之楮③者或覆瓿④,而劂⑤之木者或资釜矣,安在其不朽也?必也镌之鼎彝⑥,篆之碑碣⑦,数百年之后,存者亦不多见矣!即孔子之文章,二帝三王⑧之典谟训诰⑨,传诸万世无弊,而三灾⑩起时,大地须弥、诸天宫殿皆悉碎为微尘,荡为太虚,安在其不朽也?


真不朽者,其不生不灭之本心⑪乎!此则先天地而无始,后天地而无终。鸾法师曰:“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⑫。”予亦曰:“此吾大雄氏⑬之所谓不朽也。”何不舍世必朽之闲家具,而求真不朽之正知见也?不此之计,而漫劳其心,其为计也疏矣!


注释


序跋:序文和跋文。序文,又称序言。一般是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或他人所作的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一般序文在书前。跋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之类。


寰宇:天下。,广大的地域。


:音“楚”,落叶乔木,叶似桑树,树皮可造纸。


:音“剖”,小瓮,古多以盛酱、醋。


:音“决”,雕刻刀。


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彝,音“宜”,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



篆之碑碣,铭记。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后多不分,以之为碑刻的统称。


二帝三王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典谟训诰:《尚书》之文体有六种:典、谟、训、诰、誓、命。

  • ,经籍,可作为典范的书籍,如《尚书》中《尧典》、《舜典》等篇。

  • ,音“模”,记述君臣谋议国事的一种文体,如《尚书》中《大禹谟》、《皋陶谟》等篇。

  • ,记述训导之词,如《尚书》中《伊训》。

  • ,用于告诫或勉励,如《尚书》中《汤诰》、《仲虺之诰》、《洛诰》等篇。

  • ,《尚书》中有《甘誓》、《汤誓》、《牧誓》。

  • ,帝王的诏令,《尚书》中有《微子之命》、《顾命》。



三灾:世界系依成劫、住劫、坏劫与空劫等四期无穷的循环不息。在住、坏二劫中,分别有三种灾厄,于住劫有小三灾,于坏劫有大三灾。此处乃指大三灾,依《瑜伽师地论》卷二载:

  • 一、火灾,坏劫之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辗转消尽,欲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燃,无有遗余。

  • 二、水灾,初禅以下经过七回火灾,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欲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

  • 三、风灾,二禅以下经过七回水灾,又经七回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欲界乃至三禅天悉皆飘击,荡尽无余。


本心:指本性,即自己本来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坛经》曰:“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曰:“问: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金仙指佛陀。宋徽宗宣和元年,尝诏改佛陀为“大觉金仙”。印度古代,每称栖隐山林修道之人为仙人,深含尊敬之意,而对佛陀,既视为超乎声闻、缘觉等之大觉者,故特以大觉、大仙称之;又因佛身为真金之色,故称金仙,诸经中多用之。


语出《净土往生传》卷上,昙鸾大师原学仙术,后遇菩提流支,问支曰:“佛道有为长生乎,其能却老为不死乎?”支笑而对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旋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长往,盈虚消长,祸福成败,无得而眹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河沙之数有极,寿量之数无期,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


大雄氏:佛之德号。因佛具有大智力,能降伏魔障,故称大雄。《法华经·从地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



译文


世人有将平生所作的诗文汇集成册,并乞请当代名人作序、作跋,以为这样便可以流传千古而不朽。唉!古代名扬天下的人,都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如此他们的著作才能流传至今。


其次一等的人,身死之后,所写的书籍顶多传至数十年间,也许就会被人撕下来塞在容器瓶口,而所刻的印板也许被人劈来当柴薪,哪里能保存到不朽呢?纵然雕刻在鼎彝等祭器上,或是铭记于碑碣上,数百年之后,能留存下来的也不多见了。即使是孔子的文章,及尧舜二帝与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的典谟训诰,虽可传诸万世而无损坏,但当三灾发生时,大地须弥、诸天宫殿全都粉碎为微尘,荡为太虚,哪里还能保其不朽呢?


事实上,真正不朽的,是各人不生不灭的本心啊!这个本心是先天地而无始,后天地而无终。正如昙鸾法师说的:“这才是我们金仙氏(佛家)的长生术啊。”我也称言:“这才是我们大雄氏所谓的不朽啊。”因此,何不放弃世间必朽的无用之事,而求真正不朽的正知正见呢?不在这方面去计虑,却在他处徒然枉费心机,可见这种人的想法也未免太不切实际了吧!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学处|以天女无碍辩才 赞如来无尽功德
学处|是身无常 不可信也
学处|广修供养应当怎么修
学处|《普门品》的“普门”是什么意思

☀观照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开示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慈舟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随拈一法皆具十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联灯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常识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四谛法之集谛的体性差别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素食素食|清凉
素食|修持
素食|知量
素食|消暑气

☀分享分享|共修同行 法喜充满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赏析赏析|明代彩绘韦驮尊者像
赏析|灵隐寺方丈题跋的《药山李翱问道图》(直翁绘)
赏析|西夏黑水城出土佛画文殊、普贤菩萨像
赏析|明代佛画精品《维摩演教图》

☀阅读阅读|遗教经
阅读|《般若》虽多,乃《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
阅读|开悟后就没事了吗
阅读|华严经赞

☀故事故事|察微王与鞋匠
故事|对五位母亲的回忆
故事|守护黄金的毒蛇
故事|尸毗王代鸽

☀视频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下)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