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 | 谋定后动——2023年中期货币流动性展望

招商宏观 招商宏观静思录 2023-06-18

财政货币与流动性小组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首席
马瑞超   S1090522100002    组长
陈   宇   报告联系人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5月30日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为保障经济全面复苏,上半年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坚持“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的目标排序,预示“稳中偏松”基调不变,突出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相结合。操作上,降准概率超过降息,降息短期遇阻,下半年仍可期,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金融工具持续发挥作用,信贷政策将从“宽信用”向“稳信用”转变。货币流动性保持中性,预计下半年社融或将呈现窄幅波动向下的态势,年末回落至9.8%左右,M2大概率从当前12%左右水平下降至10.5%左右。1. 政策基调:稳中偏松。结合对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目标排序为“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基调为稳中偏松。1)从“稳增长”出发,货币政策一方面会借鉴美联储经验,避免政策大起大落,防止总量政策波动对实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持续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助力经济内生性修复;2)“稳就业”需要多种政策综合发力,货币政策的重点仍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3)“防风险”的重要性或将提升,政策重心倾向于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中小银行同业风险将是重点关注领域。对此,总量政策需采取“稳中偏松”的政策基调,为房地产业转型赢取时间,同时以跨周期调节的思路,加快金融机构风险排查与化解,避免风险的进一步积累2. 政策操作:二次降准存在机率,降息短期遇阻,但下半年仍然可期。降准:以静态视角估算,全年需要缴准的资金约为2.4万亿,在MLF等额续作的假设下,下半年流动性尚存0.4万亿的缺口,可能通过降准来进行补充。如果央行出于降准置换到期MLF,进而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的角度考虑,则下半年二次降准的概率进一步提升。节奏上,四季度MLF到期回笼规模触达全年顶峰,降准落地概率较大降息:短期遇阻,下半年仍可期。当前,市场对于降息抱有一定预期,但短期降息落地面临以下阻力:1)央行近期口风变化,预示降息的政策诉求明显减弱;2)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降息将进一步加剧息差压力。下半年,降息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1)外部,联储紧缩政策放缓,美元与美债收益率重回下行区间,汇率对降息的外部约束边际放松;2)内部,度过基数效应影响剧烈的二季度,下半年宏观指标同/环比变动所反映的经济现实趋于一致,上半年的“大搞调研之风”也将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更加充裕的决策信息,彼时决定是否再度启用降息工具,将掌握更多依据、面临更少阻力。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规模稳定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重要体现,结构性政策工具上半年发挥了“总量+结构”的双重功能。下半年,该工具在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将根据形势变化而发生改变:1)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可能再度增加;2)保交楼再贷款将快速增多;3)所谓“聚焦重点、有进有退”,不是指将现有结构性工具清零退出,而是不再增加额度、继续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对冲专项债前置发行,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平稳过渡。3. 信贷政策:“宽信用”向“稳信用”转变。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行较快,已引起监管重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持社融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保持基本匹配”的要求,暗含“控杠杆”的含义。尽管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叠加政府债发行前置的现实操作,预示杠杆率激增的分子端动力难以持续,但下半年经济增速因基数效应消退则会从分母端,对“控杠杆”形成压力。对于信贷政策而言,一方面将出于“控杠杆”的需求,防止企业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冲;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出台措施,托住居民部门杠杆率,防止失速下滑。4.流动性:货币流动性保持中性,M2增速或将持续回落。下半年,货币市场环境或与上半年类似,即DR007围绕短期政策利率波动。在这种流动性环境下,公开市场操作量的波动或将有所加大,以对冲缴税、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流动性的冲击。假如货币市场流动性维持中性,其对于其他金融统计指标会有明显的影响。从2020年资金利率回归中性后的情况来看,M2增速亦会回落至与社融增速及名义GDP增速匹配。预计2023年全年社融新增34.3万亿,下半年社融或将呈现窄幅波动向下的态势,年末回落至9.8%左右。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回归中性,M2在2023年下半年大概率从当前12%左右水平下降至10.5%左右。从结构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力度有限,预计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将维持在低位;尽管增速接近高位,但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有望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撑下继续维持较多新增量。此外,由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组成的表外融资有望迎来同比多增
22

正文



政策部分

(一)上半年政策回顾

伴随经济的逐渐复苏,上半年货币政策稳中偏松。操作上:货币政策稳价保量。数量方面,1~4月常规型工具(OMO+MLF)净回笼资金4220亿元,结构性政策工具净投放3700余亿,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超储率与超额备付金率先下后上,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价格方面,政策利率保持不变,LPR持平。受此影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6%,创历史新低;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2.28%。

