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勒韦迪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一切都是黑暗》是法国诗人皮埃尔·勒韦迪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中,诗人的视角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包的,他笔下构造出来的阴森、怪诞的世界立体感十足,并且涵盖一切,令人产生人人身在其中无处可逃的感觉。
这首诗中,诗人的视角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包的,因此,他笔下构造出来的阴森、怪诞的世界立体感十足,并且涵盖一切,令人产生人人身在其中无处可逃的感觉。诗的1、2两节的视角是平视,写大地陷入黑暗、生机全无的景象;第3节的视角转为从太空俯瞰,进一步强化万物失去生机、一切归于零之感,“头”的意象则加重了画面的阴森恐怖,同时又把读者的意识由太空拉回到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上;第4节仍然写人间的景象,“钟楼”的意象增加了这首诗构造的画面的真实感,而半夜响起的钟声余音不绝,向四处撒播着荒凉。
阅读时,注意诗中采用的现代派技巧。如“一颗头倾斜着/它的发拂拭着黑暗”两句,现代派味道十足:首先,“头”的意象单独出现,显得很突出;其次,“头”的意象紧跟在“星星”“地球”之后,由此它也获得了太空的背景,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再次,诗人的笔触忽然细微至极,捕捉到“它的发拂拭着黑暗”的景象,如此描写,大大增添了“头”的实感。
一般认为,这首诗所描绘的世界末日图,是对“一战”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颓败凋敝的生动写照,笼罩着强烈的世纪末色彩。值得玩味的是,“钟楼”可以说是整个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而夜半的钟声,是过去时代的丧钟,还是预兆新时代的黄钟大吕,这需要读者自己细心揣摩、体会。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一切都是黑暗

风儿歌唱着吹过

树木颤抖着


动物都已死去

再也没有人活着

看吧


星星停止闪烁

地球不再旋转

一颗头倾斜着

它的发拂拭着黑暗

最后一座钟楼还贮立在那里

夜半钟声响起


罗 洛 译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阴森可怖的风景画,一幅战后法国及整个欧洲残破衰败景象的写意画,风格凝重,笔力苍劲,饱蕴着忧患意识。
整个画面上,一切都是暗色调的。在灰黑的天幕的背景上,被塑成风形状的树冠在颤抖着,那是一个荒凉死寂的世界,没有鸡鸣犬吠,没有夜莺歌唱,没有情侣漫步,没有路灯闪亮,(风儿那单调苦涩、毫无乐感的歌唱,没有给这世界带来一点生机,相反,是更加渲染了这种荒寂,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看来,这位法国诗人也是深谙此中艺术辩证法的。)甚至没有一点星光,地球仿佛也不再转动,分明是一幅世界末日图。在画面的另一位置,触目惊心的是一颗人头倾斜着,头发扬起,在拂拭着黑暗——试图用一颗头颅去撞开那满天阴霾,以一头毛发去拂散那无边的黑暗,人的力量显得何等渺小呀!而这,就是饱经第一次世界大战蹂躏的欧罗巴人的精神风貌的写照吗?
待我们仔细分辨,画面上还依稀可见一座钟楼,“最后一座钟楼还伫立在那里”。也许,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无法摧毁这历史的巨钟,历史总是要向前延续,时间永远会向前延伸。但“夜半钟声响起”,那是一个旧时代的丧钟,还是呼唤一个新世纪黎明到来的晨钟呢?
这就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派重要诗人勒韦迪饱蘸浓墨给世人绘出的一幅图画。画风完全是现代主义的,构图变形而夸张,充满荒谬感,而这种荒谬感中包含的正是诗人对于战争荒谬和人类自我毁灭的痛切感受和深沉反思,对于人类命运的焦灼不安。在诗的形式上,不求押韵,不用标点,建行分节随心所欲,完全冲破了格律规范,这与现代派绘画反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相通的。( 毛 翰 )



皮埃尔·勒韦迪(1889—1960),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他的诗追求洞察力,富有神秘感和孤独感。他生于纳博讷,1910年定居巴黎,与毕加索、阿波里奈、雅各布等人一起参加立体派活动,1917年至1919年创办并主编杂志《北方--南方》,该刊聚集了后来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几位重要人物,并大量发表实验性新诗。他所著诗集总共有二十多卷,以《散文诗》(1915)、《椭圆形天窗》(1916)、《屋顶上的石板》(1918)、《入睡的吉它》(1919)、《青天的碎片》(1924)、《风源》(1929)、《破烂铁件》(1939)、《大部分时间》(1945)、《劳动力》(1949)、《彩绘之星》、《死者之歌》等知名;散文集有《自卫》(1919)、《屋顶航海日记》(1948)等。



推荐阅读:

兰波《感觉》

兰波《黄昏》

兰波《醉舟》

策兰《花冠》

兰波《奥菲莉娅》

荷尔德林《海德堡》

策兰《死亡赋格》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沃什《礼物》

里尔克《秋日》

里尔克一诗两译

R.S.托马斯《秋日》

叶芝《当你老了》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博尔赫斯《棋•Ⅱ》

博尔赫斯《南方》

博尔赫斯 季米特洛娃 米沃什《诗艺》

特拉克尔《给孩子埃利斯》

波德莱尔《感应》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玛丽·奥利弗《黑水塘》

纪伯伦《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曼德尔施塔姆《马蹄铁的发现者》

卡明斯《我喜欢我的身体》

卡波维兹《沉默的一课》

威廉•斯塔福德《秋风》

阿米亥《人的一生》

阿列克山德里《爱》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布罗茨基《黑马》

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马拉美《叹》

洛尔迦《梦游人谣》

索德格朗《星星》

聂鲁达《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聂鲁达《女人的身体》

聂鲁达《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魏尔伦《秋歌》

波德莱尔《秋歌》

雨之诗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艾略特《空心人》

马雅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扎加耶夫斯基《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詹姆斯·赖特《开始》

惠特曼《自我之歌》

波德莱尔:恶之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