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①

灵隐寺 2024-03-19


《四十二章经》前文回顾: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本章对于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分别加以说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出不了行动、讲话、思想这些活动,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从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既可以表现为十种好的,也可以表现为十种恶的。善恶的体性,本来是没有固定的,本性是空的,就是看我们究竟是要做好还是做坏,你要做善的,就是善,你要作恶,就是恶,本章就是专门阐释这个道理。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究竟是哪十种呢?则包括“身三:杀、盗、淫。口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嫉、恚、痴”,在我们身体上有三种,在我们口头上有四种,在我们心理上有三种。


这十件事情,假如我们不能够随顺正道去行的话,就是违背了佛陀的圣道,这个就叫做十恶。如果把这十种恶事停止下来,不要去做,就称为十善了。十善与十恶,一正一反,好像我们的手掌一样的,正面是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了。


身善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与五戒的前三相同。

 

不杀生


一切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杀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念念要报复,这就是佛教所谓欠钱的要还债,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为什么?两方面都迷。


佛法教我们不杀生,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杀生业障非常重,障碍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因为一个好杀的人,嗔恨心必定重,嗔恨心重的人,念佛怎么会得一心?修禅怎么会得禅定?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是有道理的。


因此,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有命者,不得故杀。


不偷盗


“不与取”就是偷盗,不与取是别人没有同意、没有答应,你就取来,这就犯偷盗。我们没有得到别人同意,随便把别人东西移动,都是偷盗,不一定说据为己有才是偷盗。如我的书放在桌子上,你没有得到我同意,故意把我的书拿到另外一边,让我找不到,就算偷盗。


戒律订得非常微细,就是一草一物、一针一线,再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偷盗。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税、漏税等,皆为偷盗。此不与取戒,以盗僧物的罪过最重。


这一条戒是帮助我们修学清净的布施,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使我们恢复自性清净心。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不邪淫


即举止文明,通情达理。不邪淫是指在家人,居家学佛,未能全断淫欲,只许于正常夫妇间行之,此外与一切男女不得行淫。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邪淫会危害家庭的和谐,损害身心健康,伤及子女及他人,乃至身败名裂,有害于安定团结。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学处

学处|居家的清明节 佛弟子可以做些什么

学处|如来法身和报身有何不同

学处|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学处|十法助忏


☀观照

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念佛当发菩提心

观照|学佛,当亲近善知识

观照|念佛须知了生死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关于清明祭祀的两则法语

开示|慈舟法师:三世因果不昧

开示|来果禅师: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①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割爱去贪


☀联灯

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 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 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物语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物语|按下“暂停键”的灵隐寺中 动物们都还好吗

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常识

常识|三藏十二部

常识|八正道:正念、正定

常识|尔时,一时,到底是何时

常识|什么叫众生


☀素食

素食|寒食节

素食|正念

素食|恒住慈心

素食|不染


☀分享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普贤菩萨赴灵鹫山听法图

赏析|明人画准提菩萨像

赏析|南宋无准师范禅师顶相画

赏析|唐代干漆夹苎佛像珍贵在哪里


☀历史历史|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历史|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历史|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历史|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阅读阅读|念佛不专一
阅读|离教而参是邪因 离教而悟是邪解
阅读|阎王的“来信”阅读|古人不轻许可
☀故事故事|舍命求法
故事|阿育王的忏悔
故事|勇敢的老织布匠
故事|大白香象止息两国战端

☀视频视频|云林志工:奉献中增长福慧
视频|灵隐寺合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视频|灵隐寺合唱《三宝歌》
视频|春风春雨溢春潭 春满山花影瑞昙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