效果上:狭义流动性回归常态,广义流动性超季节性增多。狭义流动性方面,DR007与7天逆回购之间的缺口收敛,市场利率重新围绕政策利率运行;同业存单利率中枢上移,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上行8BP至2.69%,处于MLF利率下方运行,表明狭义流动性整体处于稳中偏松的水平;广义流动性方面,一季度信贷新增10.6万亿,同比新增2.3万亿,创下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后的新高。

(二)下半年政策展望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基调预计不变,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物价温和上涨、联储紧缩政策边际收敛三重因素为货币政策营造舒适环境,降准概率超过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是重点。

1. 政策基调:稳中偏松

根据货币政策目标来推测政策走向,是研究货币政策的基本套路。基于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重心偏向稳增长与防风险,同时兼顾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排序,强调“两个结合”(即: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发挥政策效力与激发主体活力相结合)。

四月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定调是“回升向好”,提示“(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要求“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推测,下半年的政策重心在于“恢复和扩大需求”,政策思路是在运用总量政策托住增长“下限”的同时,出台新的工具措施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因此,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基调是“稳中偏松”,政策操作以跨周期调节为主。

增长方面,疫情期间压抑的消费在上半年集中释放后,下半年消费的增长动力将由居民收入与就业形势等基本面决定。投资仍是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对于货币政策而言,重心是1)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以保证基建项目的资金接续,2)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强制造业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因此,从将“稳增长”作为第一目标出发,货币政策一方面会借鉴美联储经验,保持政策平稳性,防止总量政策大起大落对实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持续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助力消费有力复苏。

通胀方面,尽管市场对“通缩”存在疑虑,但央行始终认为通胀水平总体温和,并提醒通胀反弹压力。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明确央行对通胀问题的关注重心与趋势研判,认为“CPI下半年将温和回升”,预示“防通缩”并非主要矛盾。下半年,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服务型CPI具有上行动力;猪价和油价的企稳则有利于商品型CPI走稳。对于货币政策而言,由于压制物价的核心仍是需求不振,稳中偏松的政策基调对于“稳增长”和“防通缩”具有同步作用。

风险方面,当前潜在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破局的关键是加快房地产新模式的形成。四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金融稳定报告(2022)》亦强调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呈现区域集中特征”,银行压力测试表明其应对宏观冲击的能力有所下降。下半年,“防风险”的重要性或将提升,政策重心倾向于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中小银行同业风险将是重点关注领域。对此,总量政策需采取“稳中偏松”的政策基调,为房地产业转型赢取时间,同时以跨周期调节的思路,加快金融机构风险排查与化解,避免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2.政策操作:

降准仍可期待。以静态视角估算,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社融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的要求,全年社融增速预计在10%左右,所对应的新增贷款约为24.1万亿。假设存贷比保持不变,全年新增存款规模约为30.5万亿,需要缴准的资金约为2.4万亿。上半年,降准释放流动性5000亿,一季度结构性工具净投放3750亿,简单推测,该工具全年可投放流动性1.5万亿。因此,在MLF等额续作的条件下,流动性尚存0.4万亿的缺口,可能通过降准来进行补充。如果央行出于降准置换到期MLF,进而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的角度考虑,则下半年二次降准的概率进一步提升。节奏上,四季度MLF到期回笼规模触达全年顶峰,降准落地概率较大。

降息短期遇阻,下半年仍可期。当前,市场对于降息抱有一定预期,但短期降息落地面临以下阻力:1)央行近期口风变化,预示降息的政策诉求明显减弱。3月初,中央曾提出“新班子起来了,但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随后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新增“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政策要求,强调“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说明政策发力的诉求明显减弱;2)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降息将进一步加剧息差压力。疫情以来,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非对称下行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逼近1.8%的监管下限,经营压力倒逼央行需要平衡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双方利益。5月,监管发文调整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自律上限,旨在放松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预示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已成为一项政策考量。

下半年,降息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1)外部,联储紧缩政策放缓,美元与美债收益率重回下行区间,汇率对降息的外部约束边际放松;2)内部,度过基数效应影响剧烈的二季度,下半年宏观指标同/环比变动所反映的经济现实趋于一致,上半年的“大搞调研之风”也将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更加充裕的决策信息,彼时决定是否再度启用总量工具,将掌握更多依据与更少阻力。

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规模稳定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重要体现,结构性政策工具可发挥“总量+结构”的双重功能。总量方面,一季度该工具净投放基础货币3750亿元,相比之下传统工具净回笼资金80亿元;结构方面,与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关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创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产生的信贷投放约4345亿元,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量的70%,是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多增的主要推手。在该工具的影响下,小微、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增速明显高于贷款总体水平,结构性工具起到明显的杠杆效应。

