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法会|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殊胜在何处?

灵隐寺 2024-03-19

灵隐寺于每年结夏安居期间,举办华严法会,以九旬安居之期,讽诵《华严》大经,普利人天。许多学佛的居士都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那么这部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大经究竟殊胜在何处呢?

缘起殊胜

——释尊随自意语,直畅本怀

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度众生成佛。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因此,人、天乘和声闻、缘觉的小乘佛教,皆是不得已应机而说的方便之谈,也就是所谓“随他意语”。


而《华严经》则不同,是真正成佛的教法,乃是“一乘圆顿”的大教,是“随自意语”。什么叫做“随自意语”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最初成佛的时候,将自己多生多劫所修的法门、所证的理性以及不可思议的境界,假借诸大菩萨之口,和盘托出,直畅本怀。


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其义即在于此。释尊舍王位而出家,成道之后托钵乞食,看似清苦,实则享受的深妙法乐无以伦比,借世俗的富贵为喻,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世间富贵如花上露,若不善运用,则为恶业之源,岂似清净涅槃,胜乐无穷?

教主殊胜

——如来显现报身,藏尘相好

释迦世尊初成正觉说《华严经》,不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说,而是现报身佛——圆满卢舍那佛身(《八十华严》译本中称“毗卢遮那佛”,仅是翻译之异)。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是化身佛,以婆婆世界(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他的化境教区。说到佛陀法相庄严,往往会提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华严经》却是融十身十佛,而以报身卢舍那佛为代表而说的,报身佛是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一化境。至于相好,更是不可思议:古德形容报身佛有“藏尘相好”,也就是将华藏世界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相好,报身佛有如此无量无边的相好庄严。


《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品》中,普贤菩萨说,如来有九十七种大人相,每一相中又包含若干相,所以称为“相海”。在这一品的末尾,普贤菩萨作结语说:“佛子!毘卢遮那如来有如是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身分,众宝妙相,以为庄严。”

听众殊胜

——法身大士与会,凡愚无知

既然《华严经》的内容如此殊胜,那么听众的情形如何呢?华严会上,在会的听众都是些圆顿大根的众生,也就是十住以上、已分证法身真理的菩萨。


至于凡愚二字,凡是指一般普通人而言,愚是愚法二乘,也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修行之人,又被称为小乘。小乘人虽然已能断除人我执,但法我执依然存在。《华严经》是一乘圆顿的大教,仍然为法我执所愚蔽的二乘,即便身在华严法会的现场,但因为机缘不契,仅见到释尊在菩提树下静坐思惟,却无法得睹华严法会的庄严盛况,所以有这么两句话来形容二乘人在华严会上的状态: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


如《华严经》云:“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然而,释尊慈悲无限,对于凡夫和二乘并未舍弃,为了应我们陋劣的根机,特地隐起尊特的报身,而显现应化之身,苦口婆心地谆谆化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这便是《法华经》上所说的“脱珍着敝”。

经义殊胜

——圆满修多罗教,法无不收

释尊说《华严经》的处所,天上、人间,共有七处。在这七个地方,集会了九次,方才说完,所以有“七处九会,演大华严”的说法。那这“七处九会”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华严经》除了介绍释尊及十方诸佛亲证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还讲述了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五十一个阶位的修行方法。


具体来说,《十住品》前,如《净行品》、《贤首品》等,说的是十信;十住有《十住品》,十行有《十行品》,十回向有《十回向品》,十地有《十地品》;十地以后,直到《离世间品》,讲的都属等觉境界。自初发心至成佛,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信、解、行、证,菩提道上应走的路线,《华严经》讲得最清楚,丝毫没遗漏,乃修因证果最圆满的表达,初发心直至成佛,都能契合、适应,谓之“圆满修多罗教”。


昔有皇帝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答:《华严经》。皇帝很奇怪地说:《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华严经》仅八十卷,为何《华严》最大?国师回答:《般若》虽多,唯演般若之理;《华严》卷少,将佛的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统摄无遗,所以最大。

传译殊胜

——龙宫取出传世,前后三译

佛灭度后,经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结集而后,收藏在龙宫。佛灭度后,七、八百年顷,有龙树菩萨出世,读遍了五印度所有的典籍,很想另立教门,而自为教主。经前辈的指示,叫他往龙宫深造,因为龙宫里收藏了更深、更多的宝典。龙树菩萨接收了指示,身入龙宫,读熟了十万偈的下本《华严经》,于是人世间始有这一部经。


东晋的时候有一位沙门,叫支法领,亲往印度求得三万六千偈。由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译成六十卷、三十四品,但只有七处八会。大周武则天虽然是一位女皇帝,但深信佛法,知道《六十华严》的处会不全,因而遣人访求。使者在于阗国得到四万五千偈的《华严》梵本,又请得高僧实叉难陀一同来到中国,在东都大遍空寺,译成八十卷、三十九品、七处九会。《华严经》的组织,才算完整。


唐朝德宗皇帝贞元年间,南印度乌茶国王,因德宗的生辰,手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梵本,以充贡品。德宗诏请印度三藏般若法师,译成四十卷。对晋经、唐经而言,是为新经,然而这只是前二经最后一品的入法界品。前后三译,流传已历千年,化导众生无数,历朝历代因学习、读诵《华严经》而获利益者,不胜枚举。

《华严经》是成佛的圆顿大教,以上所列举出的五种殊胜(缘起殊胜、教主殊胜、听众殊胜、经义殊胜、传译殊胜),仅仅是将《华严经》相对比较明显的特点挂一漏万地简单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华严经》在一切佛经中的尊胜地位。


何况《华严经》彰显一真法界,而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包罗万象,融贯诸宗,作为是如来一代时教的根本法轮,“经中之王”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往期回顾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启动征稿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学处

学处|五浊众生令离垢 愿证如来净法身

学处|开智慧 求觉悟

学处|三月安居由兹开创,十方聚会从此进修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观照

观照|学佛,当亲近善知识

观照|念佛须知了生死

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开示

开示|弘一大师:习劳

开示|印光大师: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开示|太虚大师:佛法之真价

开示|谛闲法师:此忏以实相为体,发菩提心为宗,离苦得乐为用,生酥毒发为教相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③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转重令轻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按下“暂停键”的灵隐寺中 动物们都还好吗

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常识

常识|什么叫众生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四谛法之苦谛的三苦、八苦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素食

素食|闻正法味

素食|行善法

素食|应施无畏

素食|清净


☀分享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文殊菩萨像木雕版画

赏析|贵霜时期犍陀罗艺术:太子降诞浮雕

赏析|尼泊尔木雕降魔成道图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历史

历史|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历史|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历史|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历史|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阅读

阅读|游名山不愿西方

阅读|离相离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须磨

阅读|徒生复徒死 谁识本来人

阅读|戒显禅师:禅门锻炼说


☀故事

故事|文殊仗剑刺佛

故事|紫磨金盘

故事|舍利弗尊者的舅舅

故事|阿输迦王与口含香气的法师


☀视频

视频|卢舍那佛会浮雕

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