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法会|如何礼敬诸佛?

灵隐寺 2024-03-19


《华严经》是世尊成佛之后,将自己所证得的境界,说与圆顿大根众生听的。经中具有无量法门,无量义理,圆顿大教,都在这部经里。我们读了《华严经》,方知佛位之高,法义之广,所谓“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


其中,《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是全部华严经的纲领。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此品,则末法时代的众生,实在没有办法“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


如果我们能了解十大愿王,即相当于间接了解了全部佛法。普贤十大愿王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礼是礼拜,敬是恭敬,诸佛是尽虚空,遍法界,刹中尘,尘中刹,重重无尽的诸佛。同是礼佛,所得利益却因发心不同而有种种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十种不同的礼佛方式,在礼佛中体会佛法之高广。


根据《法苑珠林》的记载,南北朝时有来自天竺的勒那三藏法师,因见华夏人民对礼佛的方式不甚熟谙,所以介绍了七种不同的礼佛之法,分别为:我慢礼、求名礼、身心礼、遍入法界礼、正观修诚礼、实相平等礼。而后清凉国师制《华严疏钞》,对这七种礼佛方式的名称稍作调整,并于其后更增三种:大悲礼、总摄礼、无尽礼,如此便有十种礼佛方式。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身体虽在礼佛,心中毫无恭敬。只有身形在那里一上一下的礼拜,恰如舂米的石碓一样。这是不对的。


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见有人来,即诈现威仪,口唱佛名,身行礼拜,而内心实驰求于外境。这亦是不对的。


三、恭敬礼:五体投地,心存殷重感恩,观想佛在目前,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双足,很专一地虔诚礼拜。这里内心殷重是指意业恭敬,发愿、称名、赞叹是指语业恭敬,身体五体投地是身业恭敬,三业恭敬,礼佛才有功德。如此礼佛,才能名为恭敬礼。


四、无相礼:以智慧观想着佛的境界,远离能礼、所礼之相,而不起礼佛的执着。须知所礼之佛是真空无相的,而能礼之智亦是真空无相的。如是观想,方能深入法性,而获得礼佛的真实利益。


我们知道,第一种我慢礼,第二种求名礼,都是不对的,第三种恭敬礼才是对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假若礼佛之时,只有恭敬之心,而不进修无相之观,则将会引生新的我慢、新的求名之念的。因为我们但求精进礼佛,不修真空观想,自然而然会着相的。



一有着相之心,就会觉得自己能修行、肯用功,每天都拜许多拜,又会觉得他人皆不修行,不肯用功,都不如我。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是我慢吗,又因为自己觉得了不起,逢人便要表示一下,我每天在拜多少拜的佛,这不是求名吗?!拜佛有拜佛的功德,能作无相观更有无量的功德,如果不进修无相观,而只知恭敬拜佛,则恐将引生我慢求名之心。如是则将功德翻成烦恼,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五、起用礼:由于以前所修之无相观,而悟到诸法无能无所,这是得到了真空理体。须知真空不空,从体起用,观想到能礼之人,所礼之佛,犹如影像,普遍一切,才能达到妙有的境界。


六、内观礼:前面的依体起用、从空入假,高深是很高深了。但是应当再进一步的观想:自己具有的觉性,便是法身真佛。一一礼拜,只是自己礼拜自己的法身佛,不必向外求佛。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就是这个道理。


七、实相礼:前面所讲的第三种礼至第六种礼,虽然一步比一步深奥,但仍存有自他内外之差别相。今此一礼,观入实相,实相平等,无自无他,凡圣一如,体用不二。不住于法,而常礼诸佛,真是玄之又玄了。


八、大悲礼:以前之礼,虽然观智圆明,尚未显示大悲利生。故此一礼,以明同体大悲之心,随一一礼,皆普代众生礼,方堪称为菩萨之礼了。



九、总摄礼:谓融摄前六门由浅至深之礼,以为一种观想。将第三至第八,融摄起来。谓凡欲礼敬者:先须五体投地,殷重接足——即是第三恭敬礼。继之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之相——即是第四无相礼。再继之以普运身心,礼不可礼之佛——即是第五起用礼。进一步观想: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即是第六内观礼。更进一步观想: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即是第七实相礼。若能随一一礼,普代众生——即是第八大悲礼。将这六种礼,融为一种观想,便谓之总摄礼了。


十、无尽礼:观入帝网珠的境界,能礼之自身,与所礼之佛,皆重重无尽。若依此礼,则一一礼,皆有无尽的功德。倘若不修此种观想,虽终日礼佛,实徒自疲劳而已。


可见,虽然同名礼佛,但有十种用心不同。其中我慢礼、求名礼是错误的方法,存在很大的过失,学佛者应当远离;自第三种恭敬礼以后的八种是我们提倡的礼敬方法。作为修行之人,应当逐渐修证后面八种礼佛方法,即便慧解和观照之力暂时无法达到,也应将之作为修学礼敬的目标去努力。







往期回顾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启动征稿
藏识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学处|什么是《华严经》的“七处九会”
学处|为何《普贤行愿品》在全部《华严经》中如此重要
学处|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学处|为什么要礼敬诸佛

☀观照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开示开示|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
开示|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开示|太虚大师:错误迷谬,简直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无遗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恶还本身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尘唾自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返本会道

☀联灯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常识常识|什么叫众生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四谛法之集谛的总相

☀素食素食|清净
素食|吃粽子素食|慈心
素食|清凉

☀分享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分享|共修同行 法喜充满

☀赏析赏析|明代镀金彩绘木雕善财童子立像
赏析|敦煌《大方广佛华严经》手稿
赏析|明代毘卢遮那佛坐像
赏析|钟绍京小楷《转轮圣王经》

☀历史历史|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历史|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历史|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历史|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阅读阅读|徒生复徒死 谁识本来人
阅读|戒显禅师:禅门锻炼说
阅读|遗教经
阅读|《般若》虽多,乃《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

☀故事故事|世宝之弊害
故事|一勺饭汁的布施
故事|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
故事|察微王与鞋匠

☀视频视频|卢舍那佛会浮雕
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