下半年,该工具在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将根据形势变化而发生改变:1)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可能再度增加。今年前4个月,PSL实现每月净归还,合计金额约450亿元。四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推测PSL可能从净回笼回归净投放。2)保交楼再贷款将快速增多。上年12月,央行创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发放保交楼贷款,额度2000亿。但从一季度使用情况来看,该工具仅投放5亿,与现实调研存在较大差异。预计与统计及时性有关。下半年应将看到房地产纾困再贷款(约4000亿)的增多。3)所谓“聚焦重点、有进有退”,不是指将现有结构性工具清零退出,而是不再增加额度、继续使用。因此,下半年即使结构性工具支持重点出现调整,也不会对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对冲专项债前置发行,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平稳过渡。今年财政发力仍然前置,一季度各地在提前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新增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1.32万亿,专项债发行进度已完成36%,照此推算,三季度全年的专项债限额将基本发行完成。如何接续,成为市场关注的问题。根据去年的经验,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代表的准财政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去年首批的8000亿额度已投放7499亿,该工具有额度增加的可能。

3.“宽信用”向“稳信用”政策转变

自2021年下半年贷款增速进入下行周期后,货币政策季度例会开始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释放“宽信用”的明确信号。但在四月召开的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央行将这一表述调整为“保持信贷合理增长”,预示“宽信用”倾向弱化。与此同时,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强调,在去年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增长与债务增长出现短期不匹配,宏观杠杆率较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再度提升8个百分点,表现出过快的债务增长迹象。其中,居民、企业与政府三大实体部门杠杆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4、6.1、1.1个百分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断刷新历史峰值。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持社融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保持基本匹配”的要求,暗含“控杠杆”的含义。尽管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叠加政府债发行前置的现实操作,预示一季度杠杆率增长的分子端动力难以持续,但下半年经济增速因基数效应消退而会从分母端,对“控杠杆”形成压力。从4月情况来看,实体部门债务增速已明显放缓。对应到信贷政策方面,一方面将出于“控杠杆”的需求,防止企业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冲;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出台措施,托住居民部门杠杆率,防止失速下滑。

流动性部分

(一)2023年上半年流动性回顾:货币市场利率快速回归中性

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人民银行曾多次希望将市场关注点引导至市场利率上而非货币政策操作数量上。比如,在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中,人民银行写道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所以在讨论银行体系流动性时较为准确的指标是DR0077天逆回购利率(短期政策利率)的差值。2022年,由于疫情对于货币市场供需的影响,DR007持续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进入2023年,由于经济活动的恢复,货币市场利率快速回归中性,即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

在目前人民银行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框架下,长期流动性的提供主要依靠结构性工具、MLF投放及调降准备金;短期的扰动主要是依靠OMO操作来为流动性“削峰去谷”。可以看到进入2023年后,人民银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对冲短期流动性扰动的力度。在人民银行对于总量流动性调节日益精细的情况下,简单根据传统的超额准备金率来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当下的人民银行的调控体系。比如,从20223月及6月的超储率来看,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准备金规模甚至还低于往年水平,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环境却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这对我们全面把握流动性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回顾2018年以来的情况,可以看到货币流动性环境整体处于人民银行定义的合理充裕范围。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2月至6月期间以及2022年4月开始的DR007显著低于短期政策利率的情况并不常见。我们认为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2月至6月期间以及2022年4月开始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的发生机制较为相似: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了回购市场的资金供给方,即大型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准备金供给能力的突然增加;以及回购市场的资金需求方,即其他银行的准备金需求因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

(二)2023年下半年流动性展望:货币流动性保持中性,M2增速或将持续回落

展望2023年下半年,我们判断货币市场环境与上半年类似,即DR007围绕短期政策利率波动。在这种流动性环境下,公开市场操作量的波动或将有所加大,以对冲缴税、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流动性的冲击。以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为例,1-4月由于春节、季末等特殊时点及财政提前发力的影响,可以看到人民银行7天逆回购操作量大幅增加。进入5月后,短期流动性冲击暂时有所缓解,人民银行的操作规模下降到每天20亿元。

假如货币市场流动性维持中性,其对于其他金融统计指标会有明显的影响。比如,最近半年来增速较快的M2。人民银行在近期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用专栏的形式讨论了如何看待前期较快增长的M2。我们认为其主要反映了前期退税等政策对于企业的帮助,以及去年4月以后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影响。

