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②

灵隐寺 2024-03-19



《四十二章经》前文回顾: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本章对于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分别加以说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出不了行动、讲话、思想这些活动,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从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既可以表现为十种好的,也可以表现为十种恶的。善恶的体性,本来是没有固定的,本性是空的,就是看我们究竟是要做好还是做坏,你要做善的,就是善,你要作恶,就是恶,本章就是专门阐释这个道理。



语善业有四: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妄语,与五戒同。

 

不两舌:


不存破坏他人和好的动机,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东家说西,西家说东,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如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尽可以避免是非争端。


不恶口:


不说粗恶的、使人难堪的语言,如呵骂、冷嘲热讽、尖酸刻薄的批评、恶意攻讦等;不说毁辱他人的话,及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不妄语:


不妄语就是不欺骗他人,凡不如心想而说,皆是妄语。妄语有大小:如见、闻、觉、知说不见闻觉知;不见、闻、觉、知说见闻觉知等,是名小妄语;可通忏悔。若未证圣果,而说我得须陀洹果9等;乃至实未得定、见好相等,而说得定、见香、见花、见菩萨、声闻、天人、神鬼等,皆大妄语,犯则罪重,是不可悔。


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如果欺骗人,定会失去信任,断送自己的前程,其实是害自己。


不绮语:


不说无意义语,如诲盗诲淫、情歌艳曲、说笑撘讪,或者天南地北,言不及义。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诱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但浪费时光,而且有害身心;不仅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所敬仰。


人家做了功德,我们虽然没做,但只要随着发欢喜心,一样会有功德。相反,如果你不随喜,而生憎恶心,出口嘲笑讥讽,那以后的苦报,是不能避免的。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中,有“随喜功德”的大愿。学佛的人,应该深深思考,学习菩萨的大愿,切实去做到。


十善业重视语业,正说明了这是人类和乐共处的根本德行。人类以语言而传达彼此的情意,如人与人间,尽是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试问人类的和乐又从何说起。






往期回顾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启动征稿


藏识

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藏识|翠微亭下忆精魂 宋韵正气世常存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巡觅

巡觅|如何建立信仰——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学处

学处|如来法身和报身有何不同

学处|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学处|十法助忏

学处|知苦断集 慕灭修道——什么是四圣谛


☀观照

观照|念佛当发菩提心

观照|学佛,当亲近善知识

观照|念佛须知了生死

观照|念佛决定愿往生


☀开示

开示|慈舟法师:三世因果不昧

开示|来果禅师: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

开示|弘一大师:习劳


☀一偈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合集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②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割爱去贪

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①


☀联灯

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 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物语

物语|春风只解吹梅落——今年春天最后的梅花

物语|按下“暂停键”的灵隐寺中 动物们都还好吗

物语|春风落尽杜鹃花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常识

常识|尔时,一时,到底是何时

常识|什么叫众生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四谛法之苦谛的总相


☀素食

素食|正念

素食|恒住慈心

素食|不染

素食|闻正法味


☀分享

分享|吉祥红灯 创造善缘

分享|梅花开处尽是春

分享|处处普门凭示现

分享|我当志工的这些年


☀赏析

赏析|唐代干漆夹苎佛像珍贵在哪里

赏析|首届“东南佛国杯”全国佛教文化摄影大展部分作品

赏析|犍陀罗石雕《佛陀初转法轮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文殊菩萨像木雕版画


☀历史

历史|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历史|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历史|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历史|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阅读

阅读|离教而参是邪因 离教而悟是邪解

阅读|阎王的“来信”

阅读|古人不轻许可

阅读|游名山不愿西方


☀故事

故事|阿育王的忏悔

故事|勇敢的老织布匠

故事|大白香象止息两国战端

故事|善光公主


☀视频

视频|卢舍那佛会浮雕

视频|祈愿疫情早除 国泰民安——来自杭州佛教界的祈福钟声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