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为什么要深入体会无常?

灵隐寺 2024-03-19


无常二字不仅是世间诸法的真实相,也是学习佛法的动力来源,何以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对五个比丘所说的法,即四圣谛:苦集灭道。这里有世出世间两重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以上为世间之因果;灭是苦熄灭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即通往涅槃的道路——以上为出世间的因果。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是全部佛法的根本要旨。而在这四圣谛之首,便需要知道苦是什么,然后才能修道之后才能够通过修道来断集、灭苦。然而,一般的人并不知道苦从哪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不离“无常二字”。

就以最常见的八苦来说,即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和五蕴炽盛。生并不是单指出生,也包括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生活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无常就是由少小而变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过程,一天一天地过去。年轻人可能不觉得生命的过程是痛苦的,其实我们多过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过去。人还年轻时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胁及死亡的事实,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种苦,是释迦牟尼佛游观四门最终下定决心出家的关键因缘。


除了上述我们人人都难以逃脱的四种苦之外,还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和五蕴炽盛苦,这些也都是由于无常的关系。

“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对象和自己都在变化,条件也变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爱你,今天有第三者插进来,把你爱的人抢走了,因缘产生变化,就是无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经得到手的,因为因缘产生了变化,上了架的鸭子,也有可能飞了。无常是不断地变化,变化无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是不是也是无常?是。怨多半是从恩来的,如果从无始以来彼此互相没有关系,怨亦无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间互相有恩,互相的关系比较深,结的怨恨也比较深,例如:夫妻之间就是“不是怨家不聚头”。怨家就是情况变了,本来是恩爱的,但是由于情况变化、观念变化和环境变化,就变成了怨家。谁都不想恩爱变成怨家,但是由于与自己的利害相冲突,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就成了怨家,而怨家还又不容易分开,反而常常会碰在一起,这就是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也是无常,这很容易了解。亲子之爱、师生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彼此互相非常亲爱的人,由于发生情况、因缘变化、自然现象等,便非得分离不可,这也是无常。


“五蕴炽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调、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质的身体不调和,因为它的变化无法控制预料,就成了病苦。还有自我的思想,内外发生冲突,自己的思想在变,外在环境也在变,不能适应;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后念互相较劲,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恶业、受苦报的一生又一生,五蕴相续。

以上还是从负面的角度来说,唯有深入体会无常,才能知苦而求断苦。其实从正面来说,观想无常同样也很重要。如若能够觉悟万法无常的话,马上便得解脱;不了解无常,所以淹没在苦海。


如果已经理解到世间所有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那就多少能够看得开一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了。就以财富来说,即便拥有亿万财富,因为无常的存在,慢慢地用掉就没了,或者不小心丢了、被人骗走、抢走了也就没有了;死亡时,别说金钱带不走,连身体也得放下来。那还兴奋什么呢?又担心什么呢?正是由于一切现象是无常的,遇到好事不必欢喜;遇到倒霉的事,也就不必苦恼,很快地,倒霉运也是无常,否极泰来,又有一番新气象了。


更进一步,知道是无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这里的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没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恒、不是真实、捉摸不定、随时变化,因此叫它是空,这种建立在无常基础上的缘起性空才是真正不变的真理。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学处

学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学处|常听见菩提子、菩提树、菩提叶,却还不知“菩提”二字是什么意思

学处|在家女众学佛的榜样——胜鬘夫人


☀观照

观照|发心,千万别发错了

观照|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

观照|正邪只在一念间

观照|在心田植一株菩提树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

开示|印光大师:净土五经大意

开示|慧明和尚:“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真正的佛徒应该从认识三宝起


☀一偈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译者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①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③


☀联灯

联灯|在职场与家庭中如何放下对立、修学慈悲

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物语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物语|梅花破雪已成春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常识

常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七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常识|八正道:正志、正语


☀素食

素食|元宵煮汤圆

素食|慈悲心的践行

素食|禅悦为食

素食|淡中趣甚长


☀分享

分享|山君迎新 更添信心

分享|莲灯增辉人增福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赏析

赏析|东魏石雕一佛二菩萨像

赏析|铁马金戈之下的北魏佛教造像艺术

赏析|梁楷名作《泼墨仙人图》

赏析|敦煌遗画-佛陀出家时沉睡的宫女


☀历史历史|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历史|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历史|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历史|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阅读阅读|司马光《解禅偈》的流弊
阅读|六群比丘犹胜马鸣、龙树
阅读|“执着”的好处
阅读|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

☀故事故事|求神不如求己
故事|大限来时
故事|蜂王警睡魔
故事|长寿王的故事(下)

☀视频视频|灵隐寺合唱《祈福》
视频|惟有梅花 十分清韵
视频|云林志工 自利利他
视频|云林志工:奉献中增长福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