从2020年资金利率回归中性后的情况来看,M2增速亦会回落至与社融增速及名义GDP增速匹配的。当然,其具体度量没有统一说法。按照人民银行的说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要把握“基本匹配”不意味着“完全相等”,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治理需要略高或略低于名义经济增速,体现逆周期调节;要综合考虑名义经济增速、潜在产出和经济增速目标;“基本匹配”是中长期概念,不是短期概念,体现在操作上,是按年度做到基本匹配,而不是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匹配。

在假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按前文表述的节奏推进的情况下,可以对2023年下半年的社融做出预测。预计2023年全年社融新增34.3万亿,下半年社融或将呈现窄幅波动向下的态势,年末回落至9.8%左右。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回归中性,M2在2023年下半年大概率从当前12%左右水平下降至10.5%左右。从信贷结构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力度有限,预计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将维持在低位;尽管增速接近高位,但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有望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撑下继续维持较多新增量。此外,由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组成的表外融资有望迎来同比多增。在监管的引导下,2018-2021年期间非标持续压缩,表外融资三项每年分别同比少增2.9万亿、1.8万亿、1.3万亿、2.7万亿。2022年表外融资同比少增幅度大幅下降,预计2023年全年该趋势将延续。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压力超预期;海外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3年5月30日的《谋定后动——2023年中期货币流动性展望》报告,报告作者马瑞超,联系人陈宇,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30601 等待破晓——2023年中期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20230601 数据滑向目标下线——5月PMI点评

20230531 价格水平不断下跌的影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9期)

20230530 美国债务上限风险解除了吗?

20230529 政策重心或将切换——宏观周观点(2023年5月28日)

20230528 A股、港股下挫幅度较大——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22日-5月26日)

20230527 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2023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525 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能否转正?

20230524 生产形势继续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8期)

20230523 负债成本是LPR下调阻碍——5月LPR报价点评

20230522 还会更差吗?——宏观周观点(2023年5月21日)

20230521 美元反弹,黄金大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15日-5月19日)

20230520 中亚峰会的五方面主要成果——中亚峰会点评

20230519 人民币是否存在持续贬值压力?

20230519 财政收支进度节奏加快——2023年4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518 出口数据真的有水分吗?

20230517 投资需求可能还在下滑——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7期)

20230517 复苏之路走向何方——4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516 宽货币不再是债牛动力——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0515  “弱”和“复苏”哪个更重要?——宏观周观点(2023年5月14日)

20230514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均表现不佳——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8日-5月12日)

20230513 是时候再聊聊库存周期了

20230512 卫星视角下的4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0512 居民存贷双收缩的背后——4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511 三重周期压制,通胀何时企稳——4月通胀点评

20230511 美国通胀迎来关键分项拐点——美国4月CPI点评

20230510 出口增速要换挡吗?——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509 两院分裂如何影响美国债务上限?

20230508 天量信贷去哪儿了

20230507 夯实经济底——宏观周观点(2023年5月7日)

20230506 就业韧性将引发FED政策预期波动——2023年4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505 “逆周期”与“跨周期”切换的锚是什么?——“就业—通胀”政策框架

20230504 距离降息还有多远?——美联储5月FOMC点评

20230503 服务业的强劲修复不会昙花一现——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6期)

20230502 日央行会不会是下一只黑天鹅?

20230501 债市明显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24日-4月28日)

20230430 三个逻辑进一步强化——4月PMI点评

20230429 冷热不均——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3年4月)

20230428 美联储加息:结束的开始——美国一季度GDP点评

20230428 提质,稳量,防风险——政治局会议的三个要点

20230427 现实与预期的分化如何收敛——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

20230427 工业企业利润开始爬坡——3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426 美国商业地产风险三问

20230425 4月政治局会议的看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5期)

20230424  怎么看经济运行逻辑与政策思路的变化?——宏观周观点(2023年4月23日)

20230424  避险情绪驱使权益市场回调——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7日-4月21日)

20230423 为什么人民币汇率“不动”了?

20230421 一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的几个亮点

20230420 沿着三条线索——复苏换挡期的经济亮点

20230419 前置发力,稳收增支——2023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419 服务消费与出口可能是2 季度经济成色的决定性因素——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4期)

20230418 弱预期下的强现实——1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30417 两指标确认经济的“位置”——宏观周观点(2023年4月16日)

20230416 降息博弈进行时——2023Q1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30416 债市对经济基本面反应钝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0日-4月14日)

20230414 必然多于偶然——2023年2023年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413 哪些资产尚未Price-in美国通胀加速回落前景?——3月美国CPI点评

20230412 起点还是终点?——3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412 复苏与“通缩”为何共存——3月通胀点评

20230411 稳就业关键期 政策环境将继续优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3期)

20230410 预期正在修复;人民币积蓄升值动能——宏观周观点(2023年4月9日)

20230410 国内权益市场延续上涨态势——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3日-4月7日)

20230409 卫星视角下的3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0408 美国就业供需缺口加速修复——3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407 各行业海外布局的选择和表现有何差异?

