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出家证果②

灵隐寺 2024-03-19


《四十二章经》前文回顾: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这是本经的第一章,说明沙门证阿罗汉果的过程,从这一章开始,以及后面所讲的到第四十二章,都是属于正宗分,即是本经所讲的主体。


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那么,做了沙门应该怎么样呢,就是要“常行二百五十戒”,常常地修行二百五十条戒律。讲到戒,一般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在家戒,比如受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戒,像比丘就要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戒,还有沙弥十戒,这是一般所说的戒条。


做一个佛教徒,最起码应该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沙弥(尼)也好,纵然受几百条戒,最根本的,还是这五条戒。


进止清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合乎威仪,合乎戒律,能够这样做到,才可以保持身心的清净。总而言之,二百五十条戒也好,三百四十八条戒也好,或者是五戒、八戒,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恶行善”,凡是坏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这是我们持戒的根本目的。


为四真道行,四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是作为沙门所修持的一种行门。


成阿罗汉,假使能够观察苦集灭道,修持到家了,最后就可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依《法华经论释》所说,阿罗汉含有十九种意义,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应供:阿罗汉是真正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二、杀贼:贼,指烦恼贼,证到阿罗汉的圣果,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


三、无生:阿罗汉既然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也断尽了一切染污的行为,这时候已经了生脱死,不会再来受生了,所以称为无生。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成了阿罗汉果,就证得六种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种神通,除了最后的漏尽通,前面的五通,不只是阿罗汉,就是一般的神鬼、外道,有功夫的都可以证到前五通,只有漏尽通,像阿罗汉、佛、菩萨,已经证了果的,才可以证得。


经文中飞行变化,就是刚才说到的十八种神变,属于神足通。


旷劫寿命,就是说能够修持,有修定的功夫,得到生死自由,可以常住世间,寿命要长就有多长,要短就有多短。想要离开世间,马上就可以离开,要久住世间的时候,也可以住久一点。


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生死自如,寿命长短也是自由的。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都有这样的表现。譬如说,他希望赶快灭度,能够自身出三昧火,把自己的身体焚化;他假使要常住世间,好像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大迦叶的,还不想灭度,他发愿要等到当来下生的弥勒佛降生成道的时候,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佛。因此,依佛教历史的记载,大迦叶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以后才圆寂的——证了阿罗汉果位是有这样的功夫。


住动天地,证了阿罗汉果,由于他有许许多多的修持和功德,能够在他住的地方,感动所有的神祇,这说明阿罗汉的威德,是非常伟大的。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学处

学处|在家女众学佛的榜样——胜鬘夫人

学处|为什么要深入体会无常

学处|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至诚发愿请佛住世

学处|在普贤行愿中降伏我慢


☀观照

观照|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

观照|正邪只在一念间

观照|在心田植一株菩提树

观照|草长莺飞的二月,正是你我用功的好时节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净土五经大意

开示|慧明和尚:“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真正的佛徒应该从认识三宝起

开示|倓虚法师:略解“照见五蕴皆空”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③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出家证果①


☀联灯

联灯|在职场与家庭中如何放下对立、修学慈悲

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物语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物语|梅花破雪已成春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常识

常识|七觉支

常识|八正道:正志、正语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四不思议

常识|无边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素食

素食|禅悦为食

素食|淡中趣甚长

素食|行慈

素食|恰如其分


☀分享

分享|莲灯增辉人增福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赏析

赏析|梁楷名作《泼墨仙人图》

赏析|敦煌遗画-佛陀出家时沉睡的宫女

赏析|南宋陆信忠佛画《释迦涅槃图》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普贤菩萨赴灵鹫山听法图


☀历史历史|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历史|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历史|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历史|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阅读阅读|“执着”的好处
阅读|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
阅读|佛陀的遗教
阅读|念佛不专一

☀故事故事|大限来时
故事|蜂王警睡魔
故事|长寿王的故事
故事|念我往昔轮回生死 求一饱餐尚不能得

☀视频视频|灵隐寺合唱《祈福》
视频|惟有梅花 十分清韵
视频|云林志工 自利利他
视频|云林志工:奉献中增长福慧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