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尔时,一时,到底是何时

灵隐寺 2024-03-19

我们读佛经都知道,一般经文开始是序分,包括通序和别序。通序,是通于一切佛经;别序,则别限于本经的教起因缘,又分为证信序与发起序两类。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格式:指出佛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听众等等,具足了主、时、处、众、闻、信等六种条件,这六种成就,证明了这部经是佛亲口说的,不是假的。


但是,涉及说法的时间,经典里都是用“尔时”、“一时”等,或许有人就要问了,尔时到底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不标明何年何月何日呢,这样不是更清楚吗。


“尔时”,怎么来解释呢。单说“时”,其实是没有一个规定,没有一个真实的法存在,时间的长短都是唯心所现。正如,俗语有云“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同样都是一样长的时间,可是在感觉方面则各个不同。


再说,佛到处说法利生,所向无定,或天上或人间,或此土或他国,而各个地方的时分非一,各地历法也不同,如人间五十年,即四天王天为一日,南瞻部洲日午,则北俱卢洲三更,西竺正月是震旦三月。


因此,不能确定具体的日子,难以取一处而为标准的时间,假使以某一时间为主,就会出现因此失彼,因彼失此的状况。


佛讲经的时间称为“尔时”、“一时”,所谓尔时这两个字,就是佛与大众,能说、能闻因缘成熟的时间,就是指的这个时间而言。就是说的人,听的人,因缘成熟了,聚会在一起了,所以叫做“机教相合,师资道契”,能说与能听的因缘已经成熟了,所以称做“尔时”,而不同的经典则有不同的说法时间。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学处

学处|在普贤行愿中降伏我慢

学处|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学处|居家的清明节 佛弟子可以做些什么

学处|如来法身和报身有何不同


☀观照

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惜福与培福

观照|人生实在太苦

观照|念佛当发菩提心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佛学的本质

开示|虚云老和尚: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

开示|印光大师关于清明祭祀的两则法语

开示|慈舟法师:三世因果不昧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出家证果③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①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②


☀联灯

联灯|从善待动物的过程中 增长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 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物语

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物语|按下“暂停键”的灵隐寺中 动物们都还好吗

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四不思议

常识|无边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常识|三藏十二部

常识|八正道:正念、正定


☀素食

素食|恰如其分

素食|常修知足 终不食肉

素食|寒食节

素食|正念


☀分享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普贤菩萨赴灵鹫山听法图

赏析|南宋《五百罗汉图·应身观音》中的传统服饰

赏析|宋代梁楷《布袋和尚图》

赏析|南宋时期灵隐寺住持痴绝道冲禅师书法真迹


☀历史历史|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历史|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历史|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历史|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阅读阅读|佛陀的遗教
阅读|念佛不专一
阅读|离教而参是邪因 离教而悟是邪解
阅读|坟墓选址

☀故事故事|念我往昔轮回生死 求一饱餐尚不能得
故事|舍命求法
故事|阿育王的忏悔
故事|勇敢的老织布匠

☀视频视频|云林志工:奉献中增长福慧
视频|灵隐寺合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视频|灵隐寺合唱《三宝歌》
视频|春风春雨溢春潭 春满山花影瑞昙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