20230406 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兼谈宏观与大类资产研究范式的变化

20230405 FED面临两难?可能问题并不复杂

20230404 供给改善 需求换挡——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2期)

20230404 2023年4月2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30403 预期渐明——宏观周观点(2023年4月2日)

20230402 数据方差收敛;社融持续改善——3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402 风险偏好回暖带动权益市场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27日-3月31日)

20230401 复苏即将进入换挡期——3月PMI点评

20230331 小荷才露尖尖角,预期开始起变化

20230330 央行结构性工具如何助力消费?

20230329 需求继续回暖仍需政策支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1期)

20230328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2023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327 阶段性预期底部——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26日)

20230326 从财政四本账看2023年财政发力重点

20230326 国内权益市场表现好于债市——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20日-3月24日)

20230325 基础设施REITs政策落地释放的积极信号

20230324 蓄势待发——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

20230323 “预期陷阱”与“临门一脚”——3月FOMC点评

20230322 经济环比修复速度向均值回归——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0期)

20230321 怎么理解海外风险传导的逻辑与影响?

20230320 “盲人摸象”阶段即将告一段落——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19日)

20230319 原油大跌,黄金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3日-3月17日)

20230318 收入降速,前置财政将持续发力——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318 怎么看超预期的降准?

20230317 复盘: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的资产表现

20230316 开年经济复苏的成色和亮点——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316 超额续作下,降准概率降低——3月MLF操作点评

20230315 FED政策转向前的代价——硅谷银行事件跟踪

20230315 通胀或逐渐成为次要矛盾——2月美国CPI点评

20230314 总理答记者问的要点总结和学习体会

20230314 投资需求继续扩张——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9期)

20230313 债强股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6日-3月10日)

20230313 警惕海外负面因素的传导——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12日)

20230312 卫星视角下的2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0312 就业未传递更坏消息——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311 信贷“大小月”规律终被打破——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311 怎么看海外流动性风险?先“危”后“机”——硅谷银行事件点评

20230319 怎样理解CPI大幅低于预期——2月通胀点评

20230309 美国劳动力市场指标全梳理

20230308 出口好于预期,进口恢复仍需等待——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306 无需对出口过度悲观

20230306 如何理解5%的GDP目标增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8期)

20230305 预期波动后,需关注复苏结构——宏观周观点(2023年3月5日)

20230305 从有限信息中能看到什么——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20230305 权益市场表现强劲——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7日-3月3日)

20230304 美国通胀将如何演绎?从货币和通胀的关系谈起

20230303 国别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0230302 PMI提供的三个事实和三个猜想——2月PMI点评

20230301 社融回升,持续关注生产端修复——2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301 全球疫后修复红利还剩多少?境内服务消费篇

20230228 经济复苏能否持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7期)

20230227 有“安全垫”的守候——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26日)

20230225 美元继续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0日-2月24日)

20230224 社融与M2增速差回升下的资产特征——“中国式QE”系列报告第四篇

20230223 消费复苏的两个阶段——内需复苏系列报告(三)

20230222 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及风险

20230221 高频指标仍处于季节性回升过程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6期)

20230221 LPR不变,房贷利率下行——2月LPR报价点评

20230220 低斜率但更可持续——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19日)

20230219 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13日-2月18日)

20230218 财政重整之后的鹤岗有什么变化?

20230217 上、中、下游行业库存周期分别走到了哪儿?

20230216 全面稳增长还是适度调结构?

20230215 降息迟到还是缺席——2月MLF操作点评

20230215 预期中的超预期——1月美国CPI点评

20230215 弃旧立新的日本央行——日本央行行长提名点评

20230214 生产形势加速从底部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5期)

20230214 2023年2月12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30213 好消息、坏消息与预期分歧——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12日)

20230212 “中国式QE”的三支箭

20230212 原油价格走高——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6日-2月10日)

20230211 冰火两重天的信贷——2023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210 通胀仍不构成当前主要风险——1月通胀点评

20230207 经济低水平改善不会影响稳增长政策节奏——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期)

20230206 两个预期差——宏观周观点(2023年2月5日)

20230205 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30-2月3)

20230205 春耕莫等闲——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

20230204  海外市场开始修正预期——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203 全球疫后修复红利还剩多少?出入境篇

20230202 是时候警惕缩表冲击了——2月FOMC点评

20230201 经济修复,通胀先行——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131 如何评估复苏力度和政策映射——1月PMI点评

20230131 当月利润增速降幅已现收窄——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131 经济修复,财政收支差额缩小——2022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130 节前热度可持续吗?——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28日)

20230129 复苏一小步:春节假期的国内关键词

20230128 春节期间的海外二三事

20230127 疫后美国消费行为变化:一次性,还是可持续?

