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观照|念佛当发菩提心

观照|念佛须知了生死


在净土法门中,不仅需要坚固的信心,而且需要精进的行持,还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必须“愿力恳切”。今天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念佛决定愿往生”的重要性。


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从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


但是,如果只有信心,没有愿力,也是不能往生,就好比我们看到《阿弥陀经》里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相好,也相信确实有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但是自己却没有意愿想要去的话,又怎么可能往生呢。


世间法中有所谓“立志”,就是佛法中强调的“发愿”。在世界法中,能否做成一些事,有一定的成就,一开始就是要看个人是否有这方面的志向。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看我们是否曾发生西之愿。有愿,决定能生西方;无愿决定不能生西方,这是没有丝毫犹疑余地的。



第二、愿不恳切行不真诚:


我们既然知道了发愿很要紧,发愿的心一定要恳切,念佛才能念得好。倘若是随随便便发的愿,则念佛的行门也就不会真诚了。愿既不恳切,行又不真诚,所以念佛才得不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将来临命终时,要想“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恐怕很难了。


净土门中,发愿最重要,所以过去诸大祖师,作了很多发愿文。比如,在念佛七中用的发愿文,大回向时,跪念:


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授。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


起立,绕念弥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圣号后,再跪念:


愿我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屈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在佛七仪文中,有几句注语说是:“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或有于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睡梦之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感应事繁,不能具述。惟励意行之者,方信不虚矣”!


我们于正发愿时,为什么没有见诸瑞相?乃至于连梦之中,也未能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呢?这就是因为在发愿之时,未能恳切地“观想弥陀,恩德无量,酸心痛骨,自悲障重”。


当我们念发愿文时,如果只是口里念念,心中毫不恳切,像小孩子背书一样,不知书里的意义。这样怎么能起作用,怎么能生力量,要知道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有恳切之愿,方能引出真诚之行。



第三、有行无愿终不往生:


前面是说,没有恳切之愿,一定不会有真诚之行。这里是说,纵令有真诚之行,没有愿力,一定不能往生。


有人认为,能往生不能往生我不管,我只管念我的阿弥陀佛好了。如果是这样,决定不能往生。前面说过,“愿”是具有引导之力的,不但现在能引导真诚之行门,而且将来能引导至于西方。今既无引导之愿力,虽有实行,终无法出三界至极乐。


如果是只知念佛不知发愿,则这个人对于净土法门也没有信心。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行行等于腿足,必须足目相资,方能生西。今有行无愿,等于有足无目,太危险了。


有人说:“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我只多多念佛,自有无量功德。即使不能生西,仍有我的功德在,有什么危险?”念佛有功德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不知发愿生西,即是没有智慧;有行无慧,把念佛的功德都变成来生的痴福了,第二生在享受痴福之时,必然依福造业,第三生一定堕落三途,不是危险是什么?


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即是空过光阴,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须知念佛,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如果这一句佛号尚未念得纯熟,即应恳切发愿以引导之。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学处

学处|居家的清明节 佛弟子可以做些什么

学处|如来法身和报身有何不同

学处|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学处|十法助忏


☀观照

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念佛当发菩提心

观照|学佛,当亲近善知识

观照|念佛须知了生死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关于清明祭祀的两则法语

开示|慈舟法师:三世因果不昧

开示|来果禅师: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割爱去贪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①


☀联灯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 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物语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物语|按下“暂停键”的灵隐寺中 动物们都还好吗

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常识

常识|八正道:正念、正定

常识|尔时,一时,到底是何时

常识|什么叫众生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素食

素食|寒食节

素食|正念

素食|恒住慈心

素食|不染


☀分享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赏析

赏析|明人画准提菩萨像

赏析|南宋无准师范禅师顶相画

赏析|唐代干漆夹苎佛像珍贵在哪里

赏析|首届“东南佛国杯”全国佛教文化摄影大展部分作品


☀历史历史|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历史|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历史|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历史|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阅读阅读|念佛不专一
阅读|离教而参是邪因 离教而悟是邪解
阅读|阎王的“来信”阅读|古人不轻许可
☀故事故事|阿育王的忏悔
故事|勇敢的老织布匠
故事|大白香象止息两国战端
故事|善光公主

☀视频视频|灵隐寺合唱《三宝歌》视频|春风春雨溢春潭 春满山花影瑞昙
视频|卢舍那佛会浮雕
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