20230126 “中国式QE”的表与里

20230125 房地产复苏的经济意义超越地产链本身——内需复苏系列

20230124 五问出口

20230123 外资持续布局我国权益市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16-1月20)

20230122 供需触底 静待节后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期)

20230120 预期内的维持不变——1月LPR报价点评

20230119 美国信用市场风险有多大?

20230118 6.7之后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20230118 经济数据的几个意料之外和启示——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117 复苏初现——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14日)

20230116 一月降息落空怎么办?——1月MLF操作前瞻

20230116 权益市场表现积极——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9-1月13)

20230115 价格先行——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2期)

20230114 哪些行业受外需掣肘最大?——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114 美国CPI年内跌破3概率大增——12月美国CPI点评

20230113 复苏型通胀魅影初现——12月通胀点评

20230112 财政将从五方面发力

20230111 社融接近触底——1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110 降储蓄的是与非

20230109 经济短周期低点已过——宏观周观点(2023年1月7日)

20230108 人民币资产保持强劲——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1月7)

20230107 就业韧性与经济衰退前景——1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106 制造业向左 服务业向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1期)

20230105 招防御性存款、超额储蓄与消费潜力

20230104 晦暗若明——12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103 不乏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31日)

20230102 辞旧迎新之际,轻装上阵之时——12月PMI点评

20230102 权益市场交易量低迷——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26-12月30)

20221231 防疫优化闯关冲击高频数据——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6期)

20221231 降息在即——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1230 从居民两张表看疫后消费复苏——内需复苏系列(一)

20221229 美国经济的韧性及对中国放开后的启示

20221228 黎明之前——2022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227 疫后会出现劳动力缺口吗?之海外经验

20221226 市场计入了怎么样的预期?——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24日)

20221225 债市回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9-12月23)

20221224 日本央行操作六问

20221223 箭在弦上的中国式QE——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

20221222 经济重启,会有劳动力缺口吗?

20221221 全年财政收入或不及预期——11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220 等待调降MLF破局——12月LPR报价点评

20221220 2022年12月18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21219 强预期与弱现实收敛——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17日)

20221219 内外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2-12月16)

20221218 季末冲量还是防疫优化的影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5期)

20221217 天平的摆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个要点

20221216 回到现实——11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1216 援兵已至——12月MLF操作点评

20221215 短鹰;长鸽——2022年12月FOMC点评

20221214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221214 23Q2美实际利率将转正——11月美国CPI点评

20221213 宽信用需降息配合——1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1212 国内疫情节奏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国内防疫放松影响系列(二)

20221211 警惕内外预期波动 ——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10日)

20221211 中美权益市场情绪分化——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5-12月9)

20221209 通胀有压力吗——11月通胀点评

20221208 政治局会议两个关键变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4期)

20221207 是时候扩大内需了——2022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206 春天不在遥远——宏观周观点(2022年12月4日)

20221205 怎么看待国内放松防疫后的消费与通胀

20221204 积极信号下的交易——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8-12月2)

20221203 需要担心时薪增速吗?——2022年1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202 加速出清有助经济重启——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3期)

20221201 内外转折点——1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21130 在事情变好之前——11月PMI点评

20221129 最差阶段过去了吗?

20221128 利润增速筑底——2022年10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1127 生产形势边际企稳——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2期)

20221127 疫情波动加剧市场博弈——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1-11月25)

20221126 如期到来的降准——央行降准操作点评

20221125 越南、中国港台放松防疫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三)

20221124 日、韩、新“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二)

20221123 美欧英“躺平”后的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海外防疫放开观察系列(一)

20221122 波澜再起的数字货币市场——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二)

20221121 风口浪尖上的越南——海外风险预警系列(一)

20221120  内需是基本盘——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9日)

20221119  “货币桥”测试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

20221118  货币政策开始收敛了吗?——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21117 10月经济数据中的星星之火——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1期)

20221117 财政收入追赶进度,基建支出增速回正

20221116 缩量符合近期货币政策操作逻辑——2022年11月MLF操作点评

20221116 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会好于预期吗

20221115 站在美元的顶部——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1114 地产政策放松进入第三阶段:择时与影响

20221114 数据向左,预期向右——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2日)

20221113 十字路口——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国内篇

20221112 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环境可能开始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0期)

20221112超预期降温的美国通胀——10月美国CPI点评

20221111 回落中的亮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回升

20221110 民主党“小败”,市场或将进入衰退交易——2022美国中期选举点评

20221109 通胀的变数——10月通胀点评

20221108 外需加速转弱——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107 内外皆有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5日)

20221106 这些经济体,“躺平”后的消费变化

20221105 失业率触底回升态势逐渐明朗——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104 库存周期到底了吗?——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9期)

20221103 中期选举前重申通胀目标不会“错”——11月FOMC点评

20221102 历次FED加息期的那些新兴市场危机

20221101 疫情承压、基建持续发力——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0月)

20221031 疫情如芒在背——10月PMI点评

20221030 美联储加息的约束渐强——2022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1030 分岔路口——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9日)

20221029 怎么看中期选举前的最后一搏

20221028 需求如何跟进供给改善

20221027 四季度基建增速仍有保障——2022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026 20大报告中的企业和行业

20221026 央行的底气

20221025 疫情下的“经济账”与结构性特征——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21025 出口阻力进一步上升——2022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024 为什么美国不会发生“工资-通胀”螺旋?

20221023 均衡中寻找机会 ——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2日)

20221021 全面降息必要性提升

20221021 微妙时刻——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7期)

20221020 2022年货币政策:宽而不溢、精准滴灌

20221019 子时还是寅时?——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4季度)

20221018 流动性调节节奏改变——2022年10月MLF操作点评

20221018 中、下游多个行业的景气度正在上升——中观景气度系列(三)

20221017 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最闪亮的关键词

20221017 积极信号正在变多——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15日)

20221016 价格出现抬头之势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6期)

20221015 如何理解内外通胀形势的截然不同

20221015 2022年财政:积极、精准、可持续

20221014 核心通胀接近峰值——9月美国CPI点评

20221014 综合平衡的实现——2022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复盘

20221013 海外距离流动性危机有多远?

20221012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拐点已至

20221011 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投资布局——全球产业链系列(二)

20221010 黄金:权益资产的左侧指标

20221009 国庆假期国内重要数据信息汇总

20221009 失业率与时薪同降意味着什么?

20221008 十一假期海外那些事儿

20221007 改变预期才能改变趋势——本轮地产政策效果测算

20221006 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全球产业链系列(一)

20221005 制造业怕什么?——日本2011至2015镜鉴

20221002 预计Q3经济增速在3.7-4.2%区间

20221001 9月工业生产可能超预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5期)

20220930 亮点、隐忧、契机——9月PMI点评

20220930 促消费成为政策发力的新目标——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0929 四季度信贷的新支撑——评央行设立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0928 意大利大选:一场过关游戏

20220927 Q4修复态势不改——2022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926 预期会否修复?——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24日)

20220925 降准可期

20220924 英央行的不可能三角:宽财政、抗通胀、储备地位

20220923 房地产竣工改善势头有望延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4期)

20220922 美联储加息的边界——9月FOMC点评

20220921 竣工复苏:容易被忽视的经济亮点

20220920 人民银行“以我为主”的空间有多大?——兼评2022年9月LPR报价

20220919 经济仍在做加法——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17日)

20220918 招商宏观 | 增量政策的拉动作用有多少?

20220917 冷热不均 结构分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3期)

20220916 进一步稳定内需的紧迫性——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915 有多少消费值得等待——四季度消费形势展望

20220915 看懂“MLF+存款利率”的组合拳

20220914 通胀预期差或令6月海外波动重现——2022年8月美国CPI分析

20220913 9月或为mini版6月——宏观周观点0912

20220912 莫高估政策性工具、低估稳地产效果

20220911 9月社融增速会不会反弹?

20220909  通胀对政策的影响力将趋于减弱——8月通胀点评

20220908 成都、深圳疫情会不会影响9月经济成色

20220908 跨过高温和限电,哪些行业景气度可能延续?

20220907 四个新变化如何影响出口?——2022年8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906 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斜率——央行下调外汇存准金率点评

20220906 决断9月——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9月)

20220905 短期确定性上升——宏观周观点0903

20220904 3.5%是不是美联储的心理关口?

20220903 9月FOMC或为分水岭——2022年8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902 生产修复 出行下滑

20220901 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10%——8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31 财政的空间在哪?

20220831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8月PMI点评

20220830 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吗?

20220829 理解“不大水漫灌”的正确姿势

20220829 内部压力与外部风险——宏观周观点0827

20220828 欧洲能源危机的可能与影响

20220828 Q3或是全年工业利润增速底——2022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827 再度转鹰的鲍威尔才是关键——全球央行Jackson Hole会议点评

20220826 海外能源、电价上涨或助力我国全年出口超预期

20220825 五问南方高温:影响真的要结束了吗?

20220824 高频数据中的四川限电影响

20220823 本轮政策效果复盘——从情绪修复、资金支持到基本面改善

20220822 如何理解LPR降幅?地产与汇率的平衡

20220822 政策着眼于力争最好结果——宏观周观点0820

20220821 大类资产的天平向哪儿倾斜

20220819 专项债限额使用路径可能更快明确

20220819 “芯片四方联盟”下,产业升级重点在哪儿?

20220818 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

20220817 精准把脉人民币汇率

20220816 重回复苏的可行性与年底地产的决定性

20220816 中期选举,民主党还有胜算吗?

20220815 开启降息周期——8月MLF降息点评20220814 假若油价再度反弹20220813 国内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相继回暖20220812 寻找社融新支点20220811 踩对通胀的韵脚——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20220810 通胀重现19年格局,如何影响宏观政策?——7月通胀点评20220809 “通胀削减法案”能否扭转中期选举乾坤?20220809 从中观研究框架看弱复苏中的结构性亮点——中观景气度系列(一)

20220808 全球产业链的演进路径展望与重构风险评估

20220807 产业链优势或令出口继续超预期———2022年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807 确定性下降——宏观周观点0807

20220806 就坡下驴还是横生波折?——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8月)

20220806 海外市场或重现波动——2022年7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8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手册2022

20220804 变局下的产业链——多个制造业大国陷入贸易逆差的警示

20220803 关注价格与出行数据的积极信号

20220802 多重冲击、多重约束下的复苏——7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02 2020年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如何回归中性的?

20220801 制造业超预期回落后的潜在结构性亮点——7月PMI点评

20220801 复苏进入分歧期——宏观周观点0731

20220730  美国陷入衰退了吗?——2022年二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0729 用好既定政策,坚持就是胜利——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五个关键答案

20220729 出口交货值视角下的中国出口形势

20220728 假若美联储重新“盖住”底牌——7月FOMC点评

20220727 双循环正升级——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20727 利润V型修复后,关注确定性——2022年6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726 8月资金利率缺口会收敛吗?

20220725 美股的短期位置与长期风格

20220724 内需偏弱,但中美利差拐点初现——宏观周观点0724

20220723 高温下的“淡季”——经济观察系列(一)

20220722 海外还有哪些黑天鹅?

20220721 稳就业需要多少GDP增速?

20220720 平衡稳地产与防风险,7月LPR报价持稳

20220719 复苏交易将如何演绎——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3季度)

20220717 四种宏观场景及政治周期驱动的大类资产轮动

20220716 减收增支快节奏,下半年路在何方?

20220715 未来的三种情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220714 7月FOMC前的两个关键数据:加息100BP?

20220714 钱究竟流向了哪里?

20220714 信贷分化与杠杆回升——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20713 居民主动断供停工项目房贷影响评估

20220713 出口高增后的隐忧

20220712 亢龙有悔——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711 基于利润预期,7月关注哪些板块?

20220710 猪周期开启——6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710 控通胀压力仍大,7月加息预期强化——美国6月非农点评

20220709 FDI加速流入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708 欧元、美元接近平价的背后

20220708 疫后全球价值链重塑、汇率弹性与制造业竞争力

20220707 服务消费初现改善迹象

20220706 衰退预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0220705 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

20220705 关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简评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702 出口放缓一致预期下的结构性亮点

20220701 三季度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0701 内外需驱动正在交换方向

20220630 积极信号持续增加

20220629 假若美股再跌,A股能否继续脱敏

20220628 复苏基础不牢固,积极关注中下游

20220627 经济走势的三种情景假设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5 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何大幅下跌?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3 海外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吗?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9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经显现

20220618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巨大

20220617  供给侧修复速度快于需求侧

20220616  是时候考虑FED结束加息的条件了

20220615  坚持复苏交易

20220614  兼容动态清零的经济增长路径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0612  油价的最后一冲:假如美国CPI不回落?

20220612  信贷预期差兑现

20220611  三四季度CPI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走?

20220610  出口超预期,是新增还是4月积压?

20220609  如何看待原